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探讨

胡召富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四平供电公司吉林省四平市 136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电力需求越来越大。在电力企业改革发展的基础上,供电需求关系也发生了改变,正在向着节能降耗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电力计量技术,其可以很好地反映出电力企业综合性质,并且也是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实力的标准,电力计量技术在技能降耗中的运用作用十分明显,可以确保电力企业生产效益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电力计量工作是所有电力企业在经济市场发展与运营中的基础性工作项目,主要是指通过对用户用电收费标准的精准计量与统计,从而为企业制定电力行业发展政策、优化电力系统建设等工作提供更加充足的数据作为支撑。为了落实此项工作,应从基础的计量工作入手,认知电力计量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在计量中出现误差的原因,强化对计量结果的管理与优化,从而实现对电力企业在市场内发展的促进。

关键词:电力计量;误差产生原因;改进措施

引言

因为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影响很大,这样在改进前就需要充分掌握其原因,这样才可以又好又快的解决问题。通常,电力计量误差之所以出现,其原因相当多,然而追根问底,重点依旧是技术和设备上存在问题,所以在进行改进时必须要积极创新电力计量误差技术,而且不断改善设备的各项功能。

1电力计量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电力科研单位对电力计量技术在使用中的优化与创新,技术在电力终端中的集成应用水平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地区供电企业内的供电模式也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呈现一种科学化、完善化与合理化的发展趋势。显而易见的是,企业传统的供电模式、陈旧的电力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产业背景下终端用户的用电需求,因此,有必要在开展相关中,尝试进行新技术的引进,进行一体化供电服务模式的优化。目前,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在市场内仍属于科研单位的最新研究内容,当计量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现代化技术、自动化技术集成后,电力系统中的资源调度、传输等工作开始表现出一体化趋势。当相关工作发生集成后,系统终端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岗位人员的工作量逐步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供电终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更高,电力企业的对外服务能力与企业经济效益也将同比例增加。目前,我国电力市场内的大部分供电企业已在产业融合变革发展视域下,实现了产业生产与经营模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转变,电力计量技术在市场内的可用范围更广,甚至一些国外电力企业与电能生产厂家也在此过程中投入资金进行新技术的引入。因此,可以认为此项技术在企业终端智能生产、智能管理、安全调度、资源配置等方面工作中,均发挥了应有的效果。由此可见,在市场内进行电力计量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大规模使用,是十分重要的。

2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2.1计量装置连线错误造成误差产生

为了避免计量误差对电力统计、分析、决策造成的影响,应在开展相关研究前,进行计量误差原因的集中分析。造成计量误差的第一个原因为计量装置连线错误。当电能计量装置的中线与相线呈现反接状态时,对应装置由中心零线引出,此时电能计量装置处于开路运行状态。通过对电能计量装置常规工作原理的分析可知,装置中电流线圈没有对应电流流经或通过时,负载是位于火线与相线之间的,计量装置在此种状态下运行,是无法准确记录或识别到此线路所消耗的电功率的。对于市场内常用的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而言,假设装置中电压回路按照正相序的方式接线连接,计量装置也会出现电量统计终止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要避免由于装置接线问题造成的电力计量误差,只需要工作人员与技术人员认真执行其工作任务即可。但在实际接线工作中,高配总表出现运行故障往往是被忽视的。当电能表的相位电压出现失压问题后,电能表便无法实现对电量或电能的精准统计,但此时终端的用户用电行为却可以不受到影响,在此种条件下进行电力计量,得到的计量数值与实际结果便是存在较大误差的,严重情况时误差甚至会达到总计量值的30%~50%。针对此种问题,倘若供电单位没有及时发现,耽搁的时间越长,电力企业的损失也就越高。

2.2二次压降造成误差产生

在进行高压电流值测量时,为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通常会在零线与火线之间加装一个降低变压器。在一个完成的计量装置中,为了感知电力值的变化,通常会加装一个电力互感器,互感器往往被导线连接,并安装在距离电能计量表较远的位置,而导线在进行电力传输时,会产生阻抗,阻抗会导致电能表在计量中两端产生一个压降,从而使计量的数据出现较大的误差。

3电力计量误差改进措施

3.1增强电能表性能检测

通过采取不同的检测电能表方法,结合电能表的各项指标来检测,如果符合正常指标,就说明毫无问题,针对不符合正常指标的,就必须要及时更换附件,也可以将整体电能表直接拆除下来。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在外观上运行状态的反应来正确评估电能表的性能,认真排除其是否由于外部破损而对运行状态造成影响,而且能够利用检测人员对电能表实施通电实验,这要求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然而是最适合的方法之一。由于在通电实验中要求专业测试人员准确把控附近实验环境,严格控制一些细微条件发生的变化,进而获取完整的性能检查报告。此外,也必须要仔细观察电能表的实际运转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以及故障,必须要理解解决,而且及时详细记录在报告上。

3.2增强参数调整

为了可以从本质上降低参数误差,必须要在合成回路实施二次减压过程中准确校对与调整参数,进而使设备机器的计量更加准确,更加专业。利用高精度B/C模式,让许多电能计量表在实际运行中完成数字化的操作转化模拟,能够让参数调整波动误差得到有效控制。在计算过程中运用6位的B/C模式,通常会出现很大的误差,而且会直接影响计量结果。因此,在调整参数过程中必须要对运行条件以及调幅引起重视,也要结合用电序曲,否则就容易导致误差远远超过标准要求。

3.3不断优化配置

一般来说,必须要不断优化配置电力计量器内部装置,才可以降低误差,就算计量装置无法做到完全准确,然而也要积极创新和改革电力技術来使运行理念发生很大的改变。今后要想促进电力计量器升级,就必须要不断优化配置,配置是否优越直接关乎到电力计量器是否精确。并且也能利用其他补偿来减少因二次回路而导致的误差,进而对整体误差参数造成影响,让其与标准要求相符。其实,不管是计量装置的配合还是优化配置,都容易影响误差指数的下降,电能表与互感器在性能以及型号上必须要彼此适应,让所有元件都能正常运行,以进一步优化电能计量结果。此外,整体效果也能使用电压补偿装置来让电压互感误差负荷变化范围不会严重影响二次回路,也必须要对二次导线在电压进行适当的补偿。

结语

在节能的电力计量的过程中,必须要将节能的措施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当中,只有如此,才会实现节约的目标,以及促进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升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智能型的技术应用,使其更加的完善化,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最后,还应重视对于绿色的电力计量方式的应用水平,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改善。

参考文献

[1]周华文,王明建,周翔.基于节能降耗的电力能源计量技术应用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1(3):13-15.

[2]王惠安.节能降耗中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0,10(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