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常态化、精细化、体系化”的核电运行领域新型融合交流机制介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一种基于“常态化、精细化、体系化”的核电运行领域新型融合交流机制介绍

舒勇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福建省福清市350300)

摘要:根据WANO资料显示,低级别事件和未遂事件在电厂运行中几乎天天发生。通过与其它电厂交流和学习外部经验反馈,可以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电厂业绩改进的重要途径。经过与同行电厂间定期交流实践,摸索出一种基于“常态化、精细化、体系化”的新型融合交流机制,实现了对运行领域传统交流方式的进一步补充完善。

关键字:运行经验交流;常态化;精细化;体系化;领域化;

根据WANO资料显示,低级别事件和未遂事件在电厂运行中几乎天天发生。通过识别和纠正导致低级别事件的缺陷可以预防重要事件的发生。WANO《核电厂运行经验指南》指出,学习外部经验反馈可以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电厂业绩改进的重要途径。WANO 语录:Use It Or Become It(及时改进以免步其后尘)!通过与其它电厂交流,共享从相关事件中学来的经验教训,是使用运行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背景介绍

在生产运行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运行经验,降低事件的严重程度和重复发生的比率,以及如何采纳从运行经验中得到的经验教训等,同时探索群堆管理的新方法,一直以来是核电从业者较为关注的事项。传统交流主要通过运行年会、经验反馈月度例会、同行对标等形式实施,有时存在覆盖不太全面、信息交流传递不太及时等部分局限,比如:

侧重于停机停堆、运行执照事件等大事件,而没有重大影响的低级别事件和未遂事件信息不足或传递滞后;

良好实践或偏差介绍较少,容易忽略后果不严重但有重要人因警示的电厂内部事件;

经验反馈收集部门与核实/落实部门存在信息差,双方核实/落实部门间可能缺少直接沟通了解渠道;

人员岗位发生变动时,相关对接渠道失去传承;

部分事件快速排查缺少细节,执行反馈起来困难。

二、新型融合交流机制介绍

经过与同行电厂近一年定期交流的摸索实践,现介绍一种基于“常态化、精细化、体系化”的核电运行领域新型融合交流机制。此交流机制定期就双方机组重要缺陷、热点问题、重要经验反馈等方面展开信息共享和交流讨论,可以实现对运行领域传统交流方式的进一步补充完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实践特色:

(一)常态化,让交流互通有无和实时更新

通常采用视频交流的形式,一般固定每周交流一次(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参会人员有双方运行部门骨干人员,时间基本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常态化交流有以下好处:

1.交流及时,避免遗漏

一般运行年会和外部经验反馈例会,以年或月为周期,跨度时间长。而新的运行领域融合交流机制每周举行,交流内容以一周运行信息为蓝本,加上安工周报、异常反馈等。可避免由于时间间隔太久导致遗漏重要运行经验信息。

2.便于持续跟踪,分工协助

定期交流的机制可以通过定期回顾和行动项跟踪的方式,实现持续跟踪和交流最新进展。为确保经验反馈措施的有效落地,通过运行部门各科值分工协作跟踪,充分调动全体运行人员,有效落实各项经验反馈,确保经验反馈信息有效传递。

3.定期回顾,评估纠正措施

WANO《核电厂运行经验指南》指出需要定期评估使用的运行经验信息的有效性。通过定期回顾、相互分享新的改进措施,可以不断提高或优化现有举措,在成熟可行的方案/措施下减少探索成本,降低风险。

4.逐步分解消化,保证效果

每次定期交流均会聚焦几个最新发生的重要议题,彼此详细介绍,会后仔细研究、分解任务和持续跟踪,避免集中对标太多导致议题失焦和研究不彻底。

(二)精细化,让交流深入运行领域的方方面面

新的运行领域融合交流机制除了交流A/B重要事件、运行事件等,也会关注没有重大影响的低级别事件和未遂事件,以及重要良好实践或偏差。其精细化体现在:

1.范围覆盖广,议题不限范围

每次交流议题范围不限,自由提出。除了一周运行信息、重要缺陷、高风险工作管控等日常方面外,还可涉及规程文件、标牌管理、安全管理、大修管理、经验反馈及人员技能提升等方面,充分实现工作互动和资源共享。

2.议题交流深入细节,资料全面便于分析、借鉴

每次交流采用面对面视频交流的方式,使双方可以充分讨论每个议题,通过有问有答,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事件或缺陷的前因后果及整改措施。

3.对标分析精细化,逐一甄别

虽然大部分同堆型机组系统和设备设置大同小异,但是具体到不同系统,不同厂的设备、图纸、设计、运行方式仍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交流的机组信息仍需甄别和分析存在的机组差异。

(三)体系化,让交流便于执行和传承

1.议题提前收集,准备资料

为保证交流效果、提高效率,每次交流提前一天收集议题并准备相关资料,避免由于准备不充分导致传递信息出现偏差或效率不高。

2.线上和线下结合,实时互通

建立各科值、各岗位之间明确的联络渠道,保证除了会上集中交流外,紧急情况下还可以线下点对点直接快速对接,实现工作实时互动和资源共享。

3.议题限制一定数量,突出重点

原则上每次各交流处室议题限定一定数量,侧重最重要的和彼此关心的议题,超出部分若需要则线下继续交流。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方面控制交流时间避免影响正常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保证每个议题交流的质量、突出重点。

4.专人跟踪,定期通报

经验反馈落实,“没有终点站,只有加油站”。每次交流后专人跟踪,建立台账和制定行动项,定期通报,保证交流的经验反馈落地。超出本专业领域的信息,及时向其它部门通报、分享,后续由各自专业跟进。

5.领域化运作,事半功倍

交流时可由电厂不同运行处室轮流牵头准备资料、分析对标和制定行动项,总体统筹推进将经验反馈工作落实到实处,避免重复工作浪费人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施效果

新型融合交流机制经过近一年实践,已召开几十余次,累计交流机组运行重要议题和产生跟踪行动项百余项,有效减少了交流排查沟通成本,领域化运作提高了共性问题排查的工作效率,使人力成本大大降低(如下表所示)。

利用传统交流机制人力成本

利用新型融合交流机制人力成本

查找联系

接口人

查找有关资料

研究制定纠正措施

查找联系

接口人

查找有关资料

研究制定纠正措施

30min/次

1h /次

4h/次

0 min/次

0.5h /次

1h/次

按每周联系5次

按每周5次

按每周5次

N/A

按每周5次

按每周5次

一年耗时≈12.5工作日

一年耗时≈25工作日

一年耗时≈100工作日

N/A

一年耗时≈12.5工作日

一年耗时≈25工作日

未领域化时,各运行部门分别执行:

一年耗时≈(12.5+25+100)*4=550工作日

领域化时,各运行部门轮流牵头执行:

一年耗时≈(12.5+25)*1=37.5工作日

综上,运行领域新型融合交流机制具备以下优势:

1、通过有效的交流机制的建立,降低沟通成本;

2、同类型机组共性问题一起排查、相互借鉴,降低排查成本;

3、经验反馈和良好实践快速分享,重要安全事项不过夜;

4、相互对标可以提升整体安全运行水平。

四、结语

对外持续交流,做好经验反馈,提升安全管理效能,是一场“持久战”。为对运行领域传统交流方式的进一步补充完善,结合运行领域与不同电厂的交流现状,通过建立与外部交流的新机制,积极吸收和分享外部良好实践、经验反馈和管理思路,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探索尝试运行领域交流向常态化、精细化、体系化的转变。

运行领域新型融合交流机制作为一项管理创新实践,助力推进企业经验反馈和外部交流对标工作向纵深发展,积极落实 “重发事件和人因失误事件为零”的管理期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核电厂运行经验指南WANO GL2003-01

作者简介:舒勇(1990.11—),男,大学本科,工科学士,工程师,从事核电站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