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分析

韩波

青岛市黄岛区大村镇人民政府 山东青岛 266417

摘要在玉米种植中不断针对各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开发加大重视,可让玉米整体产量及质量显著提高并积极促进当地农业的长久发展。现今,东辽等地在玉米种植中相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依然具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应用先进技术来实现玉米高质高产并强化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效果成为了现阶段相关从业者重点关注的内容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引言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讲究方法,需致力于科研水平的提升,在保证科研技术具有可行性的前提下,加大推广力度、扩宽推广范围。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人员高度重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由此也取得一系列突出的成果,在肯定现有成就的同时仍需意识到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范围有限、深度不足等层面的问题,持续加强探索,制定更具可行性的推广策略,持续提高推广水平,依托高产栽培技术来促进农业事业的发展。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部分主食加工的必备原材料,玉米的产量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关乎国计民生。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人员高度重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已取得诸多成果。随着行业的发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在注重产量的同时还兼顾质量层面的提升,即实现高质、高产的双重目标,能够在解决规模问题的基础上注重品质的突破。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逐步深化之下,加强其推广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也是该项技术“开花结果”的必由之路。

农业技术的推广以专业技术人员为引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农业种植技术,将其有效推广至田间地头。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予以指导,提高农户对相关技术的掌握水平,使更多的农户了解、掌握高产栽培技术,将其落到实处,实现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有两条路径,即政府推广和非政府推广,两者并行的模式对农业技术推广有促进作用。

2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

2.1选地与整地

在玉米种植栽培前选择种植地属于最为基础的工作,保证种植地的科学性对日后玉米高质高产的实现至关重要。在各类农作物中玉米具有较为发达的根系可以快速适应当地土壤环境,就算土壤环境不佳依然可顺利生长。随着植株不断发育当进入到生长期后会增加水分的需求量,所以在选择种植地必须保证灌溉条件良好避免影响后期的正常发育生长[1]。为了确保土壤中水分和养分可更加顺利被玉米根部吸收必须科学完成整地工作,首先需针对土壤的科学整理加大重视使土壤培育效果得到确保,为了促进玉米生长一般要保证土壤肥沃且土层深厚,在进行整地工作前还要全面测定土壤肥力,并按照最终结果科学分析其中酸碱度与肥沃状态具体情况,如果肥力不加可将基肥适当添加其中保证玉米生长可吸收足够养分。播种前还要针对所选土地完成深松翻耕工作,这样可让土壤墒情与通透性更加优秀促进种子的发芽并提高最终产量。

2.2选种及种子处理

种植区域的差异会导致整体生长条件有所不同,为了对玉米产量稳定及健康生长进行确保种子必须做到科学选择,比如,选择种子时和吉林东辽当地气候条件与土壤情况结合保证选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每个地区都有与之相匹配的玉米品种,当确定好所选品种后还需仔细观察种子外观情况,保证种子外观没有瑕疵并以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高的品种为主,而且还要保证每颗种子颗粒饱满圆润光滑。另外,确定玉米种子时还要对土壤前茬作物做到充分考虑,避免种植后对整体产量造成影响。

在种植的前期准备工作中种子处理工作也至关重要,在保证种子具有较强抗病能力以及抗倒伏能力后,还要确保种子可对不同季节特点做到有效适应。具体处理种子时浸泡消毒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浸泡消毒可将其中一些病菌和杂质有效去除,在科学处理后可显著提高病虫害的预防效果。种子处理必须得到从业者高度关注,保证处理的科学性会直接提高最终产量,因此各项操作的落实要严格根据具体要求执行。但很多农户自身并不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所以在处理种子前可与其他经验丰富从业者进行交流,明确不同的种子处理方式将种子质量提高,以此对整体品质与产量进行确保。比如,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可通过暴晒的方式进行干预,科学区分冷水浸泡与温水浸泡产生的不同效果,然后根据具体种植情况对浸泡方式进行选择使种子发芽速度加快。另外,在浸泡后农户还要明确不能在阳光下长期堆放,也不可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要将其放置在空气干燥和通风良好的环境内避免出现发霉变质情况。只有通过科学措施处理对种子纯度和发芽率进行确保,让每颗籽粒均匀饱满才可对玉米整体质量进行保证。

2.3播种保苗

根据各地的温度合理选定播种日期,以防止播种过早和过晚。以春玉米为例,若种植日期提前,则此时地表的气温将很难达到规定的标准,再加上受到冬季的影响,土地中可能会存在较多的水份,会增加玉米发霉的几率。若播种日期过晚,会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成长,降低玉米质量。同时,还需对周围土地的自然状况有更细致的掌握。如果土地相对瘠薄、肥力也不够,则栽植的行距在70厘米以内即可。而如果土地质量较高、土壤相对肥沃,则栽植密度在80厘米或90厘米以内即可。

2.4水土肥管理技术

玉米种植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水肥管理,避免水肥失衡,影响玉米养分的吸收。种植工作进行时,应结合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实际,做好水肥管理。

2.4.1施肥技术

首先,在种植工作进行前,应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施加适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为后期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育苗期可结合生长实际,有选择性施肥。通常在玉米长出3~4片叶片的候,可适当追肥。小苗、弱苗的地块,适当多施,但应该避免出现烧苗的情况。拔节期,应及时施拔节肥,促进玉米根、茎、叶的生长。拔节肥可在玉米植株长出7~9片叶片时进行,肥料首选有机肥、氮肥,辅助増施适量钾、镁肥料,促进根系的生长,降低空秆与倒伏情况的出现概率。大喇叭口期是其雌雄花器官发育的关键阶段,需要做好施肥工作,促进果穗质量的提高,结出更多籽粒。所以应及时做好追肥工作。

2.4.2灌溉技术

玉米的生长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生长过程中,可结合自然降水,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灌溉。干旱缺水易造成玉米生长迟缓,导致玉米的茎秆矮,叶片小,影响其光合作用,最终影响玉米结穗粒数和粒重。反之,水分过多,会对土壤透气性造成不利影响,使得玉米出现倒伏的情况。因此应科学做好灌溉工作。通常,玉米苗期对于水分的需求量不高,可结合种植情况,灌溉少量的水。孕穗期需水量大,叶面蒸腾作用加剧,可适当提高灌溉量。抽雄开花时期同样是玉米需水量的关键期,该阶段需要结合实际,科学做好灌溉。

结束语

人们生活中一般会将玉米作为粗粮摆放于餐桌食用,而且还可将其作为菜肴品尝,在整个国家粮食储备战略中还是一种重要的作物资源。在社会其他领域玉米还可将用于发酵加工和饲料制作以及制糖,具有广泛的应用率而且目前市场上在不断增加玉米的需求量。和水稻与小麦等作物相比玉米有着超强的环境适应力,而且自身还兼具运输便捷以及产量高等特点,对当地农业发展及整个国家发展都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吕超朋,石鹏,王晋兴.浅谈农业生产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新农业,2021(24):72.

[2]莫色里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农家参谋,2021(23):28-29.

[3]胡新荣,白艳华.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J].河南农业,2021(34):44.

[4]刘军杰.玉米高产栽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1,39(2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