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探析

赵喜君 ,王野

吉林大学,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两大国家战略,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也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因此,从扶贫资产的形成、登记、运营、收益分配、监督及处置等流程对扶贫资产实施全面管理,不仅能为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提供坚实保障,也能为“产业兴旺”的农村市场输血造血,扶贫资产全面管理将成为后脱贫时代满足基层发展诉求、巩固脱贫质量及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关键词:乡村振兴;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必要性;措施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决胜阶段,各地扶贫开发投入持续加大,形成了一大批扶贫项目资产,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调研发现,扶贫投入资金来源复杂,特别是资产权属不清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一、扶贫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一)基层制度衔接的需求

基层现有的扶贫资产管理制度多是零碎化和碎片化的,缺乏系统性衔接规划。产业扶贫一直被认为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发展的有力举措,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助推产业扶贫,并在基层实践中也得以再次验证。随着脱贫攻坚战略接近尾声,乡村振兴战略缓缓拉开序幕,部分地区通过出台政府工作规划等方式把乡村振兴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通过支持产业发展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1]。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实现两大战略的制度衔接,如何将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积累的经验持续发挥于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如何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产业发展来反哺、服务于脱贫攻坚,基层并没有明确的思路和实施依据。通过扶贫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弥补两大战略衔接期内产业扶贫政策的不足,持续发挥产业发展的涓滴效应,实现基层组织关于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衔接。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产业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产业只有健康、快速地发展,贫困人口才能获得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从而拓宽收入来源渠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而摆脱“贫困陷阱”;同时,产业发展也是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通过扶贫政策引导及资金帮扶,培育出具有特色的扶贫产业,进一步引领贫困地区经济的增长。要实现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贫困地区经济良性发展则必须依靠产业支撑,在产业扶贫的基础上,通过实施管理举措逐步提升产业发展的“造血功能”[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也再次把“产业兴旺”摆在首位,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实现“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而通过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对扶贫资产尤其是经营性扶贫资产施加管理,不仅能够提升管理效率,持续发挥效用,还能够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提供契机。

(三)进一步完善带贫减贫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现阶段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一定能够按期实现,但如何通过持续完善带贫减贫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来巩固返贫风险较高农户的脱贫质量、防止边缘农户群体致贫成为脱贫攻坚期内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对以往产业扶贫等方式形成的扶贫资产实施科学管理,形成稳定的带贫减贫机制来巩固提升脆弱性农户的脱贫质量。通过建立扶贫资产管理制度,定期对扶贫资产管理效率、运营情况进行考检查核,能够进一步督促基层组织完善带贫减贫机制,激发农户内生动力,确保脱贫户不返贫、边缘户有保障,从而减少返贫风险[3]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措施

(一)国家级相关政策

为规范扶贫资金和资产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中央有关部委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扶贫资金项目和资产收益的管理。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颁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支出范围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严禁用于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等方面的负面清单,扶贫资金用途的规范化更便于对扶贫资金所形成扶贫资产范围的确定、权属的划分。资产收益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一种有利模式,在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和农业部印发的《关于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在坚持因地制宜、产业为本、强化风控以及规范运营的基本原则上,要明确资产范围、抓好组织实施、强化监督共同提高资产收益扶贫的效率,其中准确界定入股资产范围,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晰、群众自愿”的原则,对于通过土地折股量化形成股权的管理都进行一定的规定,这为形成扶贫资产的权属划分、厘清权属管理提供了指导[4]

(二)做好脱贫资产信息化管理

1.脱贫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首先,脱贫资产信息化是脱贫资产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获得脱贫资产相关资料及数据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管理好县乡村存量脱贫资产的重要“入口关”,也是配置乡村振兴资金的重要依据,其作用不可忽视。其次,脱贫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脱贫资产的层次化管理,简化脱贫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有效提高脱贫资产管理效率,同时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财政开支。再次,脱贫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脱贫资产管理的阳光工程,通过审计和跟踪监督等,有效降低或消除脱贫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非客观因素影响,保证脱贫资产管理的流程化、科学化、规范化,有效防止脱贫资产的流失

[5]。最后,通过脱贫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加强脱贫资产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闲置或浪费脱贫资产,提高脱贫资产的利用率,保证脱贫资产的安全。

2.加大脱贫资产的信息登记力度

全面摸清脱贫资产底数,准确登记脱贫资产信息,按地域分布、产业和部门分布情况搞清脱贫资产情况,并根据脱贫资产管理范畴,以项目实施主体为依据,全面摸清脱贫资产有关情况,对已形成的脱贫资产应登尽登。各级乡村振兴部门应妥善保管脱贫资产登记信息,建立脱贫资产登记档案和电子数据库,了解和掌握脱贫资产存量增减变动情况,重点是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

(三)将扶贫资产管理纳入“三资管理平台”

在进行扶贫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利用充分发挥“三资管理平台”的监督、服務作用。将扶贫资产的管理纳入其中,推动“三资管理平台”的制度化、规范化,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同时并就扶贫资产管理的资金账务明细进行信息化管理,及时将扶贫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扶贫资金的变动情况进行实时展现。在这些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财经服务中心要派驻专人负责这些工作,并做好有关信息的平台录入工作,一些本地项目的具体文件,可以放到政府监督网站上进行公开,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工作,并用要对“三资管理平台”进行实施监督工作,促进在村集体的党风廉政建设。保障扶贫资金和扶贫资产能够切实落到实处,让广大的贫困户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优惠力度[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科学化、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力,为产业兴旺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在实现农户收入增长的同时,激发内生动力,建立起长效机制,切实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戴惠明. 乡村振兴背景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探析[J]. 西部财会,2022(11):55-57.

[2] 马学森. 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扶贫项目及其收益管理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9):214-217.

[3]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央农办财政部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J]. 当代农村财经,2021(7):45-47.

[4] 吕江斌.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Z街道农村经营性扶贫资产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 贵州:贵州大学,2022.

[5] 赖小伟,徐鸿鸣,李立. 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探讨——基于江西省石城县的调查研究[J]. 财政监督,2022(18):81-85.

[6] 汤晓莉,熊学新,汪洋,等. 基于WebGIS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现代测绘,2022,45(5):48-52.

基金项目编号:标注“2022年度吉林大学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研究课题”(课题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背景下乡村振兴资产管理的廉政风险研究”;课题编号:2022LZXZZ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