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重度烧伤老年患者的个案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3

1例重度烧伤老年患者的个案护理

张赟

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总结1例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定量定性补液原则下动态评估动态调节补液速度;做好疼痛及会阴部护理;积极抗感染、勤翻身、鼓励床上活动预防护理并发症;关注患者内心感受及生活质量。经过两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创面恢复较好,效果满意。

关键词:重度烧伤;护理

烧伤一般是指能引起机体损伤的热力(例如火焰、高温液体、气体或固体等)、电力、化学物品(强酸、强碱等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放射线等所引起的皮肤和/或黏膜等组织的损害[1],根据烧伤的面积和部位,将烧伤分为轻度烧伤、中度烧伤、重度烧伤和特重烧伤,其中重度烧伤患者Ⅱ°烧伤面积在31%~50%,或Ⅲ°烧伤面积在11%~20%,或总面积虽未达到上述范围但伴随有休克、吸入性损伤、较重复合伤[2]。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烧伤面积较大,除伴有上述症状,患者内心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4],我科于2022年9月21日收治1例重度烧伤的患者,经过两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可床边活动,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7岁,住院号:A910763,9.21以“火焰致全身多处烧伤伴疼痛、口渴3小时余"为主诉就诊,急诊拟“全身大面积重度烧伤”为诊断收治我科。专科检查:患者头颈部、项背部、双手、胸腹部、会阴部及臀部、两侧大腿内侧大量大水泡,部分水泡破裂表皮撕脱,皮下基底创面呈红白相间,双手末梢循环尚可,疼痛感明显减轻,反应迟钝。口唇、眼睑肿胀,声音嘶哑,呼吸未见明显受限,四肢湿冷伴肢体抽搐,总烧伤体表面积约60%。入院诊断:1.全身大面重度烧伤TBSA60%深II°2.呼吸道烧伤伴休克 3.高血压。生命体征:体温波动在37.0~38. 4℃,心率波动在84~90次/min,收缩压波动在104~134mmHg,舒张压波动在44~ 61mmHg,呼吸在20~23次/min,氧饱和度波动在82~96%,疼痛评分在1~4分。

2 护理措施

2.1呼吸道的护理

烧伤后由热力或烟雾引起的吸入性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特殊类型烧伤,吸入性损伤后继发感染在数小时内即可发生,在进行烧伤治疗同时,保持气道通畅,解除梗阻,清除分泌物,维持气道交换功能和纠正低氧血症至关重要[6]。患者头面颈部II°烧伤伴呼吸道烧伤,极易出现呼吸道水肿、梗阻而窒息,患者入院时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异常,常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鼻导管氧流量经湿化后以3L/min 持续吸入,鼓励病人深呼吸、用力咳嗽、咳痰,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血压饱和度情况,患者血氧饱和度能维持在95%左右;患者伴有呼吸道烧伤,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由于渗出较多,痰液粘稠,及时给予面罩氧流量8L/min雾化(0.9%NS+布地奈德1mg+沙丁胺醇5mg)吸入bid,雾化结束后帮助患者翻身、叩背、改变体位、排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病人出现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积极做好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准备,床头备好吸痰器、气管切开包和气管插管包;抢救车处于备用状态。

2.2补液的护理

在因烧伤而死亡的患者中,约有58%的死亡发生在受伤后的前72 h内,此阶段主要是烧伤休克期[7],患者属于重度烧伤,由于烧伤面积较大,体液渗出较多,极易造成体液不足而导致休克,早期积极防治烧伤休克是治疗烧伤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以定量、定性、定时的补液原则为基础,动态评估动态调整,以防补液过多过快引起肺水肿的发生[8]。由于患者创面渗液较多,24h补液量在常规计算剂量(70kg*40*1.5ml+2000ml)的基础上另加2000ml,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胶交替输注的原则,前8h输注补液量的4100ml,胶体溶液以冰冻血浆、白蛋白为主,电解质选用乳酸林格溶液;快速补液期间,建立一条深静脉通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PICC)、一条静脉留置针通路,两条通路同时补液,补液期间严密监测患者肺部情况,有无肺水肿发生,四肢水肿及末梢循环情况,根据临床体征调节补液速度;严密监测24h出入量,以防出入量不平衡,肾功能损伤[9

2.3疼痛的护理

烧伤后的患者由于大部分皮肤组织受到损失,神经末梢刺激增加,引起疼痛感觉出现,尤其II°烧伤部位,痛觉更为敏感。单靠药物治疗可能不足以缓解所有不适,还需做好非药物的护理。患者疼痛评分多在4分左右,虽然可以忍受但影响睡眠,药物联合非药物应用至关重要。按时给予疼痛评分,每天3次,疼痛评分大于等于4分,遵医嘱静脉给患者应用止痛药物氟比洛芬酯(50mg)bid,应用时间为上午8点和下午4点;夜间疼痛难忍时,遵医嘱临时给予布洛芬片(0.2g)口服或肌肉注射地佐辛(5mg);疼痛评分小于等于3分时,给予心理安慰,嘱其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分散注意力,观看娱乐节目等

[10];换药前遵医嘱临时静脉应用氟比洛芬酯50mg,以防烧伤创面较大,换药时疼痛。

2.4会阴部护理

烧伤早期,机体由于诸多病理变化因素,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血管内液外渗,导致水肿形成,因男性阴囊部位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疏松,血液循环丰富,烧伤后渗出液多,因此大面积烧伤病人常伴有阴囊水肿,如护理不当则可引发阴囊皲裂及感染[11]。本例患者阴囊水肿明显,在护理中不仅做好常规消毒会阴部创面及尿道口周围,还要做好阴囊水肿的护理。

2.5预防并发症

2.5.1预防感染

患者入院后第三天体温波动在38℃左右,休克期后进入感染期,此期主要以抗感染为主。用药后交代患者及家属大量出汗期间多喝水,毛巾擦拭汗液;体温38.5℃以下,多喂温开水,饮水量在3000ml左右,体温仍不下降时给予大动脉波动处冰敷,遵循间断冰敷的原则,每次冰敷时间不长于40min;协助家属及时更换护理垫,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等。患者体温经过三四天的治疗护理后恢复至正常范围内。

2.5.2预防压力性损伤

烧伤后患者机体虚弱,需要长期卧床,烧伤早期由于体内电解质及血浆蛋白持续外渗至组织间隙,患者组织水肿较重,更易引起压力性损伤(压疮)。按时给患者服用地奥司明片等消肿药物;维持床头抬高小于30°,患肢抬高保持各关节功能位,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免长期受压而影响创面愈合,形成深部压力性损伤;给患者应用气垫床,鼓励床上主动活动;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

2.5.3预防VTE

患者烧伤面积大需制动,VTE风险评估高危,极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中要做到基础预防联合药物应用。遵医嘱按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钠0.3ml(qd);鼓励患者多喝水、深呼吸、有效咳嗽,适当踝泵运动,协助家属由被动运动逐渐转向患者主动运动,密切观察四肢有无水肿,末梢血循环情况;鼓励患者PICC穿刺侧(右上肢)进行握持锻炼,并在穿刺后前几天测量臂围有无肿胀,未输液期间每12h冲管一次,以防血栓形成。

2.5.4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患者烧伤早期由于渗出较多,补液量较多,虽未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但出现血氧饱和度轻度下降、肺部轻度湿啰音现象,有肺水肿前期征兆,遵医嘱临时应用复方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呋塞米20mg静脉推注,减慢补液速度,患者症状较前缓解。因此,治疗过程中做好呼吸道护理的同时,需密切观察有无肺水肿的发生,尤其呼吸情况、有无心慌胸闷、听诊肺部呼吸音;休克期过后补液速度要较前减慢,匀速完成补液,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

2.6心理护理

大部分烧伤患者在烧伤后,心理层面会受到不同程度负面情绪的影响。此例烧伤患者亦是如此。因此,护理工作者应当加强对烧伤患者心理层面的干预,在平时交流中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鼓励患者,为患者和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等。

2.7生活护理

烧伤后患者身体虚弱加上创面疼痛,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在做好护理操作外,还需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单人房间,皮肤完整区域污染、出汗时及时温水擦拭,保持清洁、干净;协助家属帮助患者做好口腔及会阴部护理;协助家属更换床单被罩等。

3 小结

本例烧伤患者烧伤面积较大,身体抵抗力低下,新陈代谢缓慢,创面愈合困难,治疗与护理难度大。临床工作中,需每天动态评估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得出护理诊断,针对护理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护理措施。患者病危期间,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后,精神状态较前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创面渗出情况明显减少,未出现窒息、肺水肿、压力性损伤、VTE等并发症,生活所需基本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过云,赵朋,施静.烧伤创面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7):2683-2686+2695.

[2]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53.

[3]任琳洁.烧伤患者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及希望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6):143-145+148.

[4]雷瑞英.优质护理服务中加强对烧伤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J].心理月刊,2021,16(5):113-114.

[5]裴卓禧,潘剑,丁永刚,等.烧伤合并急性呼吸道梗阻预防措施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7,30(8):148-149.

[6]李小鸾.浅谈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286.

[7]Swanson JW, Otto AM, Gibran NS, et al. Trajectories to death in patients with burn injury[J]. J Trauma Acute Care Surg, 2013,74(1):282-288.

[8]Cartotto R, Greenhalgh DG, Cancio C. Burn State of the Science: Fluid Resuscitation[J]. J Burn Care Res,2017,38(3):596-604.

[9]王琼芳,徐燕,陆玮新.虚拟现实技术在烧伤儿童疼痛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1,35(11):1940-1943.

[10]Li Y X,Zhou LJ,Tang L,et al.Burn patients'experience of pain management:a qualitative study[J].Burns,2012,38(2):180-186.

[11]马欢.1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外生殖器重度水肿患者的个性化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08):597-598.

[12]向军,郇京宁.烧伤患者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再认识及抗菌治疗策略[J].中华烧伤杂志,2018,34(11):790-795.

[13]廖丹,杨兵,杨雪云,等.手术室病人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21,19(14):1949-1952.

[14]刘凤林,张太平.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5):469-474.

[15]王辰,刘常清,安晶晶,等.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工具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0,34(23):421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