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企业转型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5
/ 2

“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企业转型路径探究

王磊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通辽石油分公司,内蒙古通辽,028000

摘要:自从中国确立碳平衡峰值和“碳中和”目标以来,能源转换路径的核心判断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是一致的。为了迅速实现我们的双碳目标,我们必须提高生产力,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大幅增加风力和太阳能的生产,加快建立可再生能源系统;提高能源系统的储备和调节,以应对能源部门的变化;能量密度更高,变化速度更快;氢的积极发展是在一些困难领域实现大幅减排的重要手段;技术和产业创新加快碳储存和利用是建设碳中和社会的重要准备工作。

关键词:碳排放达峰;碳中和;能源转型

“双碳”目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适应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新旧技术的转换以及能源企业的必要选择,重要的引领。传统煤炭能源企业面临着与双碳目标相关的严峻挑战,但也具有有机和根本性的优势。必须适应新的制约因素,采取积极步骤积极制定转型战略,推进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一、传统能源企业如转型

1.倒逼转双碳目标。解决碳排放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整能源消费,减少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遏制煤炭消费,降低消费强度,这是煤炭工业的革命性需要。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准确地落实实现碳中和、加快减排步伐、实现“十四五”时期煤炭消费严控新发展愿景。双碳的成功与煤炭工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山东能源作为传统煤炭能源公司,必须积极进行改革,尽快转型,引领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革命的新浪潮,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2.主动转形。近年来,落地实施双碳,加强积极研究,发展低碳绿色方向,积极参与全省能源输送和新能源工具的建设。加快新能源经济的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在工业变革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作为投资障碍。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指出,传统能源最大限度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是传统“双碳”中存在的压力和严峻挑战诸多。定向削减也是如此。保障能源是一项“任务重”。国内碳市场的引入导致了煤炭能源和煤炭化学成本的大幅增加,“基础薄弱”的新兴产业,新能源经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海上风能正处于开发阶段。光伏产业基础薄弱,缺乏人才、技术、市场和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增强紧迫感、压力感、思想统一感、凝聚共识感,加快行动步伐,坚决争取实现这一转变和发展。

3.为推动“双碳”目标下的转型。要处理好控碳降碳与能源安全、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的关系,以低碳绿色为主导,强调“三化”的规定。加快传统能源企业向新能源企业转型,实现更高质量和效率、创新活力、可持续稳定发展,建设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级能源企业。低碳和高碳能源。抓住低碳转型机遇,推动煤炭从分散使用向集中使用、从燃料使用向资源使用、从一次使用向二次使用,积极探索煤炭转化和可再生能源,通过优化甲醇、烯烃和GL乙烯生产路线,促进燃煤电厂的能源转换和二氧化碳减排,加快建立清洁高效的低碳煤炭加工体系。第二,发展清洁能源。坚持新能源战略重点,大力推动新能源发展,重点发展风能、光伏、氢能和地热能,努力打造风电和光伏产业、制氢和储能联合发展的新模式。第三,综合能源智慧。利用大数据系统和信息技术构建数字能源产业平台,推动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要素、产业链和价值链。建立全面的能源供应系统,推动各级活动的在线监测和支持解决方案,促进产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二、传统能源企业转型策略

1.改变观念。一旦思想被广泛传播,变革必须首先改变思想。目前,在解决双碳目标和发展转型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三个误区。一是悲观的想法是“谈煤色变”。提出了双碳目标,为了让煤炭行业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许多人对煤炭行业和企业的未来发展信心不足,更多的人认为煤炭需要退出。他们悲观地认为国家不再需要,行业不再需要,简而言之,心中没底。然而,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意味着去煤化。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它必须继续发挥作用,第二,对“小影响”持乐观态度,有人认为,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不仅影响煤炭行业,上下游行业也面临转型发展的挑战。其规模和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该国会高估其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放松政策。在没有明确的国家政策的情况下,这种想法无助于促进碳工作和加速企业转型。

2.关注优路径。新能源和材料行业注重绿色低碳设计的多样化,发挥新能源公司作为投资平台的作用,引入战略投资者,打造风能、光伏、氢能、地热能等新能源集群。突出产业发展和共同发展的优势,开发新材料产业生态圈,通过多点布局促进集群发展,设备行业注重智能制造和高质量的数字发展。创新导向高度创新,促进制造业规模、质量、效率、协同增效和效率,为智能、绿色、面向服务的制造业和竞争力创造新的产业模式。现代物流注重智能管理和绿色网络的发展,支持系统占用空间小,规划侧重于管理结构、强大的技术和重管理。目标是实现低碳化、网络化节点通道、绿色传输模式、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和智能管理模式。

3.采用创新至关重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推进“双碳”变化和发展,我们必须依靠创新来克服瓶颈。第一:技术创新和低碳发展。关注现代“双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在能源集团主要行业的基础上,运用国家和区域研究平台,促进煤炭绿色开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煤化降碳固碳、氢能、储能、建立创新技术、扩大技术投资和支持转型发展。第二,产业创新加速了氢的发展。虽然各国对氢的发展看法不同,但从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愿景来看,氢为加速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央企业建立了完整的氢生产链。氢应用在研究、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4.发展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氢气等新能源企业促进低碳能源和效率的清洁过渡,以高能效、重点突出的节能战略为目标,按照“减少二氧化碳”、“稳定气体”和“减少排放”的原则,促进清洁、低碳能源系统。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和热泵促进绿色氢;加快重点领域的二氧化碳变化。高技术数含量、低污染、低碳的先进产业的积极发展,导致能源密集、高排放的项目盲目推进,汽车、燃料电池、氢气等新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绿色发展改善城乡无害环境建筑,促进采用新的无害环境建筑标准,并探索改善低碳供热的方案。发展低碳、绿色交通系统,制定奖励措施,支持清洁电动汽车使用。积极推广新能源,充换电站、氢能站等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全球、多层次绿色碳化合物和改善生态系统碳排放。

推动企业的数字变革,新的概念“数据是资源,数字是资产”,适应信息、网络和时代的新要求,注重数字工业化和行业数字化,尽快实现数字转型的“十四五”规划,研究5G、AI和大数据的发展,云计算和数据块链与传统能源产业相结合,推动新能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征.建设“碳中和”的现代化强国始终要把节能增效放在突出位置[J].中国能源,2021(01):7-11.

[2戴伟.项目综合报告编写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11):1-25.

[3]王铎,向隆.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路径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21,29(01).

[4]李瑞.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2020[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