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育人的内涵、特征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高校科研育人的内涵、特征及价值

董帅  ,边悦玲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省  大连市 116024

摘要:当前,高校科研育人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科研育人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呼唤,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推动力。可以说,科研越来越成为教育教学本身的内在要求,越来越成为培养大学生的场合和途径。在新时代,深入剖析高校科研教育的相关概念,深刻把握科研教育的内在特征,深入挖掘科研教育的潜在价值,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科研育人;内涵;特征;价值;

一、科研育人概念的解析

要准确理解科研育人是什么,首先要厘清科研育人的相关概念。科研育人是一个复合词,由科研和育人两个部分组成。科研,是科学研究的简称,在《辞海》中是指运用严密的科研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也就是说,科研是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去探求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创造性活动。而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创新,其本身就具有研究属性。育人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通过一定的载体而达到培养人的目的,其更侧重于人格的塑造、品德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

二、高校科研育人的特征分析

1.鲜明的实践性。传统的教书育人以课堂为主渠道,而课堂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将已有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课堂中浑然一体。而科研载体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参与科研实践。教师在科研育人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好实施载体,做好常规性的科研训练活动,抓好竞技性的科研比赛活动,开展好创新性的科研实践活动,开发好优质的课程科研资源,使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学生在科研育人的过程中,要提高科研认知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科研活动,走进实验室了解实验操作,由浅入深地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之中,经过科研氛围的感染与科研活动的训练,逐渐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锻炼科研思维,挖掘科研潜能,遵守科研道德,弘扬科学精神。

2.突出的主体性。科研育人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具有双向互动性,必须要注重科研育人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发挥。在现有的科研环境与氛围以及科研管理体制与评价下,教师的科研热情高涨,拿项目、发论文、出成果、评职称等是教师做科研的主要动力,重科研、轻育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有少部分教师为了自己的利益,存在不同程度的抄袭剽窃、篡改数据、一稿多发、不当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功利思想严重。

3.深入的探索性。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不仅要传播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而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离不开科学研究。做科研有最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表达,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程序性,比如科研项目选题时要了解和掌握所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现有的研究基础、创新点、实施的方法与步骤、技术路线图、实施的内容以及实施的路径等,这是做科研比较通用的规则与程序,也是做好科研的必备环节。当然,在掌握了科研最基本的规范性与程序性的基础上,科研更为重要的特性是不确定性与未知性。因为科研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是对事物内在规律探究的一个过程。科研育人既增强了科学性和信息量,又增加了自主探索的特点。

三、高校科研育人的价值追求

1.个人层面: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和人性的完善。人具有劳动性,人的整体性是在劳动中生成的,人的优良品质也是在劳动中形成的。而科研育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劳动,它更能激活人的主体性和促进人性的完善。科研育人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其主要目标在于:一是在科学研究中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科研能力,使学生掌握科研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在教会学生做科研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做科研的能力,多种方式与多种途径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力和思维力,使学生具备文献检索能力、资料分析能力、归纳演绎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问题思考能力等。二是在科学研究中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科研探索的是自然界未知的奥秘以及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规律性的认识,科研的探究属性也就决定了科研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失败与挫折而是一种常态。科研育人的核心是通过理论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科研育人能够激起学生专心致志、攻坚克难的决心与勇气,增强学生大胆质疑、理性批判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吃苦耐劳、愈挫愈勇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矢志不渝、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陶冶学生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的高尚情操。三是在科学研究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研育人就是要结合科学研究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和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学校层面:促进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升。随着科研在大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当今衡量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越来越看重该学校能否凝练一流课题、产出一流成果、引育一流师资和培养一流人才。科研是大学优良学风形成的催化剂,也是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尽管大学按照现有科研规模大小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类型,但不论哪种类型的大学都有科研的需求,都需要科研的助推。大学与中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演练性和习得性,而大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大学教师只有在教学内容中融人本领域学术前沿知识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才能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学教育最为看重的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已有的知识,而是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的方式,以及所培养的学生是否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科研育人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是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

3.社会层面: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在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今天,大学已成为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互为支撑的协同效应使大学科研逐步发展成为经济社会的发动机。随着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我国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需求比以往更加强烈。大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而科研育人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4.国家层面:能够实现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和建设科技强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曾在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中有过辉煌的时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深刻改变了世界原有的面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总之,科研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教师寓德育于科研过程之中,通过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的科研理想、科学道德、科学精神、科研方法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文化、心理素质等,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也是高校区别于其他科研院所的重要标志。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资助

项目题目:“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科研育人“1123”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编号:L20BSZ068

参考文献:

[1]刘洲.大学科研育人的价值意蕴与作用机理.2020.

[2]陈建军.浅谈高校科研育人的内涵、特征及价值.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