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1+X”证书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

顾熠凡

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摘要:工程造价专业乃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得益于专业教学才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持续改革,高等院校探索出了各类高效的人才培养制度,比如“1+X”证书制度以及“岗课赛证”制度都属于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制度的存在为提升高等教育的成效带去了理论支撑。本文将结合着“1+X”证书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展开具体的论述和分享。

关键词:“1+X”证书背景;工程造价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成为了各高等院校健全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1+X”证书制度以及“岗课赛证”人才培养制度是我国顺应市场发展需要而探索出来的新型模式,在建设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借助新兴的人才制度,可以更好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切实提升学生的岗位从业技能,为他们落实好岗位职责奠定理论基础。

一、1+X证书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内涵

(一)人才培养方向与岗位从业要求有机结合

将人才培养方向跟岗位从业要求紧密结合可以满足市场发展的基本需要。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培养岗位能力”的基本方针不动摇,围绕建设工程造价专业的教材展开授课,借此提升学生的专业度。众所周知,企业hr除了对员工的职业技能有硬性要求外,还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设定基本门槛,如求职者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英语表达能力等等。在当前人才培养体系中对学生技能过度重视,对其他能力的培养相对欠缺,在未来,各学校应该不断强化人才培养和岗位需要的关联度,让教师围绕学生专业技能、适合社会能力等展开综合性培养。“1+X”和“岗课赛证”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在专业技能培育的基础上开拓人才教育内容,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值得被广泛推广。

(二)人才培养和专业证书相融合

为切实提升学生在毕业后的求职、就业竞争力,教师应该结合工程造价的专业特色,引导学生多考取与岗位从业相关的证书,将人才培养与证书融合在一起。

(三)人才培养跟专业赛事相融合

通过人才培养与赛事的融合,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工程造价专业内容的应用,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同时此举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让学生在求职时具备较强的竞争性。众所周知,在大学期间学校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赛事,将赛事跟人才培养计划紧密融合在一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优化他们的学习效果。另外除了校内赛事外,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参加校外赛事,现在很多赛事都具备广泛的影响力,各企业在筛选人才时也会将“专业赛事的参与情况”作为招聘的加分项,如果可以参加一些专业赛事甚至获得不错的奖项,对学生毕业后的求职将带去极大帮助。

二、1+X证书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构建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1+X”和“岗课赛证”理念,打造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成效。“1+X”和“岗课赛证”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更多专业技能,实现优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来说,各学校需要从以下这几个角度出发去切入,展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首先学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1+X”证书制度,对在学校内部考取额外专业证书的学生给予学分上的奖励,激励学生考取证书的内驱力。同时,学校需要对现有课程体系展开进一步优化和调节,在体系中增加证书涉及的内容,在对应的初、中、高级课程教学活动中强化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此外,学校在配套激励措施之余,还需要针对专业课程内容展开科学设计,将工程造价证书内容与课程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形成更扎实的证书考试能力,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

其次,学校应该颠覆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关注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专业赛事,为学生提供多样赛事的参与渠道,进一步践行“岗课赛证”的培养方案。经调查结果显示,现在许多高等院校存在“忽视赛事”的问题,这直接拉低了一“1+X”和“岗课赛证”的践行效果。为避免这样的情况持续普及,在未来,各高等院校需要深刻认识到赛事在培养学生能力、助推学生就业上的积极影响,转变“个人”观念,提升对工程造价赛事的关注程度,更好践行“1+X”和“岗课赛证”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参加专业赛事,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完善配套的课程教学体系

通过健全完善课堂教学体系,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积累更多技能。在大多数证书以及赛事的考核中都很注重对学生理论、实践能力的全方位考察,因此在日常教学体系的建设上,学校也应该高度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学校应该扩充教学体系的内容,比如说可以通过专业教学,提升学生对证书的了解,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持续强化对证书内容的讲解,比如强化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的预算、平面识图和钢筋算量等内容就应该多涉及,让课堂教学与专业证书考试、赛事的考察点更显贴近。其次,在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时,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实践内容,一方面学校应该扩展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日常加强实训模拟,让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实践中。最后,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对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课程评价体系也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不应该被忽略。在建设课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性,一方面应该以学校为主体,优化教学体系评价,另外一方面需要以企业为主体,践行“培养企业需要人才”的教学目的,比如学校需要结合企业对用人的需要进行深度考察,然后以此作为依据设定人才培养方案并践行,再由企业评价方案的科学性,及时指出不出加以改正,避免学校计划与企业用人需要存在严重偏差。

(三)积极扩展多样性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正向价值极大,首先可以提升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的能力,教师乃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他们的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学生学习的成效。在当前阶段,工程造价教师团队存在理论和实操能力不对等的情况,这是因为教师长时间任职于学校,可以接触到的实训内容不多,这一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1+X”和“岗课赛证”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效果。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学校需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让教师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其次,通过校企合作,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促进他们个人能力的提升。相对于校内学习而言,企业实训的场景更专业,可以让学生对岗位日常内容有真实的理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考证和参赛对未来工作的重要性作用,进一步激发他们对“1+X”和“岗课赛证”的认同感,让他们更好配合教师的要求展开高质量学习。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长足性提升。工程造价是建筑施工的重要部分,只有持续向社会输出优秀的专业人才,才能让工程造价岗位的用人需求得以满足。“1+X”和“岗课赛证”是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关键路径,在未来,各一线教师需要积极立足以上这两大理念主张作为切入,持续展开针对性的调节和改善,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银,“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2):178-179.

[2]胥瑶,“1+X”证书背景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J],低碳世界,2021,11(7):245-246.

[3]郑非,王小华,“1+X”(BIM)证书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