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输水方式及管网分区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市政给排水输水方式及管网分区探索

罗鸥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 武汉市430040

摘要: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给排水管网总面积仍在发展。为了更好地执行给排水设计的日常任务,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对于现阶段我国给排水管网设计的相关人员来说,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节约为主要因素,选择供水形式的最优控制,以保证供电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要做好管网的设计和布局。在满足城市内部结构给排水的具体需求的同时,还会对其他管网项目产生影响。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输水方式;管网分区

1市政给排水设计现存的问题

就目前的市政给排水工程项目而言,给排水管网设计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不够完善,无法充分发挥给排水工程的效能和价值;二是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缺乏整体规划。总体而言,市政供排水管网网络应覆盖整个城市,还应承担农牧业、工业生产、日常生活、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水资源。这就要求设计师协调城市总体规划,有效合理地调整排水管网的布局和目标,尽可能确保城市运行发展和水资源的协调。然而,就目前的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而言,它忽视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相关情况,只关注给排水管网的建设成本和施工技术。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不科学、不合理。

2常见输水方式

2.1重力流输水方式

这种类型的水输送主要由流体本身的重力引导。因此,重力是管网系统运行的根本。基于这种水传输原理,需要在管网中的不同点处具有明显的地形差异,在管网中产生一定的液体压力,并为流体提供稳定的动力供应,从而将流体自动输送到预期位置。这种输水方式利用地形差异提供的动力源,促进流体的连续定向运动,可以显著节约能耗,给用户带来方便。然而,应注意,这种输水方法对地形差异的要求也导致用户在不同地形位置接收到不同的水压。如果对供水有要求,很难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这种输水方式对自然地形和地形有严格的要求。

2.2压力流输水方式

与重力流式不同,压力流输水主要以设计选型为核心,为管网中的流体提供合理的动力供应。与重力流类型不同,压力流的功率可以更精确和灵活地配置,以在管网中形成稳定的流向和流量。如果说重力流输水是一种相对较早的输水方式,那么压力流输水则反映了给排水技术不断升级带来的变化。压力流输水也打破了重力流输水对地形地貌的严格要求,能够适应各种复杂条件下的供水要求。总之,压力流输水可以作为重力流输水的补充。对于地形差异难以满足水运要求的区域,可以使用人工加压方法为流体流提供动力,使其能够到达管网中的不同位置。在实际的管网布置中,如果采用多点人工加压,会对管网中的管道产生更大的压力,特别是在阀门附近的位置,液压往往会过高,如果发生爆炸,将导致严重后果。此外,多点增压技术经常导致增压效率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维护成本增加。因此,通常以分段加压的形式提供电源,以确保每个分段中管网的平稳运行。通过合理的计算和预测,确定不同增压段的功率和位置,以优化管网的供水效果。

2.3综合输水方式

重力流和压力流输水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局限性。在实践中,往往需要将重力和压力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输水方式。目前,城市建设的规模和体量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高层建筑越来越普遍,这导致重力输水受到很大限制,而压力输水也面临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在这方面,综合输水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储水设备可以布置在建筑物的顶部,并且可以在特定时间段内通过压力水输送来补充水。在用水时,重力可以为储水箱提供动力,为用户供水,不仅可以提高输水效率,还可以降低输水成本。宏观上,一次供水采用压力输水,二次供水采用重力输水,确保水资源能够准确、灵活地供应给用户。

3市政管网分区方案制订

3.1确定管网区域分布

城市供排水管网必须布置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因此,在进行设计工作时,有必要对城市景观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规划,以及城市工业生产、农牧业和居民区的规划和合理布局,以确保管网规划的合理性和合理性,真正发挥城市给排水工程的效能。例如,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地形和地质条件。此时,管网的区域分布设计应尽可能把握城市地形地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确保管网区域分布设计策略的适应性。

3.2划分分区的规模

在供水管网得到初步的确定后,就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用户的用水量做出调研、分析,以此来确保水压的均衡、合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技术人员应当对调研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研判,确定管网内不同区域的设计水压,确保在各行业、区域用水要求能够满足要求的基础上,防止水压过高带来的管网破坏问题。若在管网内各区域供水要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仍旧存在水压的可降低空间,那么可考虑低压供水,这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管网内漏水问题发生的风险,同时还可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3完善分区方案

管网分区确定后,应根据具体实施方案和设计方案检查缺陷并填补泄漏。也是为了更好地确保与职责分工相关的工作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这在所有排水管道和供水工程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相关人员还应进一步了解相关行业,确保相关管道的铺设能够顺利进行,有效避免相关问题的发生。

3.4确定管网系统边界及取水点

管网边界的确定一般应考虑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城市地形的变化趋势、地质条件等,还应考虑地表水系统的分布、城市水分布以及用户与水源之间的地形差异。通过对上述因素的讨论和分析,技术人员可以合理确定管网的分布和边界,在确保市政供水具有足够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降低管网整体建设的成本和周期。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取水点的选择。在保证管网供水稳定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取水点的数量。在实际工程中,较少的取水点代表较少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对于没有特殊需求的地区,可以将供水管网的取水点选为单一水源,有利于对系统中的水压和流量进行实时、严格的监测。在用水量大、用水量复杂的地区,通过设置多个取水点,可以提高管网供水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根据现有的实践经验,如果供水系统中管网的建设量较小,其取水点可按两个标准设计,并按一主一备的功能布置,以有效调节水压和水量,防止可能发生的紧急事故。

3.5确定管网系统层级架构

在给排水系统的管网设计中,应遵循一定高的层级架构,并按照自上而下、自小而大的原则厘清其结构关系。将层级架构中的首层管网分布认定为一级分布管网,而更为细化的二、三层级管网系统则以改压、空压、减漏等为对象。直至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市政给排水管网系统层级架构的设计上都采用两级,这与城市规模、建设成本等存在直接关系。

4结论

总的来说,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为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需要了解当地的地貌特征,还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和行业的技术水平进行设计。为了实现城市给排水一体化,管网的规划、设计和布局至关重要。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国给排水管网总体规划设计标准要求,通过合理的给排水和供水系统软件改善人民群众的水质,进而解决人民自来水问题,进一步落实创造宜居环境的目标,提高居民用水满意度,构建和谐社会,从而实现改善供电质量、提高排水效率、节约用水、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艳梅.试析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输水方式的选择及管网分区方案的确定[J].居业,2021(06):9-10.

[2]薛斌彬.浅谈青浦区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的现状及展望[J].净水技术,2020,39(S2):111-116.

[3]秦幸.浅谈市政给水设计中输水方式及管网分区[J].低碳世界,2020,10(02):119-120.

[4]席星林.滨江山地城镇给水管网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