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策略简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策略简析

姜,东,姜,珊 ,孙明利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  130062

摘要:革命传统作品是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种类型的作品,凝聚了珍贵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对我国革命传统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对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策略

前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既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素质,还要重视文化的传承。当前,在我国语文教育中,由于缺乏红色文化的传承,许多学生缺乏对革命英雄的认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应以革命文献为媒介,强化红色文化,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作品分析

爱国主义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有的是真实的革命故事,有的是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伟大,有的是为了表达对未来的憧憬,有的是为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比如,光未然在国家危难之际所作的《黄河颂》,既是对黄河的赞美,也是对中华民族一种崇高的敬意,更彰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2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路径

2.1明确意图,凸显革命文化的指引

教科书是承载着重大使命的载体。“培根铸魂,启智增智”是初中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初中语文教材精选了优秀的革命传统作品,以展示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取得的巨大成绩,激发青年的斗志,展示我党的优良传统,增强人们的理想信念。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要以红色文学为载体,引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1]。从初中语文课本所收录的革命文学作品来看,有诗歌、散文、小说、喜剧等。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用西北坚韧的杨树作为题材,象征着西北坚韧勤劳的农民,以及解放战争中北方人民的坚强、团结和进取精神。在初中语文课上,要深刻理解《红色经典》选编的用意,借助于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意义。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用朴素的语言来赞美母亲的辛勤和平凡,表达对她无尽的爱戴。同时,也表现出对国家、对人民和对党的忠诚。

2.2细读文本,体会革命情感的张力

革命传统作品具有强烈的语言感情色彩,作者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表现自己的爱恨情仇,对美与丑、善与恶的态度都能清晰地展现给读者。但初中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较低,因此,在进行传统革命文学教育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细致的阅读,并选择具有情感的词语进行对话、探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以《白杨礼赞》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创作年代,是在中国抗日战争的最艰难时刻,对皖南事变进行补充说明,为理解其象征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2]。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为题,引导学生阅读,梳理文章的结构。本文以白杨为题材,为什么后一段转写黄土高原,其用意何在?通过对黄土高原的研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白杨的生存环境,并将其高耸的姿态衬托出来。同时,与陕甘宁边区一样,黄土高原也是抗日战争中的革命基地,而白杨也像北方的农民,为后文对白杨象征意义的认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白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又是怎么写的?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同学们去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部分,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明白白杨的外型“笔直”“绝无旁枝”“枝条上扬、几乎不斜”“力争上游、倔强挺拔”,体会白杨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另外,在描述白杨生长环境和外观特征时,作者把对北方军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融为一体。在这节课中,通过与课文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作者的意图,并能感受到其象征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白杨的生长情况,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其形态特征,同时也能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北方农民的生存状况,并建构其与北方人民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

2.3整合资源,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

现在的初中生,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他们很难体会到革命前辈的艰辛,不说节俭,甚至有些学生还喜欢攀比,享受奢华。从初中语文革命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来看,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问题。许多老师在革命传统文学作品教学中,仍然是以“文本”为导向,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没有“继承”前辈的“革命”精神。实际上,教育传统的革命文学,除了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前辈们的革命精神,更要充分利用周围的革命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活动,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烈士陵园等,使他们能够把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真正体会到红色文化的熏陶[3]。现在,我们有了富裕的条件,足够的衣食,但是在困难时期,我们的先辈们没有房子,没有食物,没有衣服,他们仍然在与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战斗。因此,可以引导同学们多看一些红色影片,并在看完后写下自己的观影日志,以丰富他们对红色精神的认识。例如,在学习《邓稼先》之后,采访家乡的名人、先进人物,可以被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所感染。比如,在学习《白杨礼赞》之后,选取故乡的代表性树木和景物,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使学生脱离教科书的桎梏,进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亲身体验革命前辈的精神,使他们对革命文化加以理解和传承。

结语

总之,优秀的红色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以教材为载体,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传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张丽花.初中语文革命传统类作品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2022(26):24-26.

[2]孙浩然. 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2.

[3]欧阳芬,郭培庚.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策略简析[J].语文建设,2021(1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