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及防控建议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及防控建议探究

徐,鹏

湖北虹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 天门市 431700

摘要:目前,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使我国城市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不但会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导致土壤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甚至威胁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防控建议,以期为日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控建议

前言在垃圾填埋场中,各类填埋物通常含有诸多有毒及有害物质,是一种或多种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污染性的危险物质。最近几年,伴随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各类固体垃圾层出不穷。固体垃圾处理工作若得不到妥善处理,将会对周围土壤、水源及大气产生严重污染,甚至还会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因此,在建设垃圾填埋场时,相关人员不仅应强化科学选址,还要对总体运作状况加以综合把握及防治,全方位了解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的各类危险因素,并进行合理预防。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立刻执行应急方案,并积极采取相应对有效策解决问题,以免引起二次污染。

一、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

环境空气污染

由于填埋场地开放性强,气味难闻,并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很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者是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粉尘污染,从而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此外,在填埋场中,气体自然积聚、迁移,当气体含量到达一定数值时,极容易引发填埋场爆炸、燃烧等安全性问题。

水体污染

垃圾填埋后所产生的渗滤液会直接影响到水质。渗滤液在垃圾填埋中具有压实、发酵等作用。由于与降雨等渗透、扩散作用而产生一种高密度有机废水。此种液体具有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大、氨氮含量高、重金属含量高、色度深等特征,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地下水产生极大污染。根据调查结果,目前在渗滤液中,已经检出99种以上有机污染物,以及一些很难被生物降解性化合物。

土壤污染

由于垃圾填埋场中渗滤液在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以及垃圾填埋场填埋技术等因素影响之下,促使垃圾填埋场土体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填埋占用大量耕地,这不但会破坏原有耕地,甚至还会使耕地利用效率下降。在垃圾填埋过程中,周围土壤pH值与有机质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而在长时间堆放过程中,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后,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加重。

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由于垃圾填埋场环境比较恶劣,在此情况下,垃圾填埋场长时间都是在室外进行。因此,很有可能会滋生蚊蝇、老鼠,空气中充斥恶臭,从而对周围居民生活及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危害。

二、垃圾填埋场污染防控措施建议

大力实施分类管理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可使固体废物从根本上达到“减量”,从而降低生活垃圾处理量。将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对大件垃圾、装饰垃圾分别进行分类。由此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目的。此外,还要科学构建健全、相互分离的管理体系,从根源上降低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量,并稳步提升垃圾处理效能。

有效规范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

一是应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水源条件,耕地条件,土壤地质条件等因素,对填埋场进行科学选址,并尽量避免产生环境影响,降低封场后的生态修复。

二是应根据有关规定,设计并建造相应工程。包括排水系统设计,渗滤液处理,填埋气体收集等等。由于在垃圾填埋场中,不管是在发酵过程,或者是与地下水相结合期间,都会生成大量液体。因此,在填埋场中,应设置相应防渗及排水设施,以降低地面水侵入及渗透物对地下水的影响。

三是有效使用垃圾填埋气体。可以将所收集到的气体用作发电或提高燃气,从而促进垃圾资源化。

有效改善渗滤液处理

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渗滤液具有高污染、高毒性及复杂组分,其处理与周边污染状况密切相关。当前,对渗滤液加以处理,通常是使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方法,而在深层处理中,由于可以使出水达到标准。因此,通常都会使用到膜处理技术。然而,由于其更换费用极高,并且生成的膜滤浓缩液多为难降解腐植酸,含盐较高,金属离子含量较多,养分比例失衡。因此,可生化率极差,无法直接生化处理。对此,应当对渗透滤液处理技术加以强化,并与国外各类先进处理技术充分融合,同时增加渗透滤液投入,以提升渗透滤液处理质量,避免二次污染发生。

强化防控垃圾填埋场

垃圾填埋场处理主要以废弃物处理为目标,要求必须做好卫生监督工作。

一是健全实时监测体系。在垃圾填埋气体、渗滤液及地下水中,应全面部署在线吉娜可设施,充分利用自动监测技术对其进行持续实时监督,并对各类污染物排放加以密切监视。

二是强化环境监督。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定期现场专项巡查,针对潜在安全隐患加以预防和控制,保证垃圾填埋场安全运营。

三是经常性开展环境监测。并定期监测排污口重点,全方位分析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加速建立垃圾填埋场废弃物入场检验制度

为保证垃圾填埋场正常运作安全性,并保证污染物处置有效。应对进入垃圾填埋场有害物质类型及质量进行严格管理。针对不具备相应资质或者分析检验不全,与各类废弃物接收标准不一致。比如,携带有大量有机物质的废物应退回,不在垃圾填埋场中进行处理。并且上述情况也不可在降雨天处置。在垃圾填埋场中,固体废弃物应符合具体规定。比如,废弃物中含有芒硝、工业废盐应进行填埋,而且这些废弃物在处置时无法在下雨时进行。在处理时应对垃圾水分加以仔细检测,保证水分含量不大于30%。针对含水率超过标准的各类固体废弃物,在与含水度比较低的处置物进行高效混合、降低含水度后,再进行填埋。并且在将两种混合物进行混合处理前,还必须对其中物质加以有效探测,保证两类混合物尚不发生化学作用,否则无法进行混合处理。

做好固体废弃物预处理

在对固体废物处置前,垃圾填埋场应当构建健全预处理档案制度。对于所处理的各类固废弃物应当制订相应处置方案。针对含有挥发性成分或含有某种有毒有害气体的固体废弃物,必须进行合适预处理,将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减少或排除,随后再进行最后处理。此外,进入垃圾填埋场中的各类废弃物,应根据形态对其进行高效区分。通常来说,应严格按照液态、半液态以及固体三种形式进行高效分级及存储。每个存储车间应是彼此独立,并且要拥有足够存储空间,在每个存储区域间应有道路间距。

结论总而言之,在垃圾填埋场正常运作中,首先应确保运作安全性,以免产生二次污染,进而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因此,在垃圾填埋场正常运作中,相关人员应正确认识到此地点是危险废弃物集中地。在贮存、填埋时,很有可能出现散溢、泄露、扩散等情况,进而对土地及地下水资源构成很大威胁,对当地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此外,在填埋处置危险废弃物时,必须做好风险监测工作,确保全部有害废弃物都得到合理、科学处理,促进生态环境更加安全,从而推动各领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旌鸣,黄勇.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拟[J].甘肃科学学报,2023,35(01):74-79.

[2]陈文超.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技术[J].清洗世界,2023,39(02):157-159.

[3]占松林,高磊,周克斌.存量生活垃圾填埋场治理方式及商业模式的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22,30(06):11-15.

[4]张林军.某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设计[J].当代化工研究,2022(23):81-83.

[5]罗汇东.初探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风险及防控[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5):157-159.

作者简介:徐鹏,1981.7-,男,汉族,高级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本科,研究方向: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