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色谱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2
/ 2

离子色谱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王琳

通辽市市政事业发展中心   028000

摘要: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如何针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检测,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为了充分发挥环境检测工作的价值,不仅要对各种有机物进行检测,还应该将无机物纳入检测的范围,通过离子色谱法能够有效解决环境检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对阴阳离子的含量进行有效的分离监测,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可靠支持。因此,在本文中就针对离子色谱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离子色谱技术环境检测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双碳”、“双降”目标的提出促使全行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更加严格。环境检测就是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环境检测能够对区域环境内的污染物质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使区域环境内的污染能够以一种直观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结合检测污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力度,提高环境的稳定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使得环境检测应用愈加广泛。

1离子色谱法简介

离子色谱技术最初主要是针对新型液相色谱检测中的离子性进行检测,其主要特点就是色谱进样的体积较小,能够自由进行离子交换配对范围非常广泛,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检测技术带来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离子色谱法主要是结合离子化合物以及向表面固定功能基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检测,所以离子色谱法的主要对象是化合物中的阴离子,由于阳离子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原子或者对原子进行分光。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离子色谱法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现如今,使用离子色谱法能够对阳离子和有机阴离子进行可靠的分析,这种转变也使离子色谱法更加的商业化和综合化。离子色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是以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为基础,但是其又高于液相色谱技术,在环境检测过程中,这两者的应用原理具备较大的差别,离子色谱法主要就是利用色谱仪来交换离子树脂达到分离的目的,其主要原理就是进行离子之间的交换来达到离子分离和交换的目的,在使用抑制柱扣除带测离子中的电导体,最后使用检测仪器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测。

2离子色谱技术作用原理

离子色谱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其属于一种高端检测技术,在初始的应用阶段,需要将离子进行分离,对离子的状态进行检验,由于物体电解质会随着离子而流动,在流动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低电导溶液。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离子射谱技术朝着分离柱的方向发展,所以在使用这种技术进行测试的过程中,需要完成不同形式的分离柱填充,在针对环境进行检验过程中,需要精密测出其中含有的元素含量,同时还要了解每种元素含量的不良后果,这样才能为后期的施工开展隔离掉有毒物质,同时也能预防产生的环境污染。

3环境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3.1缺少完善的检测设备管理体制

实施环境检测技术时不能缺少检测设备的配合,若要提升环境检测技术应用水平,应当保证检测设备的高效、稳定。但是目前看来,在实际运用中,环境监测设备表现出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在开展环境检测工作时,一些检测设备闲置,使用率极低,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3.2资源配置不太合理

环境检测的资源包括仪器设备、检测人员等,环境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行需要这些资源作为保障。我国环境检测技术现存的问题之一就是不合理的资源配置,这种情况包括有的检测仪器设备被闲置,而有的检测仪器设备被过度使用,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维修;相关设备仪器的使用人员配置不合理,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这些都会导致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水平不高,使环境检测的总体发展受到制约。

3.3环境监测技术硬件设备较为落后

首先,环境检测实验室内部条件较为落后,各项检测设备不完善,影响着环境检测工作的正常推进。同时,一些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资质和规定标准不相符,不能将环境检测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出来,不利于环境检测技术的长久稳定发展。其次,环境检测设备没做到定期检修维护,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明显的老化现象,甚至出现突发故障,在维修和维护人员和技术匮乏的情况下,不能对故障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限制着环境检测技术发展。

4离子色谱法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4.1水质检测

环境治理过程中,污水治理和水环境修复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良好的生态环境也离不开对水环境的保护。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我国的水污染非常严重,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工厂污水的排放,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对于人体的生命健康具有致命性的危险。以往的监测技术并不能够全面的对水环境进行实时科学的监测,仅仅能够根据不同的水资源选择相应的监测技术,才能够保证环境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是,使用这样的检测方式需要消耗较大的时间和精力,整个操作过程也相对比较繁琐,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用离子色谱法以后能够极大的弥补以往检测技术的局限性,进一步精简环境检测过程,而获得到的检测数据也更加的精准,可以对不同水质样品的各种阴、阳离子进行有效的对比和匹配,然后通过检测获得的结果与数据库中的阴阳离子进行智能化的比对,这样就能够有效节约人力物力资源,还可以提高环境检测工作的效率。降水过程中,使用离子色谱技术对降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降水以后的环境质量数据,从而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4.2工业环境监测

首先,需要尽量减少离子抑制器所带来的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离子色谱技术很容易受到抑制器状态产生的影响。如果抑制器停用的时间过长,很容易导致微膜脱水破裂,出现这种状况的抑制器,其工作能力也很难得到保证,此外,工作原理出现改变,也会导致背景电导振动,从而峰值面积以及峰的高度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样获得的检测结果其准确性也得不到保障。即使抑制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氯离子等也会对抑制器产生一定的污染,随着其电容量的不断减少,峰值也会受到相关的影响。结合以上问题,为了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措施,可以利用浓度相近的化学物质对实验曲线进行自动化的标准,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可靠保障。第二,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如果使用环境以及使用时间出现改变,离子色谱数值也会出现一定的波动,而且其峰值面积和进度也会受到影响,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很难得到保证,那么制定的环境保护策略也会具备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色谱柱的管理和维护,定期使用冲洗液对色谱柱进行冲洗,防止监测过程中受到大气泡或者堵塞问题的影响,保证仪器的清洁度,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离子色谱仪需要单独进行清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离子色谱技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工作中,为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根据相关实践证明,离子色谱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最大程度的解决环境治理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在未来环境治理过程中,离子色谱技术仍然是研究的重点,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充分发挥这一技术的应用优势,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慧宇.离子色谱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J].清洗世界,2022,38(01):109-111.

[2]王启淳.离子色谱分析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轻工科技,2020,36(06):12-13.

[3]刘雪璐.离子色谱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1):39.

[4]韦杰.离子色谱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优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