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峡谷地区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高山峡谷地区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探讨

罗柱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网络不断向偏远地区延伸,以往无法逾越的高山峡谷成为摆在面前的首要难题。“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梁成为跨越高山峡谷地区的首要选择,这也对桥梁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实际要求。相对于其他桥梁施工技术而言受峡谷区域地形限制,此区域桥梁工程施工场地狭小、交通运输困难,施工技术难度高,施工组织难度更大基于此,对高山峡谷地区桥梁工程进行研究,探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供参考。

关键词:高山峡谷地区;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引言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组织和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性文件,是整个项目的纲领性文件,对项目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受高山峡谷区域地形限制,此区域桥梁工程施工场地狭小、交通运输困难,施工技术难度高,施工组织难度更大。对此区域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编制准备

为使施工组织设计更好地起到组织和指导施工的作用,在编制时应对施工有关的技术经济条件进行广泛和充分的调查,收集各方面的原始资料。对于高山峡谷区域,应重点调查交通运输条件、资源供应情况等。对工程设计图纸、合同文件、技术规范等进行分析研究;对照施工图纸和招标图纸,核算工程量;根据桥梁结构图纸,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结合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结合合同条款及施工工艺,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结合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资源配置计划等。

二、编制内容

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总体部署、施工进度计划、资源配置计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主要施工方案、各项施工保证措施等内容。

2.1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是对整个工程项目情况的总说明,须对建设项目的工程规模、结构形式、施工条件和特点做重点突出的文字介绍。主要包括:编制依据、工程项目的主要情况(工程性质、工程位置、工程规模、结构形式等)、主要施工条件(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和地质等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和资源供应情况;供电、供水和通信能力状况等)、工程施工的特点分析等。应重点说明与项目施工有关的道路、河流等状况,包括河流是否具备通航条件等。

2.2 施工总体部署

施工总体部署是对整体工程项目施工全局所做的统筹规划和全面安排,主要内容有:明确施工目标、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划分施工任务及组织安排、确定施工顺序等。施工目标应根据施工合同、招标文件等确定,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目标。组织管理机构通常用框图表示,并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明确各层级的责任分工。划分各参与施工单位的工作任务及施工阶段,明确各单位之间分工协作关系。桥梁工程的施工顺序在结构设计时已基本确定,如果涉及水中基础,应尽量避开洪水期。

2.3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现场各项活动在时间上的体现。在确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合同工期和资源供应条件,按照合理的施工顺序,将施工准备工作开始直到工程竣工为止的全部施工过程,利用横道图或网络图等图表形式确定其在时间上的安排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施工进度计划应突出关键工序,明确关键线路,并综合考虑季节、气候因素影响,重点考虑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

2.4 资源配置计划

根据已确定的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各项资源需求及进场计划,主要包括:劳动力计划、材料需求计划、施工机械设备需求计划等。劳动力需求计划应根据工程目标,确定合理的人员专业结构,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配。材料需求计划应注意区分永久性材料(钢筋、混凝土等)和周转性材料(模板、方木等),综合考虑其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施工机械设备应根据施工方案合理配置,保证其适应性、高效性、稳定性、经济性和安全性。资源配置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成本,应对其进行全面管理。

2.5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应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平面布置紧凑合理。主要包括:选择场内、场外运输方案,布置施工便道,确定渡口、便桥等的位置;布置生活、办公设施、施工辅助设施等;选择给水、供电、通信、施工场地排水等系统的位置;规划弃渣、堆料场地等。场地选择时,应重点考虑防止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侵袭。

2.6 主要施工方案

桥梁工程施工方案在结构设计时已大体决定,施工方案应技术超前、切实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桥梁基础可分为扩大基础、桩基础、沉井、地下连续墙等,根据不同的基础形式,结合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当涉及河谷内施工时,还应考虑机械设备进场道路、围堰、河水导流等多种因素。受峡谷地区地形限制,桥梁多设计为大跨径桥梁,包括:刚构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结构形式不同,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应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条件合理选择。上部结构可采用悬臂浇筑法、悬臂拼装法、顶推法、转体施工、缆索吊装等施工工艺,不同的施工工艺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或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2.7 各项施工保证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施工中断,尤其是峡谷地区受气候原因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应制定各项施工保证措施,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主要包括: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施工进度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管理及安全保证措施、环境保护措施等。在开工前,应根据桥梁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进行安全总体风险评估,对于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等级的桥梁工程,应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针对风险可能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应制定和完善应急措施,重大风险应单独建立清单和专项档案。

结束语

高山峡谷区域桥梁工程施工场地狭小、交通运输困难,施工技术难度高,施工组织难度更大。如何根据桥梁结构形式,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及施工部署,选择经济适宜的施工方法,确保各项保证措施落实到位,是施工组织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关乎整个项目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各项指标。因此,应充分发挥施工企业的优势和水平,合理进行工序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及施工防范,使施工组织设计更好地组织和指导现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