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矿区物料配送管理创新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淮南矿区物料配送管理创新与实践

郭腾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煤业公司资源调配中心  安徽淮南  232000

摘要:淮南矿区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料配送、内部市场化等管理需求,解决物资配送、装卸、运输等环节缺乏有效管理手段以及难以进行内部市场化考核计量等问题。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煤业公司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流程”的建设原则,将物资消耗系统与矿车跟踪设施、内部市场化系统等进行深度融合,并与集团公司统一物资采购、供应商送货等社会物流业务链对接融合,优化整合业务流程和人员配置,创新构建出一套符合淮南矿区管理实际的矿区物流管理模式。

关键词:矿车定位;超高频无源RFID;矿区物流;物料配送

一、现场问题及整改方向

(一)管理手段落后,物流整体效率不高。领料环节多、依赖人工干预、管理效率低下,物料“出库、装车、运输、交接”等环节依赖用料单位、管理部门人工干预,未实现集成管理。

(二)用工占用量大,作业风险管控困难。地面用料需用料单位人员前往仓库领取、井下现场用料需多单位交接,存在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因作业人员涉及多个单位,作业地点分散,造成安全风险较大,管理困难。

(三)现场物资积压,储备管控难度较大。因未实现集中配送管理,物资易回流办公区域形成小仓库、现场超额备料意造成闲置积压。

二、主要融合措施

(一)多业务系统融合,构建矿区物流集成管理平台。将物资消耗系统与矿车跟踪设施、内部市场化系统等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企业物流管理平台,并与集团公司统一物资采购、供应商送货等社会物流业务链对接融合。通过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实现基层区队在井下现场、地面车间随时申请,就能在现场接收到所需物资的便捷物流服务。有效解决煤业公司物资仓储、分拣、运输、装卸及信息处理等环节工作效率低下、参与人员多、工作量难以计量等问题。进而,从源头上防范现场存量物资积压和流失风险。

(二)物联网逻辑构建,为全景化智慧物流数字赋能。运用无源RFID射频技术,通过合理设置读卡分站和进行深度场景分析,构建物流跟踪逻辑,实现“发车、入井、编组、送达、车场进出、卸车返回、井下周转、排矸、升井、回收入库”等状态的自动判断和业务关联,大幅提高物流业务耦合性、精准判断当前业务环节和对应业务流向。

(三)多项自定义功能,深度匹配各种类型业务场景。

1.构建“通用料”功能。解决黄沙、碎石、水泥等通用材料井下现场模糊匹配接收问题,避免造成需车皮倒装否则无法接收确认的业务逻辑错误。

2.构建“车场”功能。实现井下车场矿车驻留、积压情况实时统计、预警。为运输管理及监管部分提供信息化管理手段,及时提醒协调处理物流堵点。

3.构建“容错干预”功能。针对可能出现的设备停电、断网、漏卡等情景,造成物流状态卡在某一环节的,针对不同场景,进行自动补全或允许人工干预直接进行后续环节。同时按约定逻辑进行不同类型的自动信息纠偏或推送提醒。

4.构建“判断忽略”功能。在深入调研各单位现场作业环节的基层上进行全面逻辑推演,建立多种忽略机制,避免业务判断及更新错误。如:现实场景中矿车经过罐笼后从另一侧出去了,则不应判断为物流上下井环节完成(设置忽略矿车经过井口入井侧后半小时内通过出井侧)等。

(四)精细化预警分析,支撑各环节效率监管考核。依据各单位管理需求,对“审批、出库、装车、运送、接收、空车返还”等各物流环节进行自定义的时限考核预警和分析。同时,能够满足物料运输、装卸等内部市场化的量价结算,激发内生动力。

三、现场实施效果

截至2023年3月,该模式已成功在淮南矿区张集煤矿完成实施、潘三煤矿正在建设,其他矿井后续进行推广应用。现场实施效果达到预期,有效解决了物料配送管理中各项技术瓶颈和管理短板。

(一)提升物流运送效率,服务生产。基层区队在井下、地面随时申请便捷的物流服务,就能在现场接收到所需物资,做到了“仓库——现场”的无缝衔接。全面贯通各业务系统、移动端纳入淮河能源APP,各业务环节线上便捷办理、物资运送的实时跟踪和动态管理,实现了物流上下游及相关业务的全景化管理。有效打通业务堵点、消灭管理痛点,充分运用内部市场化管理机制,有效激发职工动力和管理活力,物资运输显著提升。

(二)减少物流积压流失,降低成本。通过矿区物流服务,基层区队不再参与地面领料环节,科有效防止物资回流办公区域形成小仓库,减少流失风险。同时,也能做到现场“按需领用、按需配送”,能够科学合理地控制现场物资存量规模,降低积压风险。

(三)释放基层工勤人员,减人提效。通过优化整合人员,实现矿车调度、地面装卸车、平巷运输的专业化管理,减少物资运输环节用工数量,降低用工总量。同时,杜绝基层区队工勤人员地面零散装卸作业,可有效提高物资起吊、搬运等环节的规范性,降低安全作业风险。同时,物资保供和服务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良好的基层减负和成本管控效果。

四、结语

煤业公司企业物流管理创新模式实施过程中,充分融合了各业务系统和管理平台,实现了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的无缝衔接,做到了物资从需求计划、到货验收、领用配送、接收消耗、回收维修直至报废处置的全生命周期追踪管理。特别是物流信息的实时追踪和各环节效率考核,大大盘活了企业内部物资运送工作效率,有效缩减了物流在途时间,高效保障了企业生产需要,从根本上释放了生产区队物资供应和人员压力,获得了良好的职工评价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崔介何.企业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律青、赵江声.超高频RFID定位和防碰撞算法研究与应用[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2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