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万昂绪

新疆玛纳斯县北五岔镇人民政府农(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玛纳斯县  832200

摘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当前仍处于摸索性前进的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可采取加大农田水利工程投入力度与因地制宜地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实现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本文即对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要点进行阐述,希望对农田灌溉经济性的强化,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要点

引言

生态环境保护新时代背景下地位越发突出,更是现代农田产业发展关注的焦点。在农业产业中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推动经济与水利生态化发展进程。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工程规划设计不合理与管理意识不足等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因此,随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推进,需加强注重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要点的把控,从而尽快实现水利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1.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类型

1.1膜下高压滴灌技术

在灌溉方面,膜下高压滴灌是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水源的压力直接导入到管道中,使水从高处直接滴落到作物根部附近,从而达到灌溉目的。它是通过高压水泵将水加压到一定的压力,将水以细小的滴形态缓慢均匀地喷洒在作物根附近的土壤中,利用高压喷出的水来湿润作物叶片和根系。它比一般滴灌节水60-80%左右。它可在蔬菜、果树、园林等作物上广泛应用。膜下高压滴灌具有如下优点:(1)节水。与传统灌溉方法相比,节水效果可达60-80%,并可节省劳力和设备。(2)增产增收。比一般滴灌增产30%以上,比喷灌增产20%-30%。(3)改善环境。由于地表下的管道为封闭系统,滴灌不会对土壤结构和耕作制度造成影响,不会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同时,由于水分沿地表下管道均匀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能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减轻杂草危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同时又不影响耕作制度的正常进行和作物生长发育。

1.2自动给水技术

自动给水技术是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作用是根据用水需要,通过合理的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农田灌溉水量。自动给水技术在传统给水技术基础上,结合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控制等现代技术。该技术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信息处理单元,通过检测农田灌溉水量,根据农田灌溉水量大小以及农田灌溉时间等因素来控制水泵及电磁阀的开关,从而实现农田灌溉控制自动化。农田水利工程自动给水技术原理:1、硬件部分(1)硬件组成:水源自动控制系统、水位检测装置、传感器和仪表。水源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水泵、水表、阀门和液位计组成。(2)软件部分:包含PLC程序设计、触摸屏显示界面设计和单片机程序设计三部分。2、监控界面:设置参数以及查看现场设备运行状态的界面。3、数据库:用于存储泵站工作状态信息以及系统历史数据。4、网络通讯:与上位计算机之间通过现场总线进行通讯,完成数据交换和远程管理等功能。5、数据显示:能够显示水泵运行状态以及监测实时数据。6、报警功能:当水泵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报警。

1.3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人工挖掘通水渠道的方式易出现漏水的现象,可利用渠道防渗漏技术弥补不足,以此延长渠道的使用寿命。技术要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渠道防渗工程的设计规划需加强了解周边的地理地质环境,选择适当的位置,做好修建排洪渠道与挖撤洪沟等防洪安排,确保渠道的安全性和可用性[2]。如多山地区,避免靠近河道边缘,减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渠道稳定性的威胁。二是加强渠道断面设计。根据周边地形的高度,合理确定灌溉水位高度,降低高度能源消耗,充分利用高度势能,确保水流的压力。配合水位高度,合理确认渠道的纵断面。三是计算渠道水力。利用查表法或图解、试算等方法,计算梯形断面水力。最优断面确定,当流量特定时,对应过水断面最小。四是合理选择防渗材料,包括水泥土防渗材料与土料防渗材料及膜料防渗和砌石防渗、合土工膜防渗等,根据地区与渠道类型等情况,灵活选用防渗材料。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要点

2.1提高技术使用规范

提高对水利工程产业特点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度,通过明确施工要点与规范性管理技术,实现灌溉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一是提高农户的节水灌溉意识。加大宣传高效节水灌溉内容的力度,提高农户的节水意识与农产品的品质和收益,达到节水等目的。在应用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加大管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力度,纠正农户对节水灌溉的错误观念及态度,充分认识保护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意义。二是规范管理灌溉项目。根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严格落实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工程规范进行操作,促使项目建设中的资金管理与进度管理等内容落地。根据技术基本程度落实管理规范,明确各主体的岗位责任和义务,确保技术规范性,以此推动行业稳定发展。明确传统与现代农业间的区别,摒弃传统大水漫灌的方式,将现代农田水利理念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科学指导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确保各地区的节水灌溉情况达标

[3]。三是加强设备维护工作。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辅助工程与部分构件,普遍存在易损坏性的特点,要求管理部门加强对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视。对易损坏的部位加强维护与管理,加强技术与制度建设,增大维护频率,及时发现与排除设备的风险隐患。加大工程管理研究的力度,规范收集与整理和保存好相应的资料,从施工的细节入手,加大对工程与设备的维护力度,确保水辅助工程的使用成效,切实降低其损坏率。

2.2加强监督管理

在应用与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农田水利相关部门需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在监管工作中,加强对灌溉技术使用环节的管理,并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本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借鉴先进的做法和优秀的经验,引用精细化与动态化等监管方法,解决灌溉技术在使用中的各种问题,实现灌溉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二是在灌溉技术落实的过程中,加强专业管理队伍的建设,完善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及激励等机制,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更新其专业知识技能,避免出现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规避技术偏差等情况,实现制度监督优势的充分发挥。三是在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工作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灌溉数据的挖掘与收集及分析等功能,全方位了解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成效,及时发现与处理技术应用中的各种问题,以此加速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不断攀升,但却面临着严峻的供给紧张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并加强灌溉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为了保证农田的节水灌溉,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加强监督,并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需要,合理调整种植方式,让节水灌溉工程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此外,还要不断提升灌溉技术,以便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并达到更高的灌溉效率。

参考文献

[1]高秋燕.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2):73-75.

[2]陈若男.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技术要点探索[J].农村科学实验,2022(9):58-60.

[3]王建新.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9):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