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余金龙

东风鸿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襄阳 441000

摘要:在进行建筑物的设计中,既要兼顾稳定又要兼顾安全,尤其是要注意基本的消防性能。从消防系统的角度来看,消防系统的消防技术在目前的建设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说民用的建筑,需要容纳很多的人,尤其是那些高楼,一旦起火没能尽快地疏散人员,就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因此,为了降低火灾的发生以及影响,我们将着重介绍消防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提高住宅的安全。

关键词:建筑防火设计;民用建筑设计;运用

一、建筑防火设计的作用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行业随之发展,各种高层建筑数量增多,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也营造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消防安全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而高层建筑和大体量建筑,由于楼层高,人员密集,功能复杂,用火用电频率较高,安全隐患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现代建筑设计时需要注重防火设计,尤其是一些高层和大体量建筑在设计时,为保证建筑安全,需要做好防火设计,全面应用防火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而提高建筑防火能力。

二、防火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2.1防火技术不规范

在民用建筑的建造过程当中,经常存在某些单位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私利,而不按照设计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操作,以至于建筑物的防火功能较差。在实际施工建设中,经常存在各项技术应用的水平不高,无法真正落实相关设计内容的情况,这也会给项目埋下更多的安全隐患。

2.2建筑材料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某些开发商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在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建设过程当中,经常一味地缩减成本,尤其是在材料的购买时,经常采购一些不符合防火要求的原材料,因而无法达到有效防火的目的。当火灾发生时也无法隔离火情,相关材料具备着较强的易燃性,会起到助燃作用,而使火灾进一步蔓延。

2.3消防报警系统不完善

在民用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消防系统在构建时相对较为独立。相关设计工作者应当考虑建筑结构的特点,从而在楼道处合理地安装火灾报警器、灭烟装置等等,才能够起到防火和灭火的目的。当前建筑行业发展非常迅猛,智能化的建造形式使得火灾报警装置也可通过网络技术与市局消防大队进行直接的连接,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也可及时发出警报,了解火灾情况,完成人员的疏散过程。消防大队的工作人员通过联网系统,能够确认火灾发生的具体地点以及发生的情况,但这种形式也有着一定的缺陷。在火灾发生时,需依靠主机和终端检测器来完成报警操作,但当前某些建筑物的消防报警系统存在技术上的缺陷,系统并不完善,相关管理工作者未能按照要求进行消防装置的维修和管理。当火灾发生时,也很难真正了解火灾情况,根据系统中的信息及时报警并设置针对性的救援方案。

2.4排烟设计不科学

在民用建筑当中,其功能和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的居住和生活。民用建筑中通常包含了厨房等带有烟道的功能房间,烟道作为高温烟气排出的通道,也是建筑物中很容易产生火灾隐患的部位。当前的民居建筑大多以高层建筑物为主,建筑物内部的烟道连接相对较为密集,经常存在设计上的不规范性,以至于当其中某一户发生火灾时,很容易通过烟道迅速扩散,继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使居住在建筑物内部的居民产生呼吸不通畅、烟雾中毒等等现象,所以只有重视排烟系统的科学设计工作,找到合理的设计方式,才能够降低火灾事故的破坏性,也可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

三、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措施

3.1建筑装修材料设计

第一,对装修材料进行综合评估。在对装修材料进行评估时,不仅要注意燃点与防火性能,更要考虑在火灾事故发生时其燃烧产生烟雾的毒性指标,避免其对救援与疏散活动造成恶劣影响。第二,综合考虑成本与应用问题。部分设计人员在建筑防火设计的过程中过度重视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对防火性能相关指标的确认,导致施工过程中或投入使用后民用建筑存在火灾隐患。因此,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实用性、经济性与安全性,从装修材料设计的角度减少火灾隐患,保障建筑安全。

3.2建筑防火结构设计

第一,防火墙的设置。防火墙指用于规划防火分区、防止火灾蔓延的不可燃性墙体,其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民用建筑的整体防火性能。在对防火墙进行设置时,需要避免应用于L型与U型拐角处,若有转角处必须设置防火墙的,则需要保证内转角两侧墙上门窗预留孔洞的最近水平距离大于4米;同时,需注意防火墙上一般不安装门窗,必须设置时,多使用固定或火灾时可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第二,管道井的设置。管道井指用于安置竖向设备管线的竖向井道,其设置能极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的综合防火性能。因民用建筑功能的复杂性,需每隔二至三层安装一个管道井,并使用不可燃性材料作为防火分隔,其耐火性能应与楼板相一致;需注意当建筑高度超过100米后,应每隔一层安装一个防火分隔,并确保用于故障排查的检查门防火等级为丙级(耐火极限为0.6小时)或以上。第三,防烟楼梯间的设置。通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防烟前室等设施,并安装防火门、防烟楼梯间能有效防止火灾产生的烟雾与热气涌入楼梯间,从而为人群疏散与火灾扑灭争取到宝贵时间。在进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时,需确保其前室与封闭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得开设任何门窗,部分安设有消防电梯的民用建筑,则需要保证消防电梯按层停靠,并将其前室设置在与室外直接相连的出口,从而减少救援难度。第四,钢筋保护层的设置。现阶段,我国建筑设计标准中,钢筋保护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防止钢筋腐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其在火灾情况下对钢筋承载能力与混凝土黏结能力的保护作用,因此,通常厚度较薄,无法满足火灾发生时的防火需求。在火灾发生时,高温会损害钢筋的内部结构,使建筑结构变形、混凝土黏性降低,甚至导致建筑物坍塌。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应认识到钢筋保护层在民用建筑防火设计上的作用,通过增加其厚度,提高建筑的耐火极限与火灾发生时的结构强度,进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注意,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相较于普通构件的钢筋保护层更薄,耐火性能更差,需要在进行结构设计与物料分配时进行额外关注。

3.3合理划分防火分区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的过程中,应做好防火分区的合理划分,借助防火设备对建筑进行分隔,使用防火材料对空间进行包围,这样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避免火势蔓延。在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环节,可以采用防火墙的方式进行分隔,具体分区方法应依照高层建筑的类型和特征进行确定,因此,不同建筑在防火分区设计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防火分区设计能够有效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也可以在火灾发生后对火势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建筑整体安全性,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3.4设置防火避难场所

(1)在避难层设计环节,必须确保首个避难层楼层地面与救援场地地面高度差小于50m,每层避难层的间隔也应控制在50m以内,以满足火灾救援需求。通往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该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者上下层分开。

(2)在对自然排烟系统进行设计时,可以使用FDS软件进行模拟,确保烟气和热辐射不会进入相邻建筑中,同时,也必须对正压送风系统进行处理,以降低相邻建筑窗口温度,对火灾蔓延情况进行控制。

(3)如果避难层兼做设备层,需要对设备管道进行集中处理,设置管道区域内耐火等级为一级,确保分隔设计顺利实施。

结束语:

总之,在目前的民用建筑中其消防技术将会影响到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在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消防技术,确保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给居民一个安全良好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沈宝昌.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对策探析[J].今日消防,2021,6(2):94-95.

[2]崔晟浩.高层建筑防火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居舍,2020(3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