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2
/ 2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杨帆

150426198405131362

摘要:目前,随着医学的进步,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呈现出高发病率、多并发症且渐趋年轻化等特点。机体长期的高血压可以引起代谢紊乱,成为导致脑卒中、高血压性心脏病、糖尿病、肾小球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西医治疗高血压方面以血管紧张素酶转化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肾髓袢利尿剂等为主导,从而起到针对性的降压作用。中药较西药在降压方面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综合干预的优势,且在长期用药方面具有加减灵活、个体化、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特点,因此加强对中药治疗高血压疾病方面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药治疗;高血压;分子机制;进展

引言

在当前国际现有的各方面知识中认识到,高血压是无法根治的,中医和西医对高血压的看法也不同,在中医认知中没有高血压这个名词。中医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和认知,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身呜”,其中认为高血压的眩晕和肝脾肾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高血压疾病与情志失调、饮食调节、内伤虚损等因素相关,对其要辨证施治。中医层面将高血压分为肝阳偏盛型、肝肾阴虚型和阴阳两虚型。对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治疗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1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在临床上很常见,年龄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半数以上的老年人存在高血压,故对于老年群体的高血压防治及保健尤为重要。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为机体气血阴阳失调的结果。一个健康的人,气血阴阳处于平衡状态,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把血压调整到正常范围。当气血阴阳失衡时,比如气血不足(老年人尤为多见),这时候身体组织器官灌注就不够,就会缺血缺氧,机体会启动保护机制,通过调动神经内分泌机制,升高血压,确保组织器官的灌注。中医治疗高血压重在“调理”,通过中药的寒热温凉或其他非药物疗法,恢复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比如针对气血不足,应该是补气养血,从而提高自身的愈病抗病能力,使升高的血压或波动较大的血压趋于平衡。

2中医如何辨证施治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紧张时,体内会分泌一些收缩血压的物质,这时血管收缩,进而导致血压升高。从中医角度来看,心志失调,就会造成肝气内郁,郁久化火,损耗肝阴,肝阳偏亢,肝阳上扰于头目,肝肾两脏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肝火也会对肾脏造成影响。

2.1肝阳偏盛型

这种情况下的高血压患者主要有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口苦、面红目赤等情况。治疗主要坚持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即可。肝肾阴虚型。在这种情况下的高血压患者主要是头部有空虚感,容易出现头晕头痛和耳鸣等情况,患者的手足心热,面色潮红,膝盖腰背无力,容易发怒,有心悸乏力、失眠、健忘等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治疗以滋养肝肾为主,通过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即可。

2.2阴阳两虚型

这种高血压患者的表现为有严重的眩晕,走路时轻浮无力,感觉双脚像踩在棉花上一般,面部和双下肢有明显的水肿,夜尿增多,记忆力会逐渐衰退,畏寒、四肢偏冷、胸闷。治疗围绕着温阳育阴,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即可。

除了药方针对性地治疗以外,日常治疗的过程中,中医还可以借助针灸疗法、气功疗法,围绕具体的药方达到突出效果,例如气功疗法主要是高血压患者主动性地进行锻炼,通过气功锻炼让人体保持动态平衡,这样能够帮助维持血压的稳定性。另外中医讲究情志,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日常要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不要让情绪大喜大悲,出现剧烈波动,这样是无法达到治疗效果的。中医还提到了药食同源,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油腻和口味偏重等食物,并且戒除烟酒。

3通过影响血管机制降压

3.1舒张血管

三黄泻心汤提取液能显著舒张血管,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的积聚钙的释放而起效。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减弱松弛因子的反应和对增强收缩因子的反应产生不同影响,成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中药也能调节这些因子的分泌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降低血压。

3.2改善内皮功能

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通过增加血浆NO的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降低内皮素-1(ET-1)、AngII和丙二醛(MDA)的水平,从而对SHR的血管内皮起保护作用。提出通心络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起到治疗高血压的作用,其机制是多环节的,主要通过增高大鼠主动脉中NO的水平,同时降低ET-1的量而发挥作用。研究发现以夏枯草汤治疗高血压大鼠,通过降低大鼠血浆中ET-1的水平,使NO水平明显升高,从而发挥出较好的降压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4发挥钙拮抗剂作用降压

4.1补益类代表药物

目前补益类药物在调节钙离子通道方面的研究较少,代表性的药物如黄芪,有学者认为大剂量的黄芪皂苷可抑制心肌细胞钠-钾ATP酶活性,从而间断抑制钠-钙交换,使Ca2+浓度增高,或者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使心肌cAMP浓度增高,而呈正性肌力作用;反之,小剂量黄芪皂苷兴奋钠-钾ATP酶活性,呈负性肌力作用。

4.2活血化瘀类代表药物

主要有三七、川芎、丹参等。采用双电极电压钳检测不同浓度的三七根总皂苷(RPNS)对电压依赖性钙离子和钾离子通道的作用,最终表明RPNS对爪蟾卵母细胞的L-型钙通道(Cav1.2)、T-型钙通道(Cav3.1)存在抑制作用,同时激活BK通道,为其进一步开发相关成分应用于高血压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川芎嗪(TMP)的作用广泛,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其不仅可以调控钙离子通道,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国内外的研究表明,TMP可以通过抑制VSMC外Ca2+内流及VSMC内质网储存的Ca2+释放,阻止血管收缩。运用TMP对“二肾二夹型”高血压大鼠进行干预,通过检测基底动脉和血浆中的ET-1及AngⅡ、PI3K/Akt通路的活化情况,推测TMP能部分抑制PI3K/Akt通路发挥其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并防止基底动脉重构。丹参的有效成分相对复杂,有研究发现丹参多糖及丹参素等成分均具有降压作用,但作用机制不同,尚待进一步实验研究进行验证。应用丹参溶液对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干预,发现其能调控心肌细胞的Cav1.2,降低[Ca2+]i。

4.3清热类代表药物

主要有黄芩、黄连、葛根等。研究表明黄芩苷能激活钙诱导的钾离子通道,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对动脉平滑肌细胞有舒张作用。应用黄连碱对L-NAME致高血压大鼠进行干预,发现其对胸主动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影响,并指出黄连碱可能影响IP3-Ca2+通路,对L-NAME诱导大鼠高血压没有降压作用。研究葛根素对骨质疏松症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大鼠的影响,结果显示,葛根素治疗后大鼠股骨中Ca2+含量明显增多,血清、血管、心脏中的Ca2+含量明显减少,并认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2+调节代谢、抑制“钙搬家”现象有关。

4.4中药复方制剂

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中药方剂如天麻钩藤饮等能够通过调控血管平滑肌的Cav1.2,对降低血压起到作用。应用清达颗粒对SHR大鼠进行干预,发现该方可以能显著降低血压,并证明该复方制剂可以抑制VGCC等通路,对血管内皮的Ca2+起到调节作用。

结语

中医防治高血压病的机制研究日益加深,优势突出,主要涉及RAAS、钙拮抗剂作用、舒张血管、改善内皮功能、影响血液流变学、改善胰岛素抵抗、利尿、调节血脂、减轻体质量、调节ERα等方面。但仍有许多方面未阐述清楚,因此深入探究其降压机制任重道远,为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开发及中药复方用于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郑婧,张贵君.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药鉴定学科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研讨会论文集[D].北京:中国商品学会,2015.

[2]徐欢,毛思,马琍.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9):28-29.

[3]宋少波,杨锡燕.中医药干预高血压的思维转变与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9):2294-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