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精馏工艺应用优化及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苯乙烯精馏工艺应用优化及控制研究

李洪财

大庆亿鑫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摘要:苯乙烯是应用于工业材料、药品等生产环节的重要材料,生产工艺较为复杂。近些年来,随着苯乙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工艺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加快,在生产过程中优化工艺应用方式,提升节能降耗生产水平,成为相关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基于稳态流程模拟,说明苯乙烯精馏工艺应用中的控制要求,以此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苯乙烯;精馏工艺;控制

当前国内苯乙烯技术路线主要是以乙苯脱氢工艺为主,市场规模占据90%以上。同时,环氧丙烷/苯乙烯共氧化工艺应用也更加广泛。受不同工艺生产方式和产品性能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何优化改进生产技术,推动生产环节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

1、苯乙烯精馏工艺类型及稳态流程模拟

1.1 苯乙烯精馏工艺类型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石油化工行业能耗在全国工业总能耗中占比达到15%左右,精馏操作单元是产品组分分离的基本环节,运行能耗占到整个分离过程的95%以上。因此采用更加节能的精馏技术,对企业生产方式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较为常用的苯乙烯精馏工艺,主要有如下几种:(1)多效精馏,其原理是利用高热品位的塔顶蒸汽,对低热品位的塔釜再沸器加热,同时实现自身冷凝。在运行中,随着效数增加,效率也不断下降,因此多是采用双效或三效模式,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好温度控制,对生产管理具有较高要求。(2)萃取精馏与共沸精馏,其原理是在精馏过程中添加新的组分,改变原有物系的相对挥发度,有效降低精馏能耗。(3)热泵精馏,其原理是基于冷凝器与再沸器的热耦合作用,提升工艺流程中的热力学效率,具体包括直接蒸汽压缩、塔釜闪蒸、外部蒸汽再压缩等三种工艺方式。(4)内部热耦合精馏,其原理是在精馏塔内部实现热量集成,在高压作用下,将精馏段作为热源,提馏段作为冷源,以实现节能控制的工艺[1]。从理论计算视角,该工艺节能降耗可以达到70%以上,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传热面积限制,实际效果与理论效果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1.2 苯乙烯精馏工艺优化要求

在苯乙烯精馏工艺研究不断深入情形下,国外企业根据某学者提出的完全热耦合精馏塔理论模型,尝试提出间壁式精馏塔结构,成为精馏工艺应用优化关注的重点方向。从技术理论层面而言,间壁式精馏塔与内部完全热耦合精馏塔在热力学上是等价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工艺的适配性、可操作性等问题,必须要通过合理的工艺方案,实现运行稳定性与最优经济效益的统一。稳态模型是衡量经济效益的基本方法,动态模型则是衡量可操作性的基本方法,将两种方法结合,选择出最为适配的间壁式精馏塔工艺优化方案,对生产管理改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苯乙烯精馏工艺优化模型

以PO/SM工艺中苯乙烯精馏工段为例,生产设备包括MBA脱水反应器、水洗塔、碱洗罐、水洗罐、轻组分塔、苯乙烯塔等过程,最终实现苯乙烯与重油的分离。相对乙苯脱氢工艺,反应器出口中只有少量乙苯,更多的是甲基苯甲醇残留。工艺应用经济效益水平,更多的受塔板分布和进料采出位置等因素影响。为更好的分析不同工艺方案影响,根据布置方式不同,搭建如下几种形式模型进行对比:(1)CDiC模型,将两个传统精馏塔按顺序连接,作为基准比较的原始方案。(2)FTC间壁式精馏塔模型,是在塔内插入一座分隔壁,再结合进料与采出位置,将全塔分为六个部分,物质交流和能量传递效率,主要受区域之间的塔板数、回流比、气相分配和液相分配流量等因素影响。(3)ASS间壁式精馏塔模型,在结构上将分隔壁位置延伸至塔釜,增加一个再沸器,通过调整两侧再沸器负荷,能够根据运行情况调整分隔壁两侧气相流量,从而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4)MR间壁式精馏塔模型,其方案是将ASS间壁式精馏塔模型中左侧再沸器中的产物,利用液体传输管道,转移至分隔壁右侧,在有效控制左侧分离重组分任务的同时,提升产品纯度。(5)ALT间壁式精馏塔模型,其方案是将MR中分隔壁左侧液体传输的原料,从再沸器提升至中间塔板,形成新的热耦合。这种模型的热耦合效率介于MR塔和FTC塔之间,但控制效果有明显提升。

3、苯乙烯精馏动态流程模拟与控制

3.1 搭建动态模型

无论采用何种苯乙烯精馏工艺,运行过程都是动态化的,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对动态过程的影响。因此依照设备之间的运行关系和模型搭建原理,实现对动态流程的模拟,需要搭建塔板模型、冷凝器模型、再沸器模型、控制器模型。

3.2 控制自由度分析

控制自由度分析,是指在模型运行中,至少需要选择多少个直接控制点,才能够使模型达到稳态运行状态。本课题研究中,以经济效益最好的FTC塔和ALT模型为例,说明控制自由度选择的基本方法。在两种模型中,精馏工艺运行约束条件和总物流数,主要体现在物流/能量流、节流阀、泵、压缩机、冷凝器、釜式再沸器、热虹吸式再沸器、闪蒸罐/精馏塔筒体等方面。对FTC塔而言,参考工艺应用中约束条件和冗余变量控制要求,可以将控制自由度设置为7个。对ALT塔而言,则需要考虑由于新增加设备带来的影响,因此将控制自由度设置为9个。

3.3 FTC模型的动态模拟

FTC塔所设定的7个控制自由度,主要包括冷凝器热负荷、塔顶采出流量、侧线采出流量、塔釜产品流量、回流流量、液相分配流量及再沸器热负荷等。模拟优化效果,是要求通过不同的变量控制组合,分别模拟精馏工艺流程,以最终产品纯度能够达到合格为止。模拟过程中,通过调整进料组成、进料流量,分析塔顶乙苯、侧线苯乙烯、侧线α-甲基苯乙烯的浓度变化状态[2]。模拟结果显示,在苯乙烯进料浓度增加10%情形下,系统运行稳定性明显不足,即便是在增加响应时间情形下,也无法保持定常态模式,说明该模型在可操作性上存在一定局限。如果再增加温度变量,则可控性更差,对生产操作精度具有更高要求。

3.4 ALT模型的动态模拟

ALT模型提出时间较晚,在控制方案和动态特性方面的研究依然较为滞后,尤其是在增加两个操作自由度情形下,要求蒸馏塔内部浓度分布限制更加精细化。本课题研究中,在FTC模型基础上,对控制方式进行优化,分别观察进料施加10%流量扰动和10%苯乙烯浓度扰动情形下,塔顶乙苯、侧线苯乙烯和侧线AMS的浓度变化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在各种控制方案下,ALT模型的产品质量较之FTC模型均有明显提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在生产作业中,通过技术公关和优化改进,能够在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基础上,降低整体运行成本,有效提升苯乙烯精馏工艺应用水平。

4、结束语

将苯乙烯精馏工艺过程转变成为数学模型问题,以年度总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分析不同生产工艺所具有的运行特征,分析FTC模型和ALT模型在可操作性、运行稳定性等方面差异,能够准确评估工艺应用成效和具体控制要求[3]。相对而言,FTC工艺在经济效益方面具有一定优势,ALT工艺在可操作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因在生产管理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类型,以此确保企业整体效益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彬.苯乙烯生产工艺对比与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04):110-111.

[2]阚昊,于宸,金熙俊.6万t/a苯乙烯装置精馏工艺设计与优化[J].当代化工,2014,43(09):1755-1757.

[3]王长文.节能型苯乙烯精馏装置与常规装置的对比与分析[J].山东化工,2014,43(08):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