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1
/ 2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蒋钦梅,  ,通讯作者 ,吴婷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单位邮编:65000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单位邮编:65000

摘要:目的研究将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来本院开展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经电脑随机抽取挂号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通过传统的治疗方法实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团体人际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前后的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评分、药物依从性评价量表(MARS)评分、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社会支持评估量表评分等。结果①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37例,占比为92.50%)相比对照组(30例,占比为75.00%)显著更高,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SAUMD评分、MARS评分、PSP评分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的社会支持水平评分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团体IP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可能无明显作用,但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关键词:团体人际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

引言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少年,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团体人际心理治疗(IPT)具有改善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凝聚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等作用,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已有较多报道。研究显示,团体IPT有助于改善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患者的病情,并有助于提高其社会功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团体心理治疗被认为是一种经济适用的方法,因为它允许一名治疗师同时对多名患者进行干预;从临床角度来看,团体心理治疗也具有能为同类患者群体提供相关社会资源的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1月~2022年1月来本院开展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经电脑随机抽取挂号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33例,女7例;年龄26~78岁,平均51.34±13.05岁;病程3~28个月,平均13.62±8.13个月。对照组:男35例,女5例;年龄25~82岁,平均52.31±13.16岁;病程2~30个月,平均14.34±8.2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SPSS)检验,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研究对象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具体如下:

①团体创建前阶段,每位患者接受一次个体会谈,以便于医生了解情况。②治疗阶段,首先引导患者进行自我介绍,缓解相互之间的陌生感;治疗师介绍团体IPT并讲解团体治疗的过程;引导患者回顾自己的病情,对存在的人际问题进行探讨,医生记录并了解患者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每次治疗后,为患者布置练习,下次治疗时再回顾上次治疗的内容,帮助患者得到更深刻的认识。③结束阶段,回顾整个治疗过程,评估每位患者的症状和心境,询问他们干预结束时的感受,并引导患者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

1.3观察指标

(1)躯体症状评估:①以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对患者的自知能力实施评价;②采用药物依从性评价量表(MARS)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③利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患者的个体与社会能力。(2)社会支持评估:通过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患者实施评估,主要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等三个方面实施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的具体症状比较

治疗前,二组患者的SAUMD评分、MARS评分、PSP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UMD评分、MARS评分、PSP评分改善效果显著比对照组更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前后的躯体症状评分比较(x±s)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社会支持比较

治疗前,二组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社会支持水平评分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前后的社会支持比较(x±s)

3讨论

团体IPT可以为患者模拟一个人际学习的社会系统,在治疗过程中,团体成员可以将现实中存在的人际关系模式于治疗团体互动活动中再现,借助在团体这个微型社会模型中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个体的社会功能缺陷。良好的社交网络有助于患者在面对压力性生活事件时拥有更多的求助机会,更强的社会自主意识也会对患者的自尊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减少阴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团体IPT的辅助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可能没有明显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团体IPT主要对患者增加了行为激励,而对思维层面的作用相对较弱,对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欠佳。故团体IPT是否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团体IPT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无明显帮助,但是能改善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徐莉,赵莉冰,刘颖.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24):3993-3995.

[2]姚秀凤,陈坚珍,江妙娟,梁志允.团队心理及情绪管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0,33(06):1462-1464.

[3]高学柱,倪文博,李亚男.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在提高自尊水平中的应用价值[J].心理月刊,2020,15(23):12-13.

[4]王娜,姚立峰,徐福山,王艳玲,徐冰,苏瑶,许雪莲,潘宇鸿,张聪沛.医护协作团队治疗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5):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