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陡边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高、陡边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杨志蒋  

云南建投第一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650217

摘 要: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后在牛栏江红石岩处形成堰塞湖,山体崩塌的长度约890m,后缘岩壁高约680m,属特大型崩塌,堰塞体右岸边坡等级为2级。塌方后的右岸陡崖上分布多处倒悬体,崩塌边坡顶部60m范围及上下游侧临边裂缝交叉布置,存在随时坍塌的风险,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通过专家论证及评审采取部分分台开挖强支护除害方案施工。本文介绍高边坡开挖、支护施工过程如何保证人员、设备安全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为今后高边坡施工提供安全技术参考。

关键词:680m高边坡;地震裂隙;临边;倒悬;爆破;三维激光扫描;安全技术措施

1工程概况

震后右岸山体崩塌,形成长度约890m,岩质边坡高达600m级的陡崖边坡,陡崖上分布多处倒悬体,陡崖顶部约60m、上下游临边范围内裂缝分布较多,边缘危岩体较多,加之施工过程中受余震、暴雨、施工动荷载等不利条件影响,高边坡往后缘方向延伸约80m范围内新增多条裂缝、裂隙,边坡岩体进一步开裂掉块,边坡治理难度极大。

2高、陡边坡治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针对右岸高、陡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治理难度极大的问题,对右岸高边坡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制定了边坡治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EL1765以上边坡顶部及下游侧开挖采取预裂、松动、抛掷、浅孔爆破等多种爆方式相结合的开挖方法,开挖后进行锚喷支护,同时局部增加无粘接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法。开挖边界预裂法有效的减少了围岩二次破坏,开挖渣料顶部EL1810m高程以上采取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至弃渣场,顶部EL1810m~EL1765m高程及下游侧开挖渣料采取挖掘机翻挖至EL1470m以下堆渣体,翻挖渣料部分滚落至堰塞体。(2)EL1765以下陡崖正面上、下游测采取临边进行人工清撬排危处理后“铺设陡崖式主动防护网+喷射混凝土”支护的施工技术。(3)EL1765以下陡崖正面崩塌坡面采取人工先排危再进行锚喷支护、局部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处理。

2.1 高边坡爆破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本工程爆破区域分为预裂爆破区、松动爆破区及抛掷爆破区。预裂爆破区为边坡设计开口线及设计马道边坡位置,其深度及位置由马道决定;抛掷爆破区为临边12m至15m范围;预裂区及抛掷爆破区之间部分为松动爆破区。

爆破参数:爆破区域岩层中厚层岩石为灰岩,选取岩石坚固系数为10,单位岩石耗药量q=0.5Kg/m3,药径32/70mm。预裂爆破及松动爆破采用φ115钻头成孔,抛掷爆破采用φ140钻头成孔,单响药量≤500Kg[1]。在本爆破参数中,选取最大值(见表),爆破参数选取是爆破安全关键。涉及主要爆破材料为1号岩石乳化炸药、毫秒微差管、电雷管、导爆索等。抛掷孔和松动孔(主爆)间隔装药;预裂孔不耦合装药(见图)。

预裂爆破参数表

孔径

孔距

孔深

药径

线密度

单孔药量

孔数

段数

单响药量

115mm

1.2m

19.375/ 18.076m

32mm

0.75Kg/m

13.4/12.4Kg

42个

2

281.4/260.4Kg

松动爆破参数表

孔径

孔距

排距

孔深

线密度

单孔药量

孔数

段数

单响药量

115mm

4m

3.5m

7.5m

7.8Kg/m

35.1Kg

51个

6

298.4kg

抛掷爆破参数表

孔径

孔距

排距

孔深

线密度

单孔药量

孔数

段数

单响药量

140mm

5m

4m

10m

16.3Kg/m

73.4Kg

24个

6

293.6Kg



间隔装药


预裂爆破不耦合装药

安全距离计算:

1、飞石安全距离

R=20K n2 W

式中   K安全系数,取1~1.5,

        n爆破作用指数,取1.5 ,

W—药包抵抗线,取3m

       R=20×1.5×1.52×3=203m

2、爆破振动危险半径

         R=(K/V)1/aQm

         K,a 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哀减指数,根据本地的岩石系数确定K取200,a取1.7。

         Q 最大一段起爆药298.4kg

         m —装药量指数(国内多采用1/3)

         V人允许最大振速,2.5m/s

         V建筑物允许最大振速,lm/s

R=(K/V)1/aQm=(200/2.51/1.7 298.41/3=87.7m

R=(K/V)1/aQm=(200/11/1.7298.41/3=150.4m

由以上计算可知,爆破震动对87.7米外的人及150.4米以外的建筑物将不产生危害。

3、空气冲击波对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R=KkQ1/2

  式中 Q—最大一段起爆药

  Kk一与爆破作用指数和破坏状态有关参数,取5。

  R=5×298.41/2=86.4m

由以上计算可知,空气冲击波86.4米以外的建筑物将不产生危害。

4、空气冲击波对人的安全距离

式中 Q—最大一段起爆药

  Kk

一与爆破作用指数和破坏状态有关参数,取25。

R=KkQ1/3

  R=25×298.41/3=166.7m

由以上计算可知,空气冲击波166.7米以外的人将不产生危害。

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1)选择合理的爆破孔网参数和炸药单耗,采取密孔布置和低单耗,以松动为原则,每个梯段均进行爆破试验,若爆破结果未达到设计要求,则立即进行参数调整.

(2)使抵抗线方向背离保护目标,使飞石方向与保护目标相反。

(3)保证填塞长度和填塞质量,尽量将震荡波消耗在岩石内部,避免高空飞石情况发生。

(4)进行精心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安全警戒。爆破前提前进行巡查,并通过喇叭进行喊话告知,及时联系危险区内的人员并组织撤离,危险消除后方能进行爆破。特别对堰塞体附近各路口设置专人进行封锁,保证爆破期间危险区域无人员、设备存在。

(5)爆破周边区域采用钢丝网进行封闭,并挂设标牌及劝告书,派专人在开挖区周边进行巡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

2.2 开挖施工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开挖边坡属于地震后崩塌边坡,距离临空面一定范围地震卸荷裂隙、节理裂隙交错布置,开挖过程中有随时坍塌的可能,施工风险大大提高[2]。在开挖区域严格落实安全第一,安全无保障不施工的方针。

(1)聘请专业检测公司对施工区进行稳定性分析,划分出危险区及稳定区并做整体评估;

(2)根据稳定性分析评估报告有针对性进行沉降位移监测,采取定时监测,对爆破、余震特殊情况时前后监测对比,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达一定位移量时人员设备撤离至安全区域,消除隐患后再施工;

(3)施工区临空面距离边缘10cm~15cm设置防护栏、警示标志,禁止人员设备超越防护栏施工。

2.3 高边坡支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地震后形成的坡面接近垂直、起伏较大、局部倒悬、有落石、陡崖上无作业平台,施工人员安全得不到保障,安全隐患极大。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高边坡支护采取铺设陡崖式主动防护网+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有效的解决了陡崖上喷混无作业平台,高坡面碎石下落等安全隐患问题。

1)人工排危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时落石、危石、裂缝等危岩体是重大安全隐患,在外力、余震等作用下下落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该坡面地势陡峭,机械设备无法排危施工,只能采取人工排危处理,从高到低、分区分块地毯式排危,临边杂草茂盛区域摸索式巡查。排危人员佩戴全身式安全带固定牢固,人员带上铁锹、撬棍等施工工具清除危石,局部采取钻孔爆破施工后再人工清撬施工,影响施工区域范围内的必须排危处理。

(2)施工区安全警戒技术措施

高边坡施工区采取24小时安全警戒,开挖施工时爆破飞石、翻挖渣料滚石、余震危石、临边倒悬体危岩体坍塌等下滚,支护施工时坡面排险危岩体、施工材料、施工工具等下落,高边坡下部多方施工单位交叉施工,施工区域安全影响范围多条交通道路,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施工时采取安全第一、以人为本、不得牺牲生命为代价而施工为安全红线,堰塞体施工区建立安全联动机制,建设方统一指挥协调,各参建方积极配合服从指挥,成立堰塞湖协调小组,监理单位上传下达确保消息的准确性。受施工影响的交通道路设专人24小时设卡看守,设卡处设告知牌,设卡定时定点安全放行,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安全警戒,三维激光扫描仪能测定危岩体位移变化,位移变化速率达一定值提示预警,必要时人员设备撤离危险区[3]

工程施工目前正在收尾工作安全事故为零,本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中:铺设主动防护网+喷射混凝土防止高坡面碎石下落,三维激光仪测定危岩体位移变化进行预警、建立安全联动机制等成效突出,成功解决高、陡边坡施工安全隐患问题,施工期间安全防范措施得到各界专家、领导一致好评,得到社会各企业单位的借鉴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文玉.高陡边坡的路基施工安全措施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20):3.

[2]邹云肖,翟宇佳.浅析林区高陡边坡石方路基开挖施工方法[J].水利水电施工,2019(5):3.

[3]薛文海.浅谈路基施工高边坡开挖安全专项措施[J]. 2021(2011-10):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