疫情常态化如何管理公共卫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1

疫情常态化如何管理公共卫生?

毛冬梅

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公立卫生院,四川 成都610000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已做出了多种防疫措施,广大群众付出了巨大的支持与代价,疫情防控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使防控工作由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防控趋势良好。然而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全球范围内的疫情正处于持续大流行阶段,我国仍需应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难题,为有效推进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保障民众健康安全,相关人员需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大对公共卫生的管理力度,增强相关法律与政策建设。因此,为有效提高疫情防控质量,本文将对公共卫生管理方法与要点进行有效阐述,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一、坚持健康防护常态化

坚持日常外出、通勤、上班时佩戴口罩;处于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时,应保持适当的间隔(2m及以上),与他人近距离(间隔小于1m)接触时,要佩戴口罩;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宣传,让群众自觉遵守“不松懈、不扎堆、不串门、不聚餐、不隐瞒、不侥幸、不信谣、不硬闯、不疏忽”的防控十条倡议。

二、坚持测温验码常态化

人员在进出商场超市、学校、火车站、农贸市场、餐饮店、电影院及景区景点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时,应严格执行进出人员测温、验码工作;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的出入管理,并在入口处设置体温检测点。

三、坚持外来人员排查常态化

疫情防控人员需持续抓好外来入境人员的信息排查,搭建外来人员数据共享、信息通报与核查系统,强化入境人员闭环管理,确保口岸检疫、目的地送达与社区防控进行无缝衔接;加强中高风险地区外来人员的排查,通过城乡社区排查、视频监控等手段,精准、快速定位摸排重点人员;认真做好重点人员协查,以便在第一时间摸清其行动轨迹,统一管理重点人群。

四、坚持发热人员筛查常态化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及时设置发热门诊与预检分诊点,有效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规划发热门诊,若发现发热人员,需及时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或发热门诊进行诊治;医疗机构应对所有来往患者进行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询问体征症状与流行病史,应对存在干咳、发热、咽痛、腹泻以及嗅觉(味觉)减退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检验核查。

五、坚持重点人群检测常态化

疫情防控人员需定期组织所属重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对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陪护人员以及出现,相关症状的人员,应进行多次甄别筛查;加大对采样人员的培训、监督及管理力度,提高核酸检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可追溯性与及时性。

六、坚持监测预警常态化

疫情防控人员在严格落实社区、学校、交通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监测工作的同时,需加强对药品销售使用、病原学、农贸市场环境以及冷链食品等多个环节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疫情;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协调互动,从而实现检测敏感性与准确性的提高;成立数据分析工作组,定期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估,合理预判疫情发展趋势,并提出风险评估结果与预警响应建议。

七、坚持精准处置常态化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若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及无症状感染者,需及时完成网络直播,并告知上级部门,不得瞒报、漏报或迟报;发生疫情后,疾控、通信、交通与公安等多个部门需加强协作,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运用大数据追踪、公安刑侦等手段,彻底摸清感染者的活动轨迹,有效、全面的查找密接、次密接人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本地密接以及次密接人员依法进行隔离观察,并做好隔离人员的健康监测、核酸检测与消毒消杀。

八、坚持消毒消杀常态化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集中隔离点需定期进行消毒,同时对预检分诊所、门诊急诊以及感染科病房等重点区域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消杀;严格落实商场超市、机关事业单位、宾馆饭店、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杀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场所在出入口配备感应消毒设施;对垃圾清运站、养殖场、快递物流站点、农贸市场等重点部位进行日常消杀与环境监测,以便最大限度阻断由物及人、由人及物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