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周子怡 

 荆州市中心医院

摘要:呼吸机是一种应用于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机械通气工具,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其呼吸功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但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呼吸机应用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呼吸机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近3年来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分析,发现 VAP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气管插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自身免疫状态等,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 VAP的发生。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引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出现了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临床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死率高达25%~80%。VAP一旦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预后转归等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治疗 VAP的方法也在不断增多,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患者出现 VAP的几率却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在使用机械通气时患者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情况所造成。本文通过对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了造成 VAP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呼吸治疗科机械通气患者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23~73岁,平均(51.5±7.2)岁。方法:将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按照是否实施机械通气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无创机械通气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5~72岁,平均(50.5±7.2)岁;有创机械通气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5~72岁,平均(52.5±7.2)岁。

二、诊断标准

1)有下呼吸道分泌物滞留史,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

2)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增多,肺野内有白色或粉红色混浊的干性影;

3)血清和(或)痰液培养出致病菌;

4)无创或有创(有创呼吸机)压力监测结果提示下呼吸道分泌物压力高于上呼吸道分泌物压力;

5)患者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下呼吸道症状;

6)细菌学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对于疑似或确诊 VAP患者,应行痰培养+药敏试验;

7)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可见肺部斑片状、浸润或实变影,如肺纹理增粗、增多或出现新的小结节等。

8)细菌学检查:根据 WHO推荐的标准进行诊断。

三、VAP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临床护理人员对 VAP知识了解较少。VAP与呼吸机的型号、压力和时间有关;VAP的病原学特点是:常为混合感染,而非单一细菌感染;VAP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包括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致病菌包括真菌、病毒和细菌;与此同时,VAP与机械通气时间有明显关系,长时间机械通气易发生 VAP,短时间机械通气较少发生 VAP。但由于临床护理人员对其了解不全面,会影响救治工作的展开,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二)人口老龄化严重。患者年龄越大, VAP的发生率越高,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对 VAP易感;目前治疗 VAP的抗生素以广谱抗生素为主,由于治疗时间短,加上没有正确的洗手和更换呼吸机管道等因素,造成细菌耐药现象严重。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在我国进入老年期的人口中, COPD、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患者较多,而这些疾病也是导致 VAP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VAP发生时医务人员使用不合理。由于 ICU病房的特点,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机会增多,自身的职业暴露机会也较多,易造成医务人员感染。病房消毒不严格,也是导致 VAP发生的原因之一;在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和对 VAP知识的缺乏,易造成VAP发生。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呼吸机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们生活习惯不同,致使 VAP发生率存在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人群发生 VAP的概率也有所不同;部分医院在应用呼吸机过程中没有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和时机,造成患者感染。

四、原因分析

(一)机械通气时间长:70例患者中有27例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h,13例超过72h,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 VAP的可能性越大。

(二)气管插管时间长:本组17例患者气管插管时间>12h,2例患者气管插管时间>24h,2例患者气管插管时间>48h。

(三)吸痰不及时:本组24例患者机械通气24h内未吸痰,导致分泌物在体内积聚,易发生 VAP。

(四)环境污染:使用呼吸机的环境污染程度明显高于不使用呼吸机的环境污染程度。

(五)消毒灭菌不规范:未严格按照消毒和灭菌标准进行操作,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五、护理对策

(一)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对 VAP的认识,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正确选用呼吸机的湿化方式及湿化液浓度,定时给药,滴注速度宜慢不宜快;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病情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二)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感染发生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翻身扣背、鼓励患者咳嗽或排痰,定时给患者吸痰或用吸痰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与此同时,对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机械通气前准备;将呼吸机管路与其他管路分开。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每日更换呼吸机管道及呼吸机,对管道及呼吸机进行有效的清洁消毒;对使用过的呼吸机管路、吸痰管等一次性物品实行严格的管理,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高压消毒后方可丢弃;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皮肤接触的机会;此外,对于新入院的患者应先做无菌操作,再接呼吸机治疗,避免由于空气污染造成医院感染。

(四)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对机体免疫力下降患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意识障碍患者给予高能量、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结束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 ICU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其发生与患者病情、吸痰操作、呼吸机参数设置以及呼吸机使用等多种因素有关。在进行呼吸机管理时,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发病特点、危险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应用各种预防及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 VAP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梁艳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07):952-953.

[2]孙彩霞.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05):1007-1009.

[3]匡章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2,(22):161-162.

[4]张友芳,林春喜,李锦霞.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20):1847-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