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李浩杰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0

摘要: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避免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对各个施工环节质量严格把控。本文以某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为例,讨论相关施工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施工;湿陷性黄土;大断面

引言:隧道施工,受大断面湿陷性黄土影响,降低施工效率的同时,还会引发安全事故。为解决此种问题,施工单位应在具体施工中,重视施工安全。另外,由于隧道施工会影响周围山体平衡性,施工单位应根据地质情况,明确各个施工环节实际情况,对应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为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1.工程概况

以某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为例,隧道由南向北穿过,全长为1905m,属于V级基岩隧道。左线里程桩号为LZK5+170~LZK7+075,右线里程桩号为LYK5+140~LYK7+060,隧道属于分离式双洞长隧道,隧洞为削竹式洞门。该隧道施工主要包括不良地质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施工、监控量测施工、“掏心爆破+机械修边”施工、防水板施工、仰拱、二衬施工、二衬逐窗入模浇筑施工,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2.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2.1不良地质施工

案例工程中右线YK6+930~YK7+000区域,湿陷性黄土数量较多,受山体流水聚集的影响,此区域逐渐形成5—6个黄土陷穴,每个陷穴的大小为3—4m,深度为3m,黄土陷穴为串珠形状,陷穴底部相互连接。该案例隧道进出口位置黄土数量较少,湿陷性黄土主要集中在隧道洞口,若周围岩体遇到水,便会发生不同程度塌陷,严重影响隧道洞口。另外,该隧道LYK5+400~LYK5+500区域被水冲刷后,形成一道冲沟,受强风影响,周围岩体缺少稳定性。施工单位对黄土陷穴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对湿陷性黄土陷穴修复,先清理黄土陷穴表面植被,挖掘多个排水沟,为地表排水奠定基础。施工人员将湿陷性黄土陷穴,通过分层方式进行回填,回填完成后,将陷穴表面土质夯实,回填的厚度需要超过95%。再使用石灰土在地表以下50cm位置进行封顶,避免地表渗透。

隧道洞口湿陷性黄土施工过程中,主要涉及旋喷桩和钢管桩两个环节。第一,旋喷桩施工时,施工单位主要选择单管法,对旋喷桩进行固定,旋喷桩的直径为0.6m,整体长度为1.5m,外形呈现梅花形状,浆液按照1:1比例调配,搅拌的压力为20Mpa,钻头的旋转速度为25cm/min,确保旋喷桩符合施工质量。第二,针对钢管桩施工时,该隧道洞口主要使用钢管桩进行加固,钢管直径为50cm,钢管厚度为10mm,整体长度为3.9—4.5m,钢管桩的外形呈现梅花形状,施工单位为保证钢管桩之间距离适中,将钢管桩间距调整为200—200cm。

隧道进行冲沟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在隧道冲沟区域安置急流槽,有助于施工单位将隧道施工污水排出,避免施工中受水量影响,提升冲沟施工质量,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浅埋施工过程中,隧道洞口的50m位置,施工单位规划为浅埋区域,按照隧道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利用单侧壁导坑的施工方式,将隧道分为4个导坑,施工人员在4个导坑中,交错施工,由于隧道两侧不可以同步开挖导坑,施工单位通过人机协作的方式,将导坑开挖进尺设置为0.5m,保证施工质量[1]

2.2超前地质预报施工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主要使用地质雷达和TSP,隧道洞口不良地质施工时,施工单位使用地质雷达,对地质近距离进行预报,针对隧道距离,施工单位使用地震雷达探测仪。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针对隧道中普通区域,地质开挖后,地质表面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0m,方便地质后续发生,可以减少地质之间间隔。第二,施工单位使用TSP探测隧道过程中,施工单位间隔200m,探测一次,探测长度为20m。为保证地质探测结果的精准性,施工单位在150m左右的位置,就开始地质探测,有助于施工单位全面掌握地质的实际情况。第三,地质雷达探测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在30m位置开始探测,有助于施工单位全面掌握地面实际情况。若地质初步探测掌子面为不良地质,施工单位应再次向下挖掘10m,再次验证地质。

2.3监控量测施工

隧道洞口浅埋区域监控过程中,应在隧道洞口浅埋区域,设置对应的观测点,并且设置对应观测点,需要和内部沉降和沉降观测点保持一致,均处于同一个断面中,有助于察看观测点纵向布设的间距,详细如表1所示。观测点的横向间距设置为2—5m,越靠近隧道洞口中心的,观测点之间的距离越小,观测点中线的两侧为HO+B,若隧道观测点附近有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观测点的宽度。隧道洞口内部监测点位置,拱顶观测点,施工单位将观测点安置在拱顶中心位置,若跨度较大情况下,需要在拱顶周围位置多设置观测点。详细如表2所示。施工单位根据监控数据全面分析,并且根据相关的测量资料进行汇总,继而绘制出位移、速度过程的曲线,再统一分析,最终确定曲线方程,根据监测的相关数据,施工单位可以判断周围岩体是否具备稳定性。表1地表沉降纵向间距表。表2洞内沉降测点间距表。

1 地表沉降纵向间距表

隧道埋深(Ho)与隧道开挖宽度(B)

纵向测点间距/m

2B<HO<2.5B

20-50

B<HO≤2B

10-20

HO≤B

5-10

表 2 洞内沉降测点间距表

围岩级别

断面间距/m

Ⅴ~Ⅵ

5-10

10-0

30-50

2.4“掏心爆破+机械修边”施工

该隧道进洞过程中,传统的施工方式,主要使用机械设备开展施工,不仅施工效率低,施工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岩层面长时间暴露在外面,极容易受强风影响,导致岩体发生塌陷的情况,为后期岩体爆破增加难度,甚至造成大面积掉块。施工单位为解决这一问题,制定掏心爆破+机械修边的开挖方案,提升开挖的安全性,避免岩体受到影响。施工单位提前调整爆破参数,根据周围岩体的特点,保证常规爆破参数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参数调整。详细如图1所示。第一,针对最小抵抗线设置,根据周围岩体的实际情况,将参数调整为50—80cm,即使遇到滑层,仍然可以进一步放大。第二,2m以上岩体周边眼位置,不可以装药。第三,炸药量需要保持在0.4—0.5kg/t,避免周围岩体受到影响,保证岩体的稳定性。图1隧道炮眼布置图。

IMG_256

1 隧道炮眼布置图

机械修边环节,爆破结束后,应根据红外线,对机械周围红外线进行控制,按照周围土方开挖与修边的规范要求,提升施工效率,土方开挖过程中,需要将连接器和松土器连接,确保土方开挖短时间就可以完成。土方挖掘结束后,施工单位需要将超挖的深度控制在10cm以下,避免混凝土消耗过度。

2.5防水板施工

隧道防水施工过程中,主要使用激光布点仪,提升防水施工的美观性,还可以减少人工的工作量,通过电磁焊机的方式,对防火板进行焊接,降低焊穿发生的概率。该隧道防水板施工中,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针对岩层表面的钢筋和小导管等,需要全部清理干净,为防水板施工奠定基础。第二,提前在防水板中铺设土工布,为避免土工布发生位移的情况,施工单位使用热熔垫圈固定。第三,防水板和热熔垫圈固定后,需要使用焊接枪将热熔圈加热,满足防水板固定的规范要求。防水板施工,采用激光布点仪,不仅减少施工成本,还可以保证施工质量。而采用电焊机的方式,可以避免防水板出现焊穿的风险,为防水板施工质量提供保障[2]

2.6仰拱、二衬施工

该隧道施工中,为保证仰拱、二衬的质量达到规定标准,施工单位采用新工艺,不仅能够降低施工难度,还可以保证外形的美观性。第一,测量人员提前确定施工线位置,并且画线做好标记,避免施工中出现疏漏的情况。第二,提前定位卡具,针对钢筋之间的距离,详细进行调整,避免仰拱、二衬连接处,钢筋之间的差距过大。第三,二衬施工过程中,采用压槽施工方式,就是使用橡胶皮带,将二衬的一端固定住,橡胶皮带的宽度为3cm,深度为2cm,二衬浇筑完成后,便可以使用橡胶皮带固定。第四,仰拱和二衬首端位置,使用钢模板,真正施工时,为避免止水带损坏,提前对止水带工具加固,制定合适的模型,促使止水带和台车紧密连接[3]

2.7二衬逐窗入模浇筑施工

该隧道二衬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施工单位打破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弊端,采用二衬逐窗入模浇筑施工方式,不仅提升浇筑施工质量,还可以保证施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提前将混凝土放在主料斗中,调整分流槽挡板,使混凝土充分流入分流串筒中,再进行下一步操作。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物便会进入下一级窗口,然后再将上一级窗口关闭,流入二级窗口。第二,对分流槽板适当调整,促使混凝土顺利进入第三级窗口,拱顶浇筑时,需要提前更换泵管,确保混凝土浇筑符合拱顶要求。另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实时观察,并且做到边浇筑边振捣。

结束语:综上所述,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地基处理还是隧道结构,都具有一定难度。施工单位应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对应的施工方案,并且按照拱顶周围岩体,调整拱顶沉降,促使隧道结构具备稳定性,避免施工人员安全受到威胁,为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顺利施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鹏波. 浅埋湿陷性黄土隧道初支变形控制施工技术[J]. 中华建设,2022,(02):148-149.

[2]王志壮.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湿陷性黄土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0.

[3]苏清浩. 湿陷性黄土隧道洞口开挖安全风险评价及对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