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化的哲理性写作——评史铁生《命若琴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诗意化的哲理性写作——评史铁生《命若琴弦》

刘晓茹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西  南昌:330022

摘要:《命若琴弦》是史铁生所著的一部寓言式短篇小说,因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艺术价值的永恒性,它以短小的篇幅在川流不息的当代文坛中始终屹立不倒。本文笔者将运用文本细读法深入挖掘《命若琴弦》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及审美价值。

关键词:史铁生 《命若琴弦》 哲理 诗意 目的 生命 残缺

《命若琴弦》讲述的是:一老一小两个瞎子终日背着一把三弦琴奔走在群山中,在弹断了一千根琴弦后,老瞎子参透了生命的意义,并以无字药方为引,引导小瞎子奔奔忙忙兴致勃勃地过完这一生。本文将从内容的哲理性与语言的诗意化两方面入手,解析《命若琴弦》的丰富内涵及审美价值。

一、内容的哲理性

在小说《命若琴弦》中,作者史铁生模糊了时间、地点以及背景,将其打造成一个寓言式的故事,它蕴含着作者丰富的哲理性思考。

(一)、西西弗斯式的寓言

在希腊神话故事中,西西弗斯被众神惩罚需每日将巨石推至山顶,但每每巨石都会无故跌落,他日日重复这没有尽头的无意义劳动。在《命若琴弦》中,老瞎子一生的奔忙都为了可以弹断一千根琴弦,以此换取药方获得光明。然而当他奔走了半个世纪,终于弹断了一千根琴弦后,却被告知那张寄托着他一生希望的药方只是一张白纸罢了。至此,他的生命之弦断了。在他生命的末尾,他将这张无字药方传给了小瞎子,也将那份空空的希望传递给了他。小瞎子踏上了师父的旧途,向着那个虚设的目标前进。两代人宿命的轮回是西西弗斯式的悲剧,他们都在践行着一个无意义的目标。然而,换个角度想,正因为这个虚设的目标,老瞎子与小瞎子才能积极地对抗生命的虚无。是那张无字的药方将他们的心弦绷紧了,不然他们怎能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没有前方的希望,他们又该如何度过这漫长的时光?而史铁生在《命若琴弦》中想表达的生命观也正是: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目的而是过程。人终有一死,但人也要蹦蹦跳跳哭哭笑笑地走完生命的历程。但同时,人生也不能没有目的。目的是绷紧心弦的调节器,弦紧了,才能弹好人生的乐章。

(二)、生命的残缺

整篇小说用极大的篇幅描绘了小瞎子与兰秀儿朦胧的爱情。这段青涩的爱恋起于兰秀儿对电匣子的好奇,终于兰秀儿嫁去山外。在这篇小说中仅出现的三位人物中,老瞎子与小瞎子有着生理上的缺陷,但他们中的所有人都有着生命的残缺。如果说,小瞎子于老瞎子是宿命的轮回,那么将小瞎子看作老瞎子年轻时也未尝不可。在小说中,老瞎子就总对小瞎子说:我是过来人,总比你知道得多。以及我经过那号事。老瞎子早就知道小瞎子与兰秀儿的爱情是不会有结果的,因为那是他曾经历过的命运。无论是有着生理残疾的老瞎子和小瞎子,还是身体健全的兰秀儿,他们谁也没有得到爱情。他们都有遗恨,有生命的残缺。人类生命的残缺是永恒的,而个体的残疾只会融入生命的残缺构成人类共同的伤痛。在小说中,兰秀儿出嫁后,小瞎子哭了几天几夜,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问:干吗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说:就因为咱们是瞎子。 命运的毫无道理也促成了生命的残缺。

然而,人是可以超越生命的残缺的。在小说中,老瞎子因兰秀儿与小瞎子回想起喧嚣的往事,那个晚上他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头昏、胸口憋闷,浑身紧巴巴的难受。当他就快陷入生命的残缺所带来的痛苦时,他只要全力去想药方与琴弦,他就又冷静下来,重新拿起三弦琴去说书了。同样,当小瞎子沉溺于失去爱情的伤痛时,老瞎子抛出药方,为他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即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让他重又有了生的希望。史铁生想告诉读者,人能通过追求目的来实现对命运与残缺的超越,尽管那个目的是虚设的。

史铁生双腿残疾所带来的行动上的局限却将他的思想引入了广阔无垠的天地,他终日思考人与人、人与命运以及人与世界,并将他的思考融进笔端化为文字,给予读者深刻的生命启发。

二、语言的诗意化

史铁生通过运用清平冲淡的叙述语言构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小说世界。以小说的开头为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史铁生用这短短的一句话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古典写意山水画。苍莽的群山之中,苍郁的绿与虚空的白相间,两顶发了黑的草帽又像两个小黑点点缀其间,充实画面。如果说,史铁生平淡质朴的语言为读者营造了一种飘渺的意境,极富古典感,那么同一写景句的反复吟哦,更是为小说增添了古典韵味。比如,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兽。山谷中鹞鹰在盘旋。这句话在开头与结尾重复出现,与《诗经》中的重章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点明了主题天地与人类生命残缺的永恒,也为小说增添了诗的韵味。同时,开头结尾两处相呼应,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振,奠定了小说苍茫的基调。

其次,小说中对于民间说书内容的引用也是诗意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些说书内容大多都类似诗的形式,比如:不表罗成投胎事,又唱秦王李世民。秦王一听双泪流,可怜爱卿丧残身,你死一身不打紧,缺少扶朝上将军

……”作者引用这些说书内容本是为了表达老瞎子在追逐虚设目的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对生命的热爱。在小说中,当众人争吵着要听什么时,那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那一刻他身上的疲惫和心里的孤寂全都忘却了。但这一引用也误打误撞地实现了小说语言的诗意化。

三、结语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中一位特殊的作家,他的写作以关注人与人的处境为己任,向着神秘的精神出发,他以文学为工具探索着命运与困境的终极命题。他是一位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