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8
/ 2

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周欣彤,王晓峰,于浩然,杨静,周鹏翔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 分析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小儿诊疗中应用超声心动图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样本取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接受诊断的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小儿群体,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超声心电图检查,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形成对比,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 经超声心电图初次筛查,发现有38例为阳性,占比76.00%;超声心电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精准度分别为90.24%、88.88%、90.00%;相较于其他内容,主动脉瓣赘生物检出率最高,占比36.00%;其次是二尖瓣赘生物,占比22.00%。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接受超声心电图诊断效果良好,精准度较高,可有效鉴别赘生物外观及形态,可以发掘并发症形成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感染性心内膜炎;小儿;临床价值

感染性心内膜炎属于心内科常见的后天性病症,小儿为主要发病群体,通常是指心脏瓣膜、心血管内膜以及心内膜等位置因病原菌入侵而诱发炎症,威胁患儿生命健康安全。某项数据显示,我国约有55%左右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男童出现死亡,其中多数存在先天性心脏病或基础心脏病,通过加强疾病筛查,尽早明确病因,给予有效治疗,有望控制感染性心内膜炎致死率【1】。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X线等,具有经济便捷等优势,但辐射较大,且诊断效果偏差,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发展超声心动图诊断被广泛用于该病治疗,本文将围绕50例患者对此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样本取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接受诊断的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小儿群体,其中包括30例男孩和20例女孩,年龄在2个月~13岁之间,年龄均值(6.02±3.01)岁,最大病程2个月,最短病程6d。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此次研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均有明显发热症状;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拒绝参与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全体疑似患儿病例于1~2d内完成超声心电图诊断,若检查结果呈阴性,需于一周后复查。此次研究所使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型号为Philips iE33,2岁以上与2岁以下患者分别选用S8探头与S4探头,频率分别控制在5~8MHz、2~4MHz之间【2】

检查医生应辅助患者调整至左侧卧位与仰卧位姿势,之后应用设备完成经胸左心室长轴切面、主动脉短轴肺动脉长轴切面、心尖五腔心切面等部位检查,将全程录像记录,若有必要,可脱机完成细致查看与分析。重点观察心腔大小、内部结构以及各瓣膜是否存在赘生物,若有需要考虑提供其附着部位及累及的瓣膜,做好赘生物数量、外观形态、大小以及回声等征象记录,观察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保证数据精准,全部检查需由同一医生完成【3】

所有患者需在完成超声心电图检查当天,完成血培养与血清学试验。感染性心内膜炎最终诊断标准需要结合患儿既往病史、超声心电图诊断结果、血液与组织培养结果、炎性标志物等完成评估。

1.3观察指标

(1)同最终病理诊断形成对比,计算检验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精准度。(2)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电图情况,计算检出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选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分析与评估,计数资料选用[n(%)]表示,以χ2作为验证工具,若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

2 结果

2.1 超声心电图诊断结果

经超声心电图初次筛查,发现有38例为阳性、12例为阴性,详细见表1。

表1 超声心电图与最终诊断结果比较[n(%),例]

超声心动图

最终诊断结果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37(74.00)

1(2.00)

38(76.00)

阴性

4(8.00)

8(16.00)

12(24.00)

合计

41(82.00)

9(18.00)

50(100.00)

经计算,超声心电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精准度分别为90.24%(37/41)、88.88%(8/9)、90.00%(45/50)。

2.2 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

表2 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情况分析

超声检查结果

例数

占比(%)

阳性

主动脉瓣赘生物

18

36.00

二尖瓣赘生物

11

22.00

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均有赘生物

6

12.00

三尖瓣

3

6.00

合并瓣膜穿孔

4

8.00

合并心内脓肿

1

2.00

阴性

12

24.00

合计

50

100.00

3 讨论

目前,感染性心内膜炎在诊疗上常采用血培养、超声心电图完成。有研究人员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发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时应用血培养检验,阳性诊断率仅在52.3%~68.9%之间,漏诊现象严重。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发展,超声诊断图被用于临床诊疗,诊断率更高,且无需反复抽血,降低患儿不适,更容易被患儿家属接受。若将二者联合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可以极大降低抽血频次,检验精度更高,为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可以完成赘生物识别与藐视;其次有助于发现心脏区域潜在并发症;最后便于后续跟踪随访。赘生物属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的重要依据,最开始发生于高速血流直冲的心内膜或瓣膜,随着扩张发展,容易形成瓣周脓肿以及心脏内瘘等并发症,危险性较高,通过超声心电图诊断能够清晰发现3mm以上赘生物外观形态与特点、回声强弱度【4】。另外,在并发症检出上,效果良好,特别是瓣叶部位,瓣叶穿孔与赘生物部位一致,且存在脱垂现象,通过超声心电图可以有效检测出相关信号,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总而言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接受超声诊断图效果良好,精准度较高,可有效鉴别赘生物外观及形态,可以发掘并发症形成情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左汴京,祝黎伟,杨红,谷慧慧.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4):96-97.

[2]胡建国.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74例临床分析及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7):206-206,207.

[3]陆佳佳,张丽佳,钱燕芳.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10):71-74.

[4]张璐.超声心动图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治疗中的超声特征[J].心理月刊,2019,1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