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论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胡兆义

临淄区齐都镇人民政府,山东省 淄博市,255400

摘要: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其农业资源环境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是不同的。通过分析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期对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农业资源环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引言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必须关注其资源环境问题,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如何使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其达到绿色、生态化的目的,已迫在眉睫。因而,研究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理是十分必要的。

1.农业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论述

区域经济发展和农业资源环境,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大量能源消耗来推动经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诸多环境问题,比如:温室效应、极端恶劣天气等。在短期内通过大量资源消耗确实能够推进经济发展,但从长远目光来看,也为经济发展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资源和环境,如果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那么就会导致资源的枯竭,而要想让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就必须进行环境治理,而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治理成本也会不断增加。在资源和环境双重压力的作用下,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会更加困难。因此,只有在利益得失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转型发展,才能使农业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2.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目前看来,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我国农业资源的总量较多但人均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利用率并不高。在整体布局上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现状,在东部地区虽然农业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工业产业以及城镇化建设,在西部地区山脉较多,农业资源储备不足,农业设施薄弱,同时也没有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导致农业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第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资源环境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资源处于被动地位。推进城镇化建设就需要占用更多的林地、耕地、水域等资源。同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也会对农业资源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农业资源急剧减少,农业环境遭到破坏,供不应求。

第三,土地是国家重要的农业资源,其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并且由于土壤侵蚀日趋严重,导致了更多的地区出现了沙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农业发展,人们开始砍伐森林,种植粮食,有些地方由于天气原因,水资源短缺,出现了石漠化和沙化,造成了全国土地沙漠化,造成了耕地资源的短缺。

第四,水资源也是我国农业资源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充足,但污染较为严重,可利用水资源明显不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能对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加以重视,导致在利用水资源时存在浪费现象。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用水量不断增加,社会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必将促使水资源成本上涨。

3.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探究

3.1.制定农业发展机制,完善决策考核

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稳定增长。因此,在国家必须加强对农村资源环境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农村发展体制。通过运用多种决策模型和方法,对农业资源环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得出具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在这一进程中,必须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协调的、协调的决策管理机制,才能保证决策的顺利进行。其次,为保证决策的有效执行,将决策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积极构建决策的考核机制。最后,面向群众,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听证会,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其中,重视人民群众所提出的意见,做好记录并进行合理化分析。

3.2.发挥政府优势,创新完善相应制度

从政府角度分析,依法使用农业资源环境,将自然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有偿使用,应当构建完善符合农业资源产业的管理制度。为将当前资源环境的现状真实表达,需构建社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核算制度,对存量资产与流量指标等内容进行核算。经过调研认为,以上会计体系在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资源与环境的优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要密切关注资源的使用情况,建立健全的、统一的资源管理办法,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重视程度和质量,以保证有效地发现使用中的问题。同时,在发挥其优势的过程中,要以防范为主,利用有关的保护政策和管理体制,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将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作为重点,推进资源环境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整体经济呈现上升趋势,但分析当前农村经济却存在些许不合理的地方,如:不同地区发展差异大、先进科技未得以广泛应用、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分析之所以会存在这些不足,主要在于农业产业结构不集中、规模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农业产品市场未有效运用等,致使农业经济整体水平落后。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时,应做好农业保护,以此为助推力保障农民群众收入,调整新时代农业观念,优化产业结构。要加强发展和建设高质量农业,以科技和教育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创收水平,促进农产品流通,健全市场机制。同时,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农民的劳动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经济的技术含量,重视引进和运用先进技术,利用高新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时,要注意资源消耗和环境资源,控制能源和资源消耗量大的要素,建立能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农业,促进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4.调配区域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

大气降水是我国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但整体分布上并不均衡,且可利用水资源相对匮乏,据数据统计,在全部用水量中,农田灌溉等农业资源用水量占据总用水量的50%以上,由于水利设施的不完善,水资源利用率难以提升,水资源浪费严重,诸多因素会限制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最重要的应当对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加以转变,促进水资源利用合理性,推动农业产业稳步发展。重视生态农业的生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次,合理配置区域水资源,有效利用地表水,拓宽地表水资源覆盖面,优化水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最后确保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水资源的调节,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资源环境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如过分注重经济发展,造成土地荒漠化严重,水资源浪费等,必须建立农业发展机制、均衡调配水资源,优化农民与农业间关系,科学运用市场机制及经济手段,促进我国农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鲍宜周.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21,(01):33-34.

[2]白珂.自然资源与环境约束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3]彭红松,郭丽佳,章锦河,钟士恩,虞虎,韩娅.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20,42(04):59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