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实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2
/ 2

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实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程良水

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310012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与我国岩土工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勘察技术相关专业的就业方向正在逐步拓宽。为了使学生满足多元化的人才发展需要,教学单位对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模式进行明确是很有必要的。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所需的专业能力,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实习内容,为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勘察技术;工程;教学;实习

1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垂直专业的角度而言,专业毕业生可面向矿产资源勘查行业、环境治理与保护相关单位、有关科研部门学习深造等;从广义角度当前勘察技术专业,可在市政行业、水利水电行业、土木建筑行业等相邻行业进行就业,展开与环境地质勘察相关的工作。

为了顺应当下人才培养形式,对于勘察技术应用型本科专业需进行专业改革。除基本的课程教学外,需以工程技术和工程现场应用能力为主线开展实习工作,使专业学生除理论知识外,对施工设计、经营管理、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作为全方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也是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要实现的目标:

(1)具有较强的岩土工程专业知识,除技术方法外还需对岩土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与预概算有着初步了解。同时需要明确岩土工程的多变性特质,拥有运用专业知识,灵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需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主要指地基转换与处理、基坑支护与基坑降水、管线铺设工程、岩土治理工程,对上述工程形式具有设计方案的识读能力,同时具备初步的设计思路,明确设计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运用专业知识实现设计需求。

(3)需对工程勘察行业相关的市场运营具有初步认知,明确相关工程的开展形式和商业关系,如工程项目运营、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与施工方关系等。

(4)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具有适应施工现场一线作业的素质,同时能够在现场中效率的处理信息,对工程现场的技术知识安全知识有初步了解,在人际沟通和交流方面,具备基于专业知识的交际能力。

(5)需要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勘察技术专业作为综合类学科,未来在就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是需要重新进行学习与整合的,在该过程中基于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要对应用知识快速掌握。

2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1专业教学实习

专业教学实习主要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部分,实习内容大都在教学计划内同时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统一实习,实习地点一般为校内的实训基地,或采取师生共同参观工程施工现场的形式,但在施工现场内不扮演任何角色。专业实习一般以了解和简单操作为主,对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工艺、方法流程、机具器械进行实物认知并尝试操作。通过专业实习的形式能够加深教材内容的印象,同时培养初步的工程意识,也能够作为专业背景的累积。

专业教学实习的时间一般在教学学期后几周,根据教学计划持续时长为数天,实习的组织者与考核者为专业课教师,对实习过程中的内容与个人表现进行考核评分,作为专业课分数的构成或单独科目。实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艺流程,展开设备操作等内容。根据教学进展与教学内容要求,专业实习一般围绕着施工设备的组成及操作、施工工艺技术、施工组织管理等。

2.2生产实习模式

生产实习又被称为专业单项实习,不同于专业教学实习,在进行生产实习的过程中,需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不会有明确的指导依据和工作安排,基本按照实际工程形式的开展,由参与实习的学生对工程项目具有清晰的认知,同时提高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达到巩固专业知识,提升知识应用效果的目的。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可能需要学生进行混凝土拌合、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岩石勘探、工程开挖、地质勘察实质性的工作内容。一般生产实习模式下会给出项目背景和需求,或直接参与真实的施工项目。需学生自行组织,进行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与材料的选取工作,同时工作开展的全流程无明确性指导文件,需根据自身能力与所学专业知识完善相关方案。

当前在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实习大纲要求,具体的实习方向,包括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地基处理、勘查工程等多个类别的实习形式,实习任务实行项目目标管理模式,在模拟项目或真实项目中已完成项目目标为基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不会有新的教学内容产生,但需学生整理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自身能力与发散性思维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逐一解决。

生产实行模式一般持续5~7周,可参考以下实践计划:第一阶段由指导教师统筹集中安排和管理,以小组的形式安排在施工现场或模拟项目实训地,明确实习过程要求,同时强调实习纪律,对安全操作规程现场注意事项等开展宣讲。而后下达实习任务。若在实训基地进行,则应有最终的施工成果输出;若在真实项目开展生产实习,则应融入项目角色。

实习过程中,参与实习的学生需按照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要求逐日记录施工日记,同时对所遇到的问题和项目实习需要进行方案编制、日程安排、项目计划等内容。在实行临近结束后,需根据整体实习体验编制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内容应包括自身工作内容所遇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式及所得所获。上述一系列资料均作为实习结果,参与考评。

2.3毕业实习模式

为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发展,对未来就业方向有清晰的认知,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需进行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的节点一般在大四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此时已无教学任务安排和考试计划。毕业实习一般由学生自行联系,对于临近实习期但仍未参与实习的学生,由指导教师组织实习任务。

毕业实习的主要内容是进入相关单位内,进行就业体验和岗位工作。在学校层面一般对就业实习的具体工作内容不做明确要求,但需记录实习工作内容与自身收获,以实习答辩的形式作为实习结果。实习过程中学生需深入相关单位内部,以准正式职工的身份开展工作任务,同时取得薪酬。

对毕业实习的单位与实习内容不做明确规定,但须是与专业相关或未来就业相关的实习单位,对技术性质不强的岗位一般不实习任务。实习过程中尽量以施工单位为主,深入具体项目作为项目管理中的角色,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毕业实习也是对未来就业的提前体验,从而明确未来的工作内容和就业方向。对于优秀的实习企业,可直接作为毕业后的就业企业。

3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实习发展趋势

为了丰富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加强应用技术能力,对相关专业开展完善的实习是极有必要的。当前在本科学段对于相关实习工作仍不够重视,同时学生对自身要求有待提高。以毕业实习为例,从本质和意义上是作为实习企业的正式员工参与工作流程,但无论是学生自身角度还是相关企业的管理角度,均以实习生的标准和身份对待毕业实习工作,这是不利于建立完善的职业认知的,对技术应用能力也无法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弱化了实习目的。

在未来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实习的发展趋势,应朝着全面化与正规化发展,同时学校作为教学单位,应将实习作为重点内容,以成绩约束和学分约束的形式督促学生重视实习。为了行业内的健康发展与人才丰富,也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条件,同时制定完善的实习生培养方案。

4结语

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行业,进行人才培养与人才输出是教学单位所承担的重要任务。通过专业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明确专业知识、技术应用和就业认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人才培养计划的提出,在未来也会有更科学、更完善的实习模式被应用到教育体制中。

参考文献

[1]崔可锐,查甫生.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4):94-98.

[2]王清,王常明,范建华,陈慧娥.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实习基地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03):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