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语境下的口语传播特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网络直播语境下的口语传播特征研究

赵斯斯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单位邮编:620860

摘要:口语交际将人类的交际行为视为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主要研究信息在人类交际互动过程中是如何产生、传递、接收和解释的,并更加关注上述过程中涉及的说服、谈判、语言艺术、表达风格、冲突解决和意义分享等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键盘书写进行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口语时代已经消失或口语交流减弱。相反,在融合媒体的背景下,传播主体(本文特指网络主播)的内容更容易为公众所知。从本质上讲,网络直播的口语和所有形式的语言形式都可以归结为口头传播,而网络直播本身也在试图利用口头传播来影响观众的思想、想法、行为等。然而,网络主播在直播中的口头失范问题频发,传播主体的公信力逐渐下降,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这迫切需要我们基于网络直播平台分析网络直播的口语传播特点,在了解融媒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更合理的口语传播范式。

1网络直播语境下口语传播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已成为网民重要的信息消费模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调查,截至2021 12月,中国在线直播用户数达到7.03亿,比2020年12月增加8652万,占网民总数的68.2%。随着5G基站的全面部署,在新冠肺炎防控过程中,人们的生活网络化势必成为习惯和规范。而且无论所谓的“元宇宙”是什么,它去了哪里,虚拟数字技术能够实现什么,它都显示了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之间边界的模糊性。在现实世界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将在在线直播世界中不断发展和发生新的变化。这种发展和变化必然会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不利影响。语言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主播口语传播转向

2.1 在场化

如果电视弥补了广播中视觉体验的不足,那么网络直播将拉近电视带来的距离感。由于广播、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使用严肃的语言,场地是固定的,标准和固定的流程很难让公众在情感上获得“在场”。相比之下,网络直播只需要“一机一人”就可以打开无限场景,让观众轻松进入主播营造的氛围,身处“此时此地”的观众可以瞬间进入“彼时彼时”。实时互动让网络直播间突破时空限制,形成虚拟互动空间,调动观众情绪,实现“亲临狂欢”。在这个虚拟互动空间中,公众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满足健身、购物、旅游、学习、参观等多种需求,并可以在家中“参观”现场。

2.2贴近化

2022年4月,刘畊宏作为健身博主火爆网络,靠直播健身一个月涨粉5000万,1亿人在线跟跳《本草纲目》健身操,成为“全球最大的健身房”,居家运动的大众戏称自己为“畊宏男孩”“畊宏女孩”。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除了刘畊宏的众多粉丝,他的妻子王婉霏(英语:Vivi)也吸引了大量“Vivi男孩”和“Vivi女孩”。原因是王婉霏与普通人关系密切。许多人有惰性,很难坚持运动。像刘畊宏这样高度自律的人在生活中属于少数。所以直播间经常会看到刘畊宏在他面前大汗淋漓,而Vivi在他身后表情痛苦,动作不够标准。为了督促妻子锻炼身体,他们开始斗智斗勇,成为网友们的快乐源泉。直播间戏剧性的场景反映了普通人的正常运动,而悲伤与快乐之间的联系所带来的心理上的亲近感使得直播间始终排名第一。

2.3知识化

新东方前名师董宇辉是来自陕西农村的“农民工”网红。他以双语直播模式为切入点,推出“东方甄选”,吸引了无数网友。网友戏称“中关村周杰伦”、“西安兵马俑”,他不仅让新东方直播业务脱颖而出,直播室内粉丝数量翻了一番,达到了1000万,而且凭借自己的努力,推动公司股票一路飙升,“东方甄选”直播间似乎掌握了“文化密码”。

董宇辉卖大米,从美索不达米亚到中华文明的大米,讲述大米销售的三重境界;董宇辉销售农产品,从苏东坡、李白、杜甫到苏格拉底、黑格尔。由此可见,真诚、专业和兴趣是吸引观众的核心要素。满足大众精神和文化需求的知识型主播有逐渐取代简单粗暴的叫卖和吆喝主播的趋势,为引发用户审美疲劳的直播行业开辟了一条新路。当今社会充满了物质和信息,但身处其中的年轻一代往往感到空虚和困惑。他们渴望诗歌和远方,却忙于日常生活;我怀念童年时的月光,但我只能低下头继续前行。董宇辉的知识输出和温暖的故事讲述唤起了每个人心中最初的光芒,所以我们更愿意呆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和温暖的直播间,接受知识的洗礼,回忆久违的情感。随着大众教育水平的普及和提高,新一代中青年在观看直播娱乐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的吸收。他们在董宇辉的直播间购物时得到了文化熏陶。对于观众来说,他们一举两得,所以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2.4专业化

2022年6月2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规范中为网络直播划上31道“红线”(即第14条相关规定)。如果说之前规范直播打赏的《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仅仅涉及单一方面,那么此次《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的出台意味着直播行业迎来了系统性、全方位的严格监管。《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第13条要求:“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

从目前直播间的高人气来看,主播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上面提到了拥有健身教练资格证的刘畊宏;董宇辉,在新东方教了超过50万名学生8年;专业律师搭建的直播间“龙飞律师”。在这些人气主播的背后,没有一个不是主播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深耕和积累,也证明了只有专业知识才能成为网络直播领域的“硬通货”。

2.5职业化

作为一个职业,主播曾经是一个耸人听闻的工作,在大多数人眼中不被主流认可。值得关注的是,猎聘网与中国世界青年峰会联合发布了《2022年全国青年人才就业趋势洞察》,揭示了新青年就业的趋势和特点。报道称,主播的工作也可以排在榜单前20名。招聘平均年薪达到11.37万元。与直播行业相关的主播、后期剪辑、自媒体UP主,为新青年的就业开辟了新路径。目前,互联网营销人员已被列入国家职业分类仪式。由此可见,网络主播正在走向职业化。主播的职业发展不仅表现在青少年的职业选择观上,也表现在整个社会环境中。

新行业的稳定发展需要一个有规则约束的环境,而新行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一套自上而下的行为准则。一方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网络直播行为准则》,要求通过建立健全网络主播入驻、培训、日常管理、业务评分档案等方式,加强网络主播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网络直播公司逐步开放了新媒体艺人培训,以提高主播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主播能够面对职业化的发展趋势,拥有美丽的音色、流畅的表情和标准的普通话。

结束语

媒体和社会的发展为口语交际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得利用口语交际的理论知识解决融媒体背景下网络直播口语交际失范问题成为可能。在从口语交际角度理解和解读网络直播问题的基础上,网络直播必须能够正视直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口语交际的理念、质量和技能的角度,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意识,磨练语言技能,培养文化素养,真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规范网络直播的口语语境。

参考文献

[1] 广电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及网络发展趋势[J]. 王飞;刘伟东.中国传媒科技,2022(05)

[2] 跨语义传播:网络语言的生产与嵌构[J]. 赵呈晨.青年记者,2022(04)

[3] 语言夸张的认知语用机制新解[J]. 郭雅欣;范振强.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11)

[4] 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研究的回顾和探索[J]. 张春秀.现代语文,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