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

祁发莹

海东市乐都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青海省海东市810799

摘要:随着畜禽饲养不断壮大的规模以及日益频繁的流通速度,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不仅严重危害着动物的健康,减少畜牧养殖业的效益,甚至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由此可见有效地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危害范围,减少其危害,进行高效的防治,可以保障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

前言: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人和动物在感染了该病后会影响其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结膜,造成其皮肤感染。而随着养殖业不断的发展,也无形地增加了人畜共患病的发生频率。布鲁氏菌病尽管较为常见,但是所带来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近几年,布鲁氏菌病在有些地区呈现出爆发式的态势蔓延,防控的形势异常地严峻。

1布鲁氏菌病的概念和临床表现

布鲁氏菌病是普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且危害性极强的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途径为:人和动物直接接触、食物和水的接触、慢性和急性传染病。

人类在感染布鲁氏菌病后临床表现为:感染后的一到两周内会出现波状热,具体而言则是患者白天的体温正常,在夜间时体温会升高,而体温下降之后会感到关节、肌肉疼痛加剧,并且出汗量较多,体重减轻,脾脏、肝脏肿大,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脑炎、神经炎、流产、胸膜炎、睾丸炎、附睾炎。母牛在感染之后的临川表现为:在妊娠的第六个到第八个月的时候会出现流产,有的母牛临近预产期时会产出死胎或是弱胎,在分娩和流产后会排出棕色、灰色的恶露,有的母牛会出现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胎衣不下等,并且母牛在流产之后会不易再孕;而公牛患布鲁氏菌病后会出现和附睾炎、睾丸炎,睾丸剪影、肿胀,鞘膜腔会有积液。母羊在感染后,流产率在40%90%,乳房有硬块、滑液囊炎、关节炎、跛行;公羊会有睾丸炎。

2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的危害

2.1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布鲁氏菌病是利用传播媒介、污染的空气、动物源性的食品等多种方式途径威胁人类的健康,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每年会有1700万的人死于布鲁氏菌病,并且其中绝大多数的病例都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并且布鲁氏菌病则这一人畜共患病在发展中国家感染率高达30%。在畜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布鲁氏菌病引发的病情会反复的发作,且不易受到控制,患这一病症的人类会逐渐地丧失劳动力,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2.2给畜牧业造成的危害

患布鲁氏菌病的牲畜表现为生产能力的下降,具体而言则是母畜不孕、产死胎、甚至是流产、寿命短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给整个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造成畜牧业市场的恐慌,导致消费者对农畜产品表现出抗拒的态度,严重阻碍了畜牧业长期稳定的发展[2]

2.3给食品安全造成的危害

布鲁氏菌病会对牛、羊等动物带来危害,而牛、羊都是奶产品和肉食品重要的提供者,一旦使患有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的牛、羊流入到消费市场中,会直接对奶产品和肉产品的安全造成影响,进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3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实现对布鲁氏菌病有效地防治,相关部门应广泛的宣传和普及布鲁氏菌病的一系列危害,将科普教育全面深入落实到各个阶层中,同时制定出科学高效的预防、治疗的措施,不断地提升人们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倡导人人参与其中,从源头上减少布鲁氏菌病对家畜和人类的危害。

3.1避免给人类造成危害的防治方法

社会各阶层人员都应及时地做好个人的防护,勤洗手,摒弃不良的生活作息和习惯,而防疫部门应充分地利用媒体、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途径来强化对布鲁氏菌病宣传的力度,绘制通俗易懂、简单的宣传册,举办技术培训讲座,积极的深入人民群众中,为其发放技术资料和宣传页。此外,也需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依托于智能手机这一普遍性的媒介,分享宣传视频,和当地媒体组织加强合作,发挥出舆论导向的作用,全面地进行疫病防控的普及与宣传。与此同时,应当规范化处理已患病的人员和家畜,及时的免疫接种饲养的宠物,对宠物进行每日的消毒,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防治人畜共患病的理念和意识。

3.2避免给家畜造成危害的防治方法

应当及时封堵污染源,并且积极地采取外防传人的防治措施。这是因为布鲁氏菌病危害性极强,传播性的速度很快,容易导致大范围的疫情暴发,造成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治这一情况的发生,有关的组织和部门应及时地封堵住外来疫情以及外来污染源,并实时的对内检疫,做好无害化的处理。在预防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中应始终坚持和秉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做好疫苗免疫的接种,及时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动物饲养的条件和环境,创立有效科学的饲养方式、建立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机制,实施科学管理制度,以此提升动物的免疫力,对疾病发生、预防也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应当及时地切断传播布鲁氏菌病的途径,加强对各种消毒的管理,完善环境治理,利用科学化的手

段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媒介,必要时还需对家畜进行药物治疗,切实提升公共卫生的水平,彻底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3.3各部门积极地参与到疫病防治中

一方面,应当定期地召开疫病防治的会议,进行全面的部署,组织布鲁氏菌病的防控研究会,同时下发人畜共患病的调查方案、研究成果等有关的文件,并在研究会中通报不同阶段中布鲁氏菌病防治的工作形势以及工作进度,并对其开展实时监测,认真探讨布鲁氏菌病工作的调查工作。充分地掌握不同地区对疫病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免疫人员利用走访调查的工作形式进行布鲁氏菌病人畜共患病的调查工作,在最后整理与汇总全部的调查结果,以此明确下阶段布鲁氏菌病的工作重点。

另一方面,应高度的重视对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各部门在组织防治活动和防控措施等方面都需要积极地发挥出自身职能,落实监测、隔离、消毒、无害化、净化等处理工作,最大程度上减少疫病的发生,在这过程中也应当更加积极地探索出更为有效、科学的防控手段,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防控策略。不仅如此,各个部门间应当互相协调,尤其是卫健部门以及地方的政府,需要做好协调的工作,实践出具有显著效果的传染源的控制策略,切断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利用实际的行动来保护好动物和人类,坚持基本的防疫的基本管理方针,努力把疫情消灭于萌芽状态,以最大化地发挥出各部门对布鲁氏菌病防治的作用,为攻克其他类型的人畜共患病奠定实践基础。

结束语:

概而言之,经上文的详细分析和阐释,我们可以了解到,为了能够确保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的高效性,各部门应不断地加大对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危害宣传的力度,强化对牛羊饲养人员科学的指导,高度认识到布鲁氏菌病的严重危害,制定出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措施,从根本上切断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保障畜牧业稳定的发展,进而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

[1]廖经木.试析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的危害与防治[J].农技服务,2017,34(20):83.

[2]倖华林.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J].中国动物保健,2021,23(03):28-29.

[3]秦江.金川区人畜共患病防控策略、存在问题及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20,8(10):101-102.

[4]李小军.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J].甘肃畜牧兽医,2021,51(01):40-41+45.

[5]刘守福,王艳,丁鹏,.牛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及其防控[J].中国畜禽种业,2022,18(8):141-142.

[6]孙有奎,李晓雪,董伟.武威市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思考[J].畜牧兽医杂志,2022,41(5):300-302.

[7]郭佳怡.布鲁氏菌病疫苗应用现状与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业,2021(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