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监护患者心理护理技术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ICU重症监护患者心理护理技术研究进展

文丽

武汉市普仁医院

摘要:ICU常见的不良心理包括:抑郁、焦虑、恐惧、孤独感、缺乏配合性等。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状态在一般ICU幸存者中十分常见,发生率高达60%,ICU住院患者孤独感则高达75%。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ICU患者四种较为有效的护理模式进行了介绍,即:赋能心理护理、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现代视频影音技术和非语言式心理护理,旨在帮助ICU患者更好的进行临床护理,促进ICU患者更好的进行身体恢复,实现ICU护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ICU,重症监护,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1引言

调查研究显示,47%的ICU患者面对陌生的环境及ICU特殊的探视制度,极其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倡议在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疾病的同时应兼顾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实现身心健康的双管齐下。但ICU作为医院特殊护理单元,应有其专科化的心理护理模式。因此,如何对ICU患者进行具有ICU特色的心理护理,成为了学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旨在为ICU临床心理护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2 ICU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分析

ICU常见的不良心理包括:抑郁、焦虑、恐惧、孤独感、缺乏配合性等。不良心理反应和持续应激状态,会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恢复和预后,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的统一发展。患者自身性格特征、疾病的性质、治疗方式和手段、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病室环境等是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护士实施心理护理的落脚和依据。

3 ICU重症监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3.1赋能心理护理

赋能,英文表达为“empowerment”,最早由Rappaport提出,他认为赋能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中会呈现不同的形式。有学者对赋能的四个部分做出总结:提高认识、共同参与、开放式沟通及提供必要信息。简单理解为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到护理治疗活动中来,加强自我护理。张丽通过ICU患者随机对照试验,将赋能心理护理模式带入ICU心理护理临床实践,结果显示赋能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保证患者心情愉悦。

赋能心理护理模式包括四个基本要素:①信息支持:护士应主动告知ICU病房环境和相关制度,并针对患者病情介绍疾病知识,执行操作前简单解释,以减少患者陌生和恐惧心理。②舒适护理:即减少环境刺激,在夜晚应减少非必要警报和灯光,适当调低报警音量。③有效沟通:建立平等信任的护患关系,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及家属。护士应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需要,有助于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④共同参与:护士可以成为患者强大的精神支持,要学会倾听,同时应鼓励患者共同参与护理决策,实现患者自我护理。

目前,国外学者已在ICU赋能心理护理临床应用中取得一定成果。我国对ICU患者的赋能心理护理虽初具成效,但由于赋能心理护理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的测量及评价工具仍有不足,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3.2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

焦点式心理护理即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措施,注重患者的个性化差异,以促进护患的相互信任。

焦点式心理护理模式分为四个部分:①开放式心理护理:护士主动、亲切的与病人沟通,来缓解患者的不安和焦虑。并向患者亲属对患者的禁忌和习惯进行全面了解,对其不利于病情恢复和错误的生活习惯给予更正和积极的引导,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恢复。②启发式心理护理:启发患者对疾病、生活习惯、治疗等提出问题,护士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予回答,向患者讲诉以往同等病例的成功治疗情况,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③协调式心理护理:通过了解患者的喜好,对于没有不利于患者治疗的喜好,要尽量满足,有利于患者心情愉悦,增加患者正性情绪,对促进患者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对ICU患者的护理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是稳定患者情绪、缓解患者疼痛、增强患者信心和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配合度的有效措施。此外,也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疼痛护理、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出院护理及随访护理。

3.3现代视频影音技术

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与现代医疗体系紧密联系,人们也可以利用现代视频影音技术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而ICU环境的特殊性,患者常常感到陌生和无助,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加强患者对ICU的环境认识,预防不良心理反应的产生,比较常见的是运用音乐和视频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高明珠等学者采用播放视频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视频内容为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病人在住院期间注意事项、ICU的组成和优势、治疗成功的案例等。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以达到消除患者顾虑,增强患者信心的目的。马欣欣对ICU住院患者实施个案化双视频干预法,其实践结果显示:个案化双视频干预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现代心理护理体系认为在关注患者的同时,护理人员还应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

对比传统心理护理措施,现代视频影音技术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直观,且可以根据不同医院的特色制作具有医院特色的视频和音乐,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以传播正能量和医院文化,操作便捷的同时也便于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

3.4非语言式心理护理

ICU患者由于病情,治疗等影响,很难通过语言与医护人员实现沟通交流。李平等人提出常用的非语言式心理护理措施包括:①情绪控制:护士面对患者时要做到热情主动、面带微笑。沟通中注意文明礼貌,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属。②目光与表情:护士应用亲切的目光与患者进行眼神交流,在解释、回应和支持时要给予肯定;在关心和安慰时给予鼓励关切;在执行护理操作时要给予专注和自信。③身体姿势:护士要充分调动患者的姿势和感官,一方面可以制作日常交流卡片来满足患者日常交流需求;另一方面要指导患者学会通过通过按呼叫器、拍床表达自己的疼痛和不适,好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非语言式心理护理将护士和患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表情、目光和肢体的直接接触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与信任感,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少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护理治疗效果。段花等随机对照实验显示,非语言沟通有效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和焦虑,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ICU重症监护室推广使用。

结论

ICU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恐惧、抑郁、孤独感、缺乏配合等心理问题,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不利于后期患者回归社会。加之临床护士专业素质深浅不一,临床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理论贯彻实践存在一定困难,ICU心理护理效果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等弊端,形成完善的ICU专科心理护理体系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本综述为ICU临床心理护理介绍了赋能心理护理、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借助现代视频影音技术进行心理护理、非语言式心理护理四种新思路,希望能为ICU临床心理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丽.赋能心理护理对危重症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心理月刊. 2019(24) 

[2]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在重症胰腺炎护理中的价值[J]. 施王琴,李倩,杜余芬. 中外医学研究. 2020 (04)

[3]马欣欣.ICU患者心理护理个案化双视频干预法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05)

[4]李波.音乐干预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2):154-155.

[5]禇海娟.非语言性沟通对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 : 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