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你了解吗

/ 1

双向情感障碍你了解吗

唐蜜

泸县康复医院  四川泸州  64600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压力也随之增加,人们受精神疾病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相关文献报道表示,精神疾病容易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崩塌,威胁到其生命健康。基于这种形势,当前医学研究人员对精神疾病的研究工作也在逐步向前推进,其实现在对于很多精神疾病,我们已经掌握了其病理以及病因,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检测措施以及预防措施。在精神疾病中,双向情感障碍作为常见类型,又被叫做躁郁症,目前大家对于这种疾病还不是很了解,但是从当前该病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发病率呈现一种逐步升高状态。双向情感障碍的临床症状表现有躁狂症、抑郁症,这两种情况能够交替出现,或者同时出现。同时长时间患病,还会造成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情况严重时还可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威胁。现如今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对双向情感障碍也越来越重视,关于该病的研究也随之增多。

双向情感障碍的定义

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呢,其实该病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发病年龄通常比较小,多发生于青少年和青年人,通过大量的临床资料可知,大部分患者的年龄都是集中在15岁-25岁范围内。在临床中,患者精神状态异常情况比较显著,如果患者处在躁狂症的状态下,很容易产生精力过度充沛、过度兴奋或者显著的情绪低落、兴趣降低、心情悲伤等,情况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出现厌世情绪,或者出现一系列和当前环境不相符合的各种精神状态。经多年研究发现,双向情感障碍的确诊难度相对比较大,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处于两种症状下的转换时机,无显著的规律,大部分患者在就诊的时候症状表现是躁狂,因此被诊断是躁狂症,而部分患者到院就诊的时候表现为抑郁症状,因此被诊断是抑郁症,在上述情况下,导致双向情感障碍诊断难度比较大,在还未明确诊断的情况下错误用药,很容易造成病情加重,威胁到患者日常生活以及工作。

双向情感障碍的病因分析

目前通过大量研究报道发现,导致双向情感障碍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就是遗传因素。该因素也是多种精神疾病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就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跟踪研究可知,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父母都存在精神疾病,同时部分患者的父母就存在双向情感障碍,这种疾病存在显著的家族聚集性,故有很多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和遗传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大量的遗传学深入研究发现,若个体染色体中有基因点有异常,则发生双向情感障碍的可能性就要比普通人群高,而这也是通过大量的报道研究所得出的一种结论,而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双向情感障碍和遗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第二就是各种社会因素。经临床实践研究和相关文献报道证实,很多精神疾病患者都是在受到各方面精神刺激以后才产生相应的症状表现,而所谓的精神刺激因素都来自社会各方面,如亲人过世、学业以及工作等。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经历精神打击,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在受到打击以后发生精神疾病。究其原因可能是每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部分人在受到打击或者遇到挫折后,可很快地调节自我心情,继而走出困境,但是有些人因为自身调节能力比较差,在受到精神打击以后,很难自行调整或者走出困境,在这种形势下,很容易发生精神疾病。因社会因素造成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一般自身性格较为内向,同时生活中情绪经常出现不稳定现象。第三就是季节原因。该病因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想到,通过大量的躁狂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的研究分析可知,发现随着季节的变化可引起相应的精神疾病。在特定季节的时候,抑郁症和躁狂症显著上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可知,躁狂症一般多发生在春季,而抑郁症一般在冬季的时候容易发病。第四就是生化因素。简而言之就是长期受不正常生物化学刺激,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这种情况大部分是因为不规范用药造成。在各种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药物时,各种药物均有明确的用法以及用量要求,若未按照要求规范用药,很容易使患者脑部受生物化学刺激,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脑补功能出现紊乱,而这也是很多精神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病因,其中就包含有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通过上述病因的分析可知,在双向情感障碍的预防中,首先应做好相应的基因检测工作,目前关于双向情感障碍的基因点已经有几个关键点被认识和了解,可经基因检测,对高风险人群实施筛查。若有相应基因点特征,则说明其疾病发生的风险相对较高,但也无需过度担忧,尽管双向情感障碍和遗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并不是全部存在家族史的人群就会发生该病。若经基因检测发现存在较高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为最大程度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可注意情绪不可过度波动,或者选择职业的时候,尽量选择精神压力比较小的职业,防止高压职业环境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在没有出现病症时增强自身情绪调节能力,如果性格比较内向,则多和他人沟通交流,改善自身性格,以防止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生。若在生活中需针对某种疾病长期用药治疗,则应定期到院复查,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养成正确且良好的用药习惯。不管哪一种疾病,在用药治疗期间都应严格按照用药标准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避免由于滥用药物而引起各种精神疾病。其实大部分的人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都会面临着各种压力,但是由于这些因素而发生精神疾病的人群只有很少一部分,由此可知,大部分人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而这一点对预防和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性格并非天生,主要还是受后天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故在日常生活中,应从小给小孩创建一个积极且健康的生活环境,使其能够养成乐观且开朗的性格,从而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