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准军事化管理在高职院校的意义所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论准军事化管理在高职院校的意义所在

陈柯燊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在这里,我想阐述一下自己对非军事院校进行准军事化管理的认识。准军事化管理,现今大多院校都是在探索阶段,因为院校本身的性质及专业设置、以及担负的教学任务不同,所以实施的力度及方式方法都有所区别。就我接触过的两所民办高校而言,西安翻译学院和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这两所高校借助准军事化管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会大量吸纳有此需要的生源,来借以维持学校的运转。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来说,生源层次较差,对应生源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已经从成才逐渐转变为成人,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到部队的管理进行性格及自身素质的培养。但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自己的孩子与部队无缘,所以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高校就成了他们很好的选择。而公办高校,因为是财政拨款,没有民办依靠学费来维持学校运转这一现实情况,所以进行准军事化管理,更多的是考虑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以及提升高校的整体形象。

一、非军事院校准军事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但同时,不可否认,非军事院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学生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学生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更多是因为学生自己的认知出现偏差。就高职院校来说,生源层次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读过高中经过高考来就读的学生。他们相对来说文化素质较高,但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三年一直是高压管理,梦想着到大学后能松口气放飞自我,但遇到了准军事化管理,导致梦想破灭。还有一种情况是中高贯通,即3+2。他们没有经过高中三年那种强压的学习生活阶段,中职的3那个阶段其实是相对松散的,结果到了2这个阶段后突然变成了准军事化管理,就出现了极度的不适应。总结一下就是梦想和现实的落差,还有就是曾经和现在的落差。

(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主要就是担负准军事化管理具体实施人和辅导员之间的工作沟通出现了问题。因为两者都是学生管理条线,虽然各自担负职责不同,但实际工作中很多事情都存在交叉。如果因为沟通不畅,工作中不能形成合力,导致有的事争着管,有的事都不管,那就会出现一加一小于二的情况。学生管理工作中产生了疏漏,作为学工条线,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掉。而且,因为担负准军事化管理具体实施人要同时面对多个辅导员,所以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多理解多沟通,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来给辅导员的学生管理提供帮助,毕竟他们才是学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总结就是,互相搭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

二、准军事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应用的策略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在高职院校进行准军事化管理需要从多角度进行详细的研究,基于学生同管理者以及管理者之间的矛盾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于准军事化管理策略进行有效的优化。

(一)准军事化管理与以人为本教育进行有效结合

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其人才培育的目标与军队具有一定的差异,不仅需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进行有效的教授,同时需要使学生自身具有的行为能力得到提升,使其适应能力得到大幅度增加。如若仍然以传统的普通高校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或者基于基础教育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无法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综合要求,进行有效的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基于高校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对当前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健全心理进行维护,时期身体素质得以强化,进一步使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需要将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最终理念。基于人性化管理模式,确保准军事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模式共同落实,对于相关管理工作需要选取,与学校发展特征适应,以与学生特点相符合的方法,形成更具特色的准军事化管理特征。需要提升准确优化管理的本校特色以及地域特色,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其自身素质存在高度的差异,学习主动性有待提升。因此,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特点,对于学生道德内化心理进程予以充分的重视,对于不同性别、不同类别以及成长环境存在差异的学生,其管理方式管理目标均需要有所差异。比如,可使学生由传统教室之内予以走出,通过校园网、广播站以及心理咨询中心等诸多阵地,通过走进企业、走进社区等实践活动,使教育形式得以不断创新,使学生素质也得以开阔,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企业、行业的了解程度,通过教学工作,使学生了解各类职业要求以及就业信息,使其自身的交往应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所提升。

(二)提升学管队伍的综合素质

学管干部的综合素质在当前准确化管理过程中,会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情况进行分析,学管干部其自身培训提升,与教师培训提升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结合学管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整体学管队伍的培训效果。一方面,需要对于下列培训进行开展,基于学管队伍岗位的特点,通过“学习、实践、研究、反思”一体化的方式,由学校进行组织重点,在实践需求层面出发完成各种座谈、自我学习以及研讨。在学习中使工作者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得以转变,进一步使教职规律得以明确。另一方面,需要强化校企合作,学管干部需要进一步带领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践中,参加企业各类培训,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于企业岗位层面的各类需求进行了解,以此融入更多企业元素,完成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并且开展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此外,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对于激励培训进行有效的落实,需要有计划地使相关学管干部提升其自身的循环水平,并且基于实践能力提高及管理能力,提升完成短期培训,可在军校及军营内,对于军营生活进行体验。真正了解军事化管理的实际特点,进一步使其自身的阅历得以丰富,优化自身的管理能力,创新管理方法,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完成准计划的综合管理,提升管理质量。

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在高职院校发展中,需要对准军事化管理方式进行深入性的研究与探索。基于当前准军事化管理面临一定问题,对于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一方面而言,需要将以人为本与准军事化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另一方面,需要确保学管队伍综合素质有所提升,优化管理人员管理质量。以此,从多角度对新时期下我国职业院校在准确军事化管理层面存在的各类要求,提升管理质量,使管理工作得到不断的创新。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陈柯燊

                               二〇二三年三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