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城乡居民液化石油气罐使用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1

淄博市城乡居民液化石油气罐使用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朱连垒

淄博市应急救援指挥保障服务中心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摘要:2022年12月7日,桓台县起凤镇付庙村发生一起农村家庭液化气泄露引起的爆燃事故,导致2人死亡1人受伤。笔者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淄博市范围内登记注册的液化石油气气瓶近18万只,数量相当庞大。我市城乡居民普遍存在使用液化石油气罐生活的现象,一些区县城乡居民安全防范意识不高、操作使用不规范、部分气罐超期使用、超期未检测,甚至存在非法充装等诸多安全隐患,极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液化石油气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加强城乡地区液化石油气罐管理,进一步加大安全用气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正确操作和规范使用液化气罐,有效安装使用安全设施设备,合理规划布局液化气充装站点,严厉打击非法充装液化石油气罐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罐,问题,对策

一、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是群众安全意识单薄,日常操作使用不规范。部分群众安全意识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液化气泄露引起的爆燃事故的危害性。部分群众日常操作和使用不规范,未严格按照“先点火后送气”的顺序进行操作,极易导致液化气泄露爆炸。

二是安全设施设备安装使用不规范,部分气罐未安装液化石油气泄露报警装置,导致液化石油气泄露后,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有效处置。也有很大一部分液化石油气罐超期使用、超期未检测,液化石油气罐软管老化未及时报废、更新、更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三是区域内现有液化气站点规划布局不合理,液化气充装和供应站点相对偏远,供气服务半径太小,满足不了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用气需要,衍生出非法充装个体经营的现象。

四是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监管盲区或漏洞。部分个体瓶装液化气经营商贩通过外市非法输送瓶装液化气,并违规进行充装不合格的气源,进一步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二、具体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住建、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介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提高安全用气意识和防范液化气安全事故的能力,引导广大农村用户自觉抵制不合格的液化气产品,拒绝使用不合格液化气钢瓶和燃气器具。

二是设置安全设施设备。建议在现有条件下,在液化气罐上或使用场所加装液化石油气泄露报警装置,确保液化气泄露后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同时积极引导群众严格按照“先点火后送气”的顺序进行操作,同时尽量避免气罐超期使用、超期未检测,出现软管老化等情况应及时更新、更换,确保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根据辖区工作实际需要,对本区域内液化气站点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液化气充装和供应站点,扩大供气服务范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液化气供气服务网络,为广大城乡用户提供优质、安全的液化气,切实满足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用气需要。

四是进一步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住建、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商务、消防等相关部门要协同联动,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非法运输、储存、经营、充装、使用瓶装液化气行为的查处,严厉打击瓶装液化气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取缔非法液化气充装站点,规范液化气经营市场,加强液化气钢瓶充装环节源头管理,严防不合格钢瓶从充装环节流入市场,有效控制报废、超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液化气钢瓶流通使用等现象。

五是进一步加快推进天然气设施改造工程,实现能源更新升级替代。结合各地区农村发展实际和政府财政资金状况,加快推进天然气设施改造替代工程,加大农村地区新能源保障供应,满足群众日常生活用气需求,从源头上降低事故发生风险。

1】郝孝伟.液化石油气储配库本征式安全监测系统[J].大连理工大学.2016.

2】赵剑平,王威.预防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的措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0).

3】刘春秀.某石化企业LPG球罐区泄漏扩散及燃烧事故的数值模拟[J].广西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