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政理念在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课程中的融入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浅谈思政理念在食品加工与检验专业课程中的融入途径

张蔚芳

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鄂州分院  湖北省鄂州市 436000

摘要:在智能文化教育高速发展和"学科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提升的双重背景,立足食品工业单位教学理念与特点,将学科专业与思政元素及"互联网+"深入糅合,是食品工业单位实施"三全育人"、履行立德树人基本各项任务、培育优秀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采取深度挖掘与整合教材的思政元素、优化与整合教材、构建"PBL教育设计+雨课堂教学+慕课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课程考核评价新模式等方法,最终确定民族高校"食品加工技术基础原理"专业课的教学方法改革路径与发展方向,以顺应我国食品工业单位教育的新形势,为国家培育出更多高质量的食品专业优秀人才。

关键词:食品加工技术原理;教学改革;课程思政;

二零二零年五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南大纲》则认为,立德树人是考核高等院校各项工作的基本标准。在此背景与契机下,继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在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凝练并推进新时期教育教学中的新思想和观念发展,在专业班级教育中融合传统思政教育要素,以达到"三全育人"的新布局,将对民族高等教育优秀人才培育具有巨大的保障与促进意义,同时也对贯彻落实全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会精髓要求和我国公安部《有关全方位推进课程改革完成立德树人基本目标的若干意见》有着重要作用,以达到造就出德才兼备、全方面发展的民族朝阳产业优秀人才培养目的。

1课程思政背景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1课程改革是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效果评价的需要

"食物加工技术基本原理"是中国食品学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加工与保藏流程中关键的基本单元控制技术原理分析与工艺条件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是,它在以往的实践中出现许多问题,如:沿袭古老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内容陈旧没有趣味;教育方式单调,与先进的思想教育方式脱节;没有课堂互动积极性和较为有效及完备的课堂思政教育内涵;教师等级标准缺乏全面。

1.2课程改革是全面深化"三全育人",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食品类专业大学生是我国民生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作为食品工业单位的学员,则更容易被国家委派承担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的特殊社会主义任务,这也就要求食品工业单位饮食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因此,在"课程思政"的双重背景下,民族地区院校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新路径的构建与探索,对提高中国食品工业单位学员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具有着重要作用。

1.3思政教育是食品工业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迅猛发展,食品加工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两大食品工业产业。食品加工技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演变不断进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当前社会的食品生产正逐步向着智能化和自动化迈进,尤其是相关工业制造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食品加工行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突破性进展,进入生产发展的黄金阶段。随着行业发展的不断扩大,社会对相关食品加工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要求其不仅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课程思政背景下课程改革策略

2.1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教师团队应当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食品加工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以确保教学目标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挖掘食品加工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教育固有的育人功能,时刻明确食品工业类课程所应承担的素质培养、价值引导和教育内容,结合本专业的社会特性和技能特色,以课程思政为高等教育的根本基点和前进方向,建立健全的综合素质培养机制和德育培养方案,落实到基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作为现代社会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进而弘扬工匠精神、责任意识和科学品质。在全面纵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要始终坚定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和教育导向。当前食品加工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和“思政育人”两个方面,其中“专业课程”旨在通过教学计划,将全面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理念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不同原材料食品的加工技术原理和工艺知识、实现各项操作技能以及实际生产工作中设计、生产和独立预测的能力,从而在促进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专业人才。而“思政育人”则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它在食品工业类专业教育教学中具象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食品加工技术的专业特点和学科性质使得其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肩负着让学生们改变认识、改变实践的双重特殊使命:在认知上,食品加工技术的课程思政需要提升相关专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认知,增强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乐于承担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担当;在实践上,食品加工技术的课程思政需要能够使学生们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自律、勤奋、节俭、高效,生产、加工出质量过硬、群众放心的食品。在此基础上,为了将思想政治元素有效地融入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师团队应当首先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2 提升教育者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教育者作为教学实践的主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部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经验,且个人的思政水平也有待提高。为了全面提升食品工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质量,有必要有效提升教育者的德育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并在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挖掘出丰富的思政元素,以期有效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是可以通过常态化的培训和定期的调研活动来提升的,只有相关教师真正的将德育素养镌刻于心,扭转对课程思政的浅薄认知,才能够提高相关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和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牢记初心,方得始终,相关专业教育者应当不断审视自身,在专业教学和道德修养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专业课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自身具备过硬的知识与技能。除了要求教师将所掌握的教学经验与专业理念外化于行,还要结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并始终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学这一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入的具体情况可以了解到,为了能够真正的帮助学院对其所包含的知识进行消化。可以结合使用各种各样教学的活动,增加学院的实践参与能力,结合科普宣传等各种方法,使学院真正的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便于使学院更好的学习专业的知识内容,提高综合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全员、整个过程、多方位、多角度的协同育人。

参考文献

[1]宋跃军,梁影.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2,12(1):36-41.

[2]吴玉刚.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的学校思政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6):87-88.

[3]周航.数字经济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策略[J].成长,2022(7):12-14.

[4]李竹青,赵咪.高职扩招背景下课程思政在土建专业非传统生源人才培养中的研究[J].砖瓦,2022(7):161-164.

[5]吴越恺.浅析思政元素融入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教材出版要点[J].出版参考,2022(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