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防洪技术在广南县西版河治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生态型防洪技术在广南县西版河治理中的应用

钟常砝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  云南文山 663000

摘要:文山州已列入国家规划治理名录的中小河流共43条,总河长2081.4km,径流面积23972.31km2,占文山州国土面积的76.2%,分属珠江流域和红河流域。从2009年以来至今,只在18条河流上实施了43段,批复治理河长333.94km,实施完成198.836km,还有许多中小河流未得到治理,防洪形式依然严峻。早期中小河流治理的护岸堤型多数以防洪为主,生态性功能少有兼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资生活的提高,“防洪保安全,健康水生态”的治理理念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广南县西版河昔板段生态型防洪治理技术的研究应用及取得的成效作论述,为后期中小河流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生态型防洪技术;西版河昔板段

引言

中小河流的洪灾危害,一直是各地方政府关注的问题,其产生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大的特点,而河流沿线多是水土资源好、经济产出率高、人口密集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考虑防洪问题的同时,河流生态美越来越被重视。广南县西版河昔板段治理,即基于此种时代背景要求应势而生。本文主要通过已成熟的生态型防洪技术,研究其应用条件,结合河流的自然特性、床沙条件、堤岸地质、植被的组成及防洪保护要求,组合应用,寻求适合的防洪技术,最终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

一、项目概况

西版河昔板段治理工程,位于广南县城西南方向约11km,属西洋江上游一级支流,径流面积1465km2。西版河从昔板坝子中部穿过,河道平面形态蜿蜒、曲直相间,沿河岸植被良好,自然景观宜人。河流两岸为平缓的坝区,分布有大量的农田耕地、村寨,是广南县的一个重要粮仓。治理段河道堤岸由松散的冲洪积层组成,抗冲能力弱,在洪水冲刷下垮塌、塌岸现象十分突出。现状自然底宽在15~24m之间变化,堤高1.7~4.0m,河床横断面呈复合型,治理段平均比降约为1.5‰。昔板段为天然河道,没有任何人工护岸措施,由于河床坡降平缓,河岸垮塌堵塞行洪断面,加之两岸农田田面高程与河底高差较小,常遇洪水即漫堤成灾,洪灾频繁,灾害损失严重,现状防洪标准1~3年一遇。

治理原则

1、防洪保安全原则:河道治理是以防洪减灾为目的,故治理首先力求堤岸稳定,满足防洪标准要求。

2、因害设防原则: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护岸堤型。有防冲保稳要求的,必须对堤岸采取加固治理;堤岸基本稳定的,维持原生态;堤岸基本稳定但不满足某一定频率洪水标准的,可按防冲不防淹处理。

3、生态优先原则:河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满足河道防洪稳定的前提下,应按“堤固、流畅、岸绿、景美、生态”原则选择护岸堤型。

4、少占土地原则:根据多年的中小河流治理经验总结,少占耕地,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5、服务群众原则:所治理的河段,均是服务于当地群众,应保证当地群众的基本要求和意愿,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治理方案

西版河昔板段治理工程的主要目的及任务是河道防洪,即通过河道堤防建设,保证治理后的河道在设计洪峰流量情况下安全下泄,降低洪水对河流沿线的农田、耕地、村寨及人民群众财产危害。由于治理段上游无防洪水库,下游也无滞洪区,上游所有洪水均要靠河道来排洪,故防洪总体方案是“以提高河道泄洪保安全为主,兼顾生态治河”。即通过局部阻水河段的扩宽、低矮河岸加高拦挡、垮塌河岸的护岸护坡治理来满足防洪要求。在治理过程中对堤防护岸、堤顶道路、排涝、亲水及跨河设施进行总体规划,并对河道沿线堤岸树木、水景、沙洲进行保护,走生态治河道路,创建美丽河流,并满足群众需水、亲水、通行需求。治理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河宽及堤高不足,不能满足设计洪峰流量的行洪断面要求,造成洪水漫堤、冲刷,形成洪涝灾害;另外,理段沿线两岸均为水土资源较好的农田、耕地,并且沿线堤岸树木较多,生态环境好,如何做到防洪、排涝、减灾,具节约土地资源,又保护原生植被,是方案研究的主要课题。经实地勘察结合防洪保护对象分析,本项目的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堤防建设、护岸护坡及穿堤建筑物等。至于清淤疏浚、分洪道建设、防洪水库及闸涵等,本工程不涉及。因此,针对河流不同河段的需要情况,采取因地制宜,因势而治,是保障河流治理是否成功的关键。

生态型防洪技术

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土地占用,河流两岸多为水土资源较好的农田、耕地及村寨,受洪水威胁的也属这些区域。虽然当地群众对河流治理、防洪减灾给予较高肯定,但涉及个人土地占用还存在诸多矛盾,往往由于土地占用难与解决造成工期延期现象随处可见(主要原因为征地无补偿)。如何选择几种好的堤型,具满足防洪减灾又节约土地资源,是河流治理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河道治理的目的,首先是满足防洪保护要求,这是根本;其次是治理后的堤岸稳定和长久性;第三是生态景观效应;第四是节省投资。根据文山州近年中小河流治理经验,大部分项目均采用宽浅复合式土堤的坡式护岸,实施后的效果较理想。坡式护岸有土堤回填平整植草护坡、干砌石护坡、生态袋护坡、生态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蜂曹格植草护坡、固滨笼砌石护坡等形式。由于各种堤防、护坡护岸使用条件不同,故不能笼统划定某种护岸形式的好坏,应根据治理段的地形、地质条件,存在问题,选择适合的堤型,即为该段最适合堤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是本工程选择堤型主要宗旨。根据各治理段存在的问题,使用功能,防护目的,结合项目区的美丽河湖建设要求,共选择了三种适用不同河岸的治理堤型。

1、固滨笼砌体防洪堤

使用该种堤型的河段,堤岸普遍较陡,部分呈直立状,用墙式护岸结构,能更好与原堤岸有机结合,并且占地相对少,更利于工程今后协调实施。这种堤型的优点:(1)堤基适应强,特别是砂砾石、软质河床堤基,整体承载力较低,故使用该堤型,能更好适应堤基变形;(2)稳定性好,经过多年实践,只要堤脚埋置深度够,抗冲刷能力强,少有垮塌现象发生;(3)工程占地少;(4)生态效果较好,根据已实施的项目调查,1~2年后,堤岸上已被灌草覆盖;(5)施工技术简单,基本上人人都可以操作,施工进度快;(6)不需要做基槽排水,河道内大部分为砂砾石、泥沙覆盖层,透水性强,排水困难,采用该堤型,可不进行基槽排水即可施工。

2、固滨笼砌体复合型护岸护坡

该种堤型为堤脚、堤顶均为固滨笼挡墙,堤坡部位为固滨笼填卵石护坡,属复合型。使用该堤型的河段,一是原河岸相对平缓,有自然堤坡;二是,堤坡土体结构松散,抗冲能力弱;三是地基砂砾石覆盖层较深,施工排水困难。该堤型的优点与固滨笼防洪堤基本相似,但单位延长米造价比固滨笼防洪堤低,缺点占地相对较多。

3、固滨笼、预制混凝土蜂曹格复合型护岸护坡

该种堤型堤脚为固滨笼挡墙,堤坡部位为预制混凝土蜂曹格护坡,属复合型。在流速较低的河段,采用该堤型,堤坡上的预制混凝土蜂曹格内植草护坡,表面平整度好,整体视角感观好。

以上三种堤型分别在治理段沿线组合使用,对防治河岸垮塌,提高防洪能力具有较好实用性。

五、效果评价

昔板段治理工程已竣工3年,通过治理前后实景对比,防洪及生态效果如下:

1、治理段在未实施防洪治理前,基本上每年汛期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治理后至今,农田保护区没有出现过一次洪涝灾害,防洪效益明显。

2、使用三种生态型防洪护岸技术交替使用,没有发生过河岸垮塌现象,护岸结构安全稳定性较好。

3、三种堤型都是属透水材料,河道内外水体可自由交换,对水生态环境有治理保护要求的河段,可净化水质,快速促进植被生长,提高河道的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4、通过生态型防洪护岸技术治理,现在的昔板段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再加上在左岸堤顶布置的4.0m宽沥青混凝土道路及在右岸堤顶布置的2.0m彩色地砖道路,照明、亲水、排涝、植被绿化综合实施。现在的昔板段已变成城市人民郊游、亲水、亲近自然的理想去处。总体评价,采用生态型防洪护岸技术对昔板段进行治理,防洪效果明显,生态景观显著,社会满意度高。对建设美丽河湖、乡村旅游、水生态治理,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结语

水美乡村、美丽河湖治理,离不开生态防洪技术。文山州大部分中小河流流经地均位于乡村,基础设施薄弱,治理力度低,防洪形式严峻。河道治理的生态堤型有很多,如何选择一种或多种生态堤型,结合治理河段的河流特性、洪灾影响分布、治理目的和效果要求,是河流治理首要关注对象。作为生态型防洪技术,没有最好,只有合适,就是最好的生态型防洪技术应用的宗旨。将堤防、护岸、亲水、水生态环境保护、植被保护、水域保护及水景观塑造,融合为一体。营造多层次的美丽河湖,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水域,是每个从业人员应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