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临床医学专业骨科见习中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微课在临床医学专业骨科见习中的尝试

章良忠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321000)

临床见习对于临床专业医学生来说,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它可使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案例结合,能将理论的东西与临床很好的结合起来,从理论学习向临床医学实践的过渡,对于临床专业的医学生为说,这一阶段是巩固和加强在学校课堂上学习到的医学理论知识能很好地与临床实践相对接,是一个知识升华和整合,并付之与实践的过程。而骨科医学理论知识与其它学科相比,其专业名词多,专业术语多,内容更复杂,枯燥,更不好理解和记忆,而且往往需要从二位空间进行三位空间的想象,这样对初学的学生来说确实转不过来,也想不出图型,图像,更何况我校这些医学生,他(她)们本来底子比较薄弱,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只有在临床实践的同时再结合好的教学方法才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骨科医学知识,使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的骨科理论知识更加直白化,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课是近年来作为网络教学手段的一种新型模式现在被大家接受,我们在骨科临床教学见习中也尝试用微课进行教学。

1  方法

对我校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分组,每组12~15人,设每组小组长1名,小组长负责本组同学的学习情况以及跟老师的沟通交流,每组同学骨科临床见习期为半个月,老师在每次见习前对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制作成微课,然后在QQ平台上予以发布,同时告知每组小组长,由本组小组长进行传达到本组的每位同学,让学生利用QQ对微课内容进行反复学习,同时要求每位同学通过学习,写出相关的学习体会。在医院见习时,老师选择骨科典型的病例,根据事先微课上的学习知识点和操作步骤,对病人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专科检查。再由老师出示相关的图片,如X线正侧位片、CT 、三维CT及核磁共振片(MRI),进行分析,得出该病例的临床诊断及诊治方案。同时对骨科常见操作进行观摩和演练。

病例示范:患者,男,25岁,外伤致左前臂疼痛、肿胀半小时入院。检查发现左前臂中段肿胀显著,压痛(+),远端血供好,无手指麻木。X片示左桡骨中段骨折,三维CT示左桡骨中段骨折,未见明显移位。请写出此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老师首先将前臂的解剖结构,骨折的症状,体征,及前臂正侧位X线片、三维CT和前臂核磁共振片以及治疗方法,石膏外固定方法和小夹板外固定方法分别制作成微课。于教学见习前上传到QQ平台,供同学们学习。

各位学生能够按照微课的内容比较准确进行病史采集及作出诊断,也能够进行阅读X线正侧位片和三维CT图像。老师充分肯定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最后老师提出该病人可进行小夹板固定技术进行外固定。学生根据微课的内容进行练习小夹板固定技术 ,以3人为一小组,每组同学分别扮演医生、助手及病人,进行小来板固定技术的练习 。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将前臂骨折端进行整骨复位,将病人的上肢放置于特殊位置(患侧肘关节屈曲90°,患侧腕关节呈功能位,前臂中立位);在骨隆突的部位放棉纸,尺桡骨之间放分骨垫,选择合适的4块前臂小夹板分别置于患侧前臂的前侧、后侧、内侧和外侧,长度不超过关节,由助手予以固定;绷带扎4道,要求各道之间间距合适,绷带扎的不宜太紧或太松,以能通过一手指为宜,用三角巾将患侧上肢悬吊固定于胸前。小夹板固定时特别要注意已整复的骨折端位置不能重新发生移位,否则影响治疗效果。每小组同学认真完成各自扮演的角色,然后轮换进行训练,每位同学操作一直到熟练为止。老师在旁边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时出现的错误。

见习结束后,学生有什么疑难或不解的问题,可以通过QQ平台随时进行交流,由老师及时进行解答。

2  结果

评价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学生做好后,利用交流平台予以上传。结果发现学生非常认可,大家认为微课可反复进行学习;可利用闲余时间,随时进行播放学习,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操作步骤清晰;师生之间可以进行线上交流,避免了找不到老师的情况。100%学生感到有助于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知识点的深化,使知识相互连续,容易掌握,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更加主动,积极,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3讨论  

微课是近年来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借助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利用影像及语音双向实时远程传输及储存,实现整个模拟操作过程的实时异常地观摩教学,通过微课视频录制与存储,建构起不同类别的实验模拟操作视频资料库,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完成直接与点播学习,提高他们现场操作能力[1],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和时间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打开QQ视频观看微课视频内容,对复杂不太好学的内容反复观看,临摩。在实践教学中微课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在医学临床教学活动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且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尽管微课形式有多种样,但其核心要素都差不多,只要符合以下这些核心元素都可称为微课:1)一段简短的音、视频资料(5~10分钟)2)突出强调一个或几个重要知识 点;3)教学设计完整;4)有网上学习平台以及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完备的配套设施;5)学生可经有线网络和移动终端进行学习[3]。

体会有:1)将骨科理论知识中抽象,繁杂的医学知识或知识点通过音频、图片等形式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消除了单纯文字阅读而带来理解上的障碍,使学生更加积极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微课制作时每个视频的时长为5~10分钟,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非常好地把它观看完并跟着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太会引起学生的疲劳和学习的厌倦情况发生。3)我们在制作微课时对这些特别重要的环节进行微距拍摄,动作要领进行分解,同时学生在观看时还可以将其放大,这样就能清晰看到,同时还可反复观看,边看边学边做,直到完全掌握。4)微课有助于发现对一些问题能够快速进行解决。通过公众平台进行互动,人人参与,互相学习,在短时间内通过对重难点的讲解,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5)微课反复学习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只要有网络,用的手机,学生可随时进行学习,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这样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参差不齐的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得以解决,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同样不可避免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微课教学旨在对某一知识点的突出讲解、拓展与深化,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代替现实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系统性讲解[3]。其次,由于微课是个体独立学习的过程,缺乏与教师的直接互动,不少学生觉得在课堂与教师直接互动及接受教师的指导很重要[4],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要利用其长处,避其不足,更好地服务临床教学。这样能提高教学质量,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冬明,牛松青,王伟,等。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27),86。

[2]、宋军,徐为。微课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1):26~28.

[3]、费琦,王炳强,李健,等。 微课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河北医学,2017,23(6):1033~1034.

[4]、李书文,庞永宁,刘晓微,等。儿科临床医学的微课制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7):2754~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