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安全风险分级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安全风险分级方法研究

董军乐

平顶山易成新材料有限公司,467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我国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时有发生,仅2020年就发生了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20起,死亡人数高达62人,其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是盲目施救而死亡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易发、伤亡扩大的情况反映了其作业风险巨大。为了预防和减少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工贸企业应正确认识有限空间的风险特性,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管控,提升作业安全管理水平,为正常生产经营保驾护航。本文就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安全风险分级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安全;有限空间;风险分析;管控

引言

工贸企业的生产作业往往是在一个有限的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空间内进行生产加工的,这就要求工贸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生产加工时有可能会发生的诸如火灾、中毒等一系列的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安全风险管理,以达到规避安全事故的生产目的。

1有限空间危险度影响因素分析

1.1危险物质

有限空间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包括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甲烷等易燃易爆物质以及氧含量不足。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危险性与所存在的物质种类和浓度密切相关,物质的种类越多,带来的风险种类也越多;物质的浓度越高,带来的风险也越大。

1.2管理的因素

作业未建立和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未对作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有限空间相关管理人员疏于职守,未能在作业前进行风险辨识和分析,未能严格履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手续,未采取安全预防措施并对作业安全条件逐项确认,未落实应急救援措施,这些都可能导致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1.3作业活动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活动的频次和人员数量能衡量在作业审批、装备配备、作业流程等方面管控控措施失效状态下的风险大小。此外,作业活动可能带来的附加作用同样需要考虑,例如在有限空间开展焊接作业、清污活动搅动污水池等,可能引入、释放或增加危险物质,进而增大有限空间的危险度。

2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管理与安全预防对策

2.1建立健全有限空间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

完善相关安全管理体系是规避有限空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首先,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在加强有限空间安全风险问题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其次,工贸企业应该对有限空间进行全面风险辨识,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建立有限空间专项安全管理档案,提出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最后,确保安全投入,配备必要的安全检测、通风、防护等专业设备设施,在硬件上保障作业安全;制定有限空间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规范有限空间外包作业的管理,明确外包作业安全管理责任。

2.2深化专项教育培训

企业应制订完善的培训教材资料和培训计划,组织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并对相关材料及时进行归档。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1)厂区内存在的有限空间数量和类型,及其危险有害因素和对应的安全措施;(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审批制度;(3)所配备的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应急器材的正确操作方法;(4)事故应急处置措施。此外,还需对安全管理人员、有限空间相关的人员开展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2.3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必须先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保证空间内的空气充分流通,并实时检测氧气的浓度是否达标;如果在作业过程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空间内氧气浓度降低,或者有害气体浓度升高时,必需立即停止一切作业活动,清点作业人员人数,并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在作业过程中,必须对空间内的危害因素进行固定频率检测或者进行连续监测,如果作业过程中断超过30分钟,当作业人员需要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重新进行通风和各项指标检测,确保空间内的各项指标合格后才能允许作业人员重新进入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照明设备必须使用安全电压,在金属设备内及特别潮湿的空间作业,使用的行灯电压必须在12v以下,任何超过12v的电气设备都必须配备漏电保护器并保证绝缘和接零保护的可靠性;如果作业场所存在易燃性气体、粉尘的,则应选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和灯具;保持有限空间的出入口畅通,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在有坠落危险的作业场所设置好防坠落措施;安全监护人不得随意离开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并随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存在交叉作业时,多个作业组必须加强沟通协调,采取措施避免互相伤害。

2.4严格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仔细辨识有限空间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处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因素外,还应包括机械伤害、触电、高温、低温、淹溺等因素,提出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并办理审批手续。对参与作业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的内容包括本次作业涉及的风险、采取的措施、紧急情况应急处置等内容。将有限空间进行彻底的隔离隔断、清扫或清洗。进行充分的通风和检测,充分排除有限空间中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检测点不能只检测作业位置的空气,整个有限空间的空气成分都应检测,应合理布置检测点。作业时最好采取持续通风和监测措施。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员不得离开,要一直观察作业人员的情况。作业完毕,人员撤出有限空间以后,需要再次进入有限空间的,一定要进行通风检测措施。

2.5有限空间作业后的安全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任务完成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等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点和撤离所有作业人员,检查作业工具防止遗漏现场,检查有限空间的内部和外部并确认无问题后方可进行封闭和离开。

2.6强化有限空间应急管理

企业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事故后,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救援,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目前,有两种错误的救援措施,一种是“先通风、再检测、后救援”,另一种是将遇险人员救出后抬到通风良好的地段,进行心肺复苏。前一种方法不满足快速救援的要求,后一种方法没有明确如何将伤员救出有限空间,还是有可能出现盲目施救的情况。要按照需要配备救援器材,并进行有效维护,保证能随时可用。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为了保证演练的效果,要采用实战演练,这样既能提高安全意识,锻炼救援队伍,也能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结语

有限空间安全风险分级是工贸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风险分级管控的必然需要和重要基础。由于有限空间作业具有危险性大、隐蔽性强、作业环境复杂等特性,在企业众多作业活动中,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是极高的,一旦发生有限空间事故,极有可能发生救援人员盲目施救导致的事故扩大现象,这将对企业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企业应正确认识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重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通过深入辨识和分析,严格把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黄斌.浅谈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2014,(10):84.

[2]黄郑华等.有限空间危险因素分析与安全措施[J].中国公共安全,2009,(17):61-65.

[3]王山等.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原因及预防方法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10):57-59.

[4]赵明,陈求稳.城市重大危险源区域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0(9):158-164.

[5]魏利军,吴宗之.一种简单可行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19(12):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