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机械管理,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加强机械管理,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于来多

大连华立金港药业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一些企业在实施机械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制度不健全、设备维护不规范等现实问题,其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机械管理,帮助企业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本文中笔者就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以期相关研究内容能够为广大工作人员带去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机械管理;经济效益;机械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械管理在很多生产加工型企业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管理质量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建设,更影响到其经济效益。但是显而易见的是,目前很多企业只关注如何使用机械,不关注如何管理机械,如何改变这类情况,是本文中笔者所要重点探究的话题。[1]

一、机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械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部分企业对于机械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内部也缺乏相应的制度,直接导致机械日常管理和维护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参考依据和执行标准,后续工作出现一系列的纰漏。

一方面,因为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很容易出现机械随意摆放、随意使用、擅自拆解维修等情况;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这类问题不够重视,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机械设备损坏丢失等一系列问题,再加上企业本身缺乏相应的追责机制,导致频繁发生额外购买机械设备的情况,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机械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可谓参差不齐

任何机械设备都需要人的操作才有可能实现其应有的功能,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为企业所用的各类机械设备已经出现了很多新的型号以及功能,但是型号不同、品牌不同的机械设备,其在实际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必然也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因为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设备误操作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在误操作的情况下,设备自身的性能不仅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引发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而且即便是相同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也避免不了人为因素的差异,最终很容易因为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能力问题,而让设备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

(三)针对机械设备缺少科学的维护

为了维护和保障机械设备的基本性能,促使其能够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充分发挥其性能,绝大多数的机械都需要进行充分的保养。但是一些企业因为管理决策者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不够重视,对于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明显缺乏正确的、系统的认知,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习惯于采用低成本的维修方式,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缺少监督

企业在进行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因为缺少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无法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如此很容易促使使用过程中因为任何错误操作出现设备被人为损坏的情况,而进入到设备维护阶段,如果不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也很容易促使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陷入形式化、流程化的境地。

二、加强机械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具体对策

(一)建立健全企业机械管理制度

在企业实施机械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有助于提高管理的质量,微企业管理提高理论基础、提供依据保障。[2]

首先,企业需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对其功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确保管理工作可以井然有序地开展;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合同机制,在需要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需要开展集体讨论,按照讨论的结果进行合同的签订,确保项目管理的合理性;

再次,企业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对于企业的资金、资源必须做好合理统筹与安排,确保收益的稳定性、平衡性,避免因为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不足,导致设备资产和企业管理之间发生严重脱节的情况;

再次,企业需要健全物资采购及使用管理制度,要求采购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严格贯彻采购流程,高度重视机械统计工作,准确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确保机械采购的数量以及质量,减少采购所致的成本损耗,不断提高机械管理的有效性,也确保机械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有效推进;

最后,正确使用机械设备,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质量。企业要想充分发挥机械的功能,需要对其做好保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完善的机械设备保护和维修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各种维修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与指导,对机械的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的记录,保证机械的使用期限不受影响,推动各项维修和养护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二)加强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

在企业实施机械管理的过程中,作为工作人员,其个人能力必然会影响到机械管理的质量,部分工作人员因为其自身素质较低,无法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机械管理,最终会对机械设备使用的质量、效率以及期限都造成颇为直接的影响。

鉴于此,企业必须在机械管理以及设备维修领域增加投入,加大对于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提升设备管理和维修意识,不断巩固和提升相关知识,及时对机械管理的相关工作细节进行总结,在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的过程中,积极创新机械管理和维修模式,保障机械管理质量,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到机械设备管理。

(三)更新和调整企业的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的质量会对企业的生产加工进度以及市场竞争力产生直接影响,一旦出现设备老化等问题,很容易导致机械的维护成本增加,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及时更新和调整企业的机械设备,十分必要。[3]

首先,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技术培训与竞赛活动,提高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应用及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辅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其次,严格遵循机械设备更换原则,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使用时间较长、磨损严重、技术落后、耗电量高、效率较低等情况,需要定时进行更新,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减少技术维护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最后,任何机械设备都会拥有一定的使用期限,企业需要结合这种期限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围绕设备的使用情况健全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激发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促使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情况对机械进行维修,降低企业在此方面所需要投入的成本。

(四)加大对企业机械设备的监督管理力度

因为机械化生产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所以如果没有对机械设备的运行质量进行管理,就会影响到其经济效益,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基于此,企业必须提高对机械设备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技术维修水平,并且提高相关监管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4]

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对机械设备的销售进行严格管理,杜绝任何质量不达标的设备进入市场,提高其维修管理水平,也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5]

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进行机械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根据检查程序、检查时间以及维护标准定期对其进行修复,对养护行为做好记录,保障机械的使用质量。通过科学的管理与维护,企业能够有效解决机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加大对其监督管理力度的同时,也确保机械不至于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掣肘。

总而言之,一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机械设备的使用,对其实施科学化的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管理建设过程中,加强机械管理,重视管理流程、规范管理制度,有助于机械设备充分发挥其作用,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彦超,任少蒙,杨立云.基于机械制造加工工艺合理化的机械设计制造探讨[J].南方农机,2023,54(06):196-198.

[2]黄选鑫.机械加工非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及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3,13(01):306-307.

[3]韩庆元,潘恩彩,刘思远.基于自动化机械加工生产线的堆垛总体结构设计[J].金属加工(冷加工),2023(01):69-72.

[4]林锴.数控加工机械零件中的专用夹具设计[J].中国高新科技,2022(24):109-111.

[5]谭展.仿真技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2,58(1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