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缅甸语拟声词的分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浅析缅甸语拟声词的分类

陈江梦

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650031

摘要: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拟声词。通过拟声词形象、生动具体的把自然现象或者是人的声音传达出来。拟声词顾名思义就是摹拟自然界声响而造成的词汇,世界各种语言都具备拟声词这一成分。

关键词:缅甸语;拟声词;分类

前言

拟声词是模仿自然界声响而造成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具有的成分。拟声词虽然是模仿自然的生硬却有很大的主观性。自然界的生硬是无限的,通过人类的的耳朵和大脑的诠释,主观的音感来辨别,再经自己语言的音位系统模拟,但是在模拟过程中也会造成一些语音上的偏差,人们只能尽其最大相似程度去制造使用它。

一、缅甸语拟声词概念及其音意关系

(一) 拟声词的概念

拟声词,又称为象声词,是某种特定的语言中用来模拟自然或人为声音而形成的词项。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发音习惯,因此,汉缅语拟声词存在异同。在各个语言中对拟声词的定义也大相庭径。在汉语中把这类模拟物体发出的声音称之为“拟声词”或者称之为“摹声词”在汉语中拟声词的释义分为三种,但也大同小异,意为模仿自然声音而发出来的音。缅甸语中将拟声词称之为jrnfoHjyK缩略词中用oH表示拟声词,词典中标注为ro字样。总的来说,缅甸人对拟声词的命名中也体现了缅甸人的智慧,用jrnfoHjyK这个词来体现拟声词是再恰当不过了。

汉语和缅甸语中的拟声词都是对自然声音和人声最初的发音状态从听觉上进行的模拟,因此,缅汉拟声词具有许多相同点。但是,由于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之文化传统的差异,缅甸语拟声词和汉语中的拟声词也具有许多不同之处。

(二) 缅甸语拟声词的音意关系

语言学认为,语言符号和所指对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语言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上的联系。语言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结合,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上、内容方面是不一致的,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本质不影响小部分语言符号,拟声词是某个民族根据其语言固有的语言系统对客观世界的声音进行改造加工的结果,是某一特定语言和自然声音相结合的产物。语言的语音结构、词汇形态不同,不同民族对同一声音的听觉感知和模拟习惯也不同,再加上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上就可能出现较大差别。缅族和汉族在根据自身的听觉以及习惯,创造出了具有各自语言特点的拟声词。在我们学习缅甸语的过程中碰到拟声词常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就是缅甸语的拟声词和汉语中的拟声词的语音形式发生了重叠现象。

二、缅甸语拟声词的构成

在缅甸语中拟声词的构成形式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有单音节动词形式表示拟声词的(A型)、双音节动词重叠(AA型)和双音节动词形式(AB型)、三音节形式和四音节形式的就比较复杂,统称多音节形式。

缅甸语中三音节和四音节的拟声词有着大致相似的构成形式,都是通过重叠形式或者是通过前加或者后加虚词词缀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依据缅甸语拟声词的构词形式进而对缅甸语拟声词进行分类。

三、缅甸语拟声词的分类

在缅甸语中对拟声词的分类没有做出特别明确的规定,它与副词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定。缅甸语拟声词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关于缅甸语拟声词的分类我们可以从有三种分类:第一种是从音节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两类;第二种是从运用角度来分类,可将缅甸语拟声词分为定型和非定型两类;第三种类型是从表达对象(发音体)角度划分,可将其分为关于人的、关于自然界的、关于物体的等拟声词。

从音节的角度对拟声词进行分类,将其分为单音节拟声词、双音节拟声词和多音节拟声词。人类的发音器官不能完全准确地摹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以及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和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在人生观、价值观和对世界认知角度的不同,所以拟声词在其表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人为色彩和民族色彩。

(一)缅甸语单音节形式拟声词

缅甸语单音节形式的拟声词主要是单音节的表示声音的动词。这类动词大多都是极大相似的模拟发音物体发出来的声音,高度还原发音本体的声音。这类词在缅甸语和汉语中都很多。如汉语中的“嚓”(表示摩擦声)属于 A 式结构的单音节拟声词。例如:缅甸语中的'def;(表示爆炸的声音)这类型是属于缅甸语中A形式结构的单音节拟声词。

)缅甸语双音节形式拟声词

缅甸语双音节形式拟声词分为两种,一种是单音节拟声动词的重叠形式(AA型)的拟声词,这类拟声词主要通过同一个拟声动词的两次重叠来实现的。在缅甸语中通过同一个单音节拟声词重叠成AA形式的拟声词。还有缅甸语双音节拟声词AB形式的拟声词。AB形式和AA形式的拟声词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之间的构词形式和构词方式的不同。AB形式主要是双音节的拟声动词。

(三)缅甸语三音节及以上的形式拟声词

缅甸语三音节拟声词主要是通过拟声动词的半重叠和前加或者后加虚词的方式构成,还有特殊的不重叠也不加虚词构成的形式。

第一种形式数量比重较大的一种,主要构成形式“w+同一拟声词重叠=三音节拟声词”的形式,这类拟声词在构成中主要的就是缅甸语词缀虚词“w+”形式,写作ABB型拟声词。缅甸语中的 “wwifwif”表示“叮铃铃(铃声)”。

第二种形式的构成形式与第一种比较相似,都是通过加虚词词缀的形式构成。构成形式为“拟声词+ueJ?ceJ”。缅甸语中的“0g;ueJ ”意为“突然笑起来”。

第三种拟声词的形式在缅甸语中较为特殊。记作ABC型拟声词。缅甸语中的“,dkvm,D;”和“,dkav;,D; ”表“嗨哟嗬(劳动或者划船时的号令)”就属于缅甸语ABC型拟声词。

第四种是四音节拟声词,通过两个动词重叠构成的AABB、ABAB和不规则重叠的ABAC形式。ABAC形式的拟声词所占比重小,不常用,因而易被忽略。

四、结语

在关于缅甸语拟声词的学习中,主要是了解到了缅甸语拟声词的构成形式、分类依据、以及它的功能。关于拟声词的分类主要是依据拟声词的音节而进行分类可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拟声词,然而在多音节拟声词中又可分为双音节AB形式拟声词、单音节拟声动词重叠形式、三音节的“拟声动词+u(c)eJ”以及“w+ 拟声动词的重叠形式”的缅甸语拟声词以及四音节的双音节动词重叠AABB和ABAB形式拟声词和四音节不规则拟声词。缅甸语拟声词的写实运用用来描述客观情景和表达主观感受抒发思想感情。还有一个功能是它可以运用于缅甸语的构词,也是一种构词方式。

缅甸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由于在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方面存在差异,两种语言中的拟声词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缅甸语拟声词在人们的语言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它是现代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词汇。经过前人的共同努力,拟声词已经被公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词类系统。

参考文献

[1] 邵敬敏.拟声词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58-67.

[2] 周孟战;张永发.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指瑕——以“句义的蕴含、预设关系”为例[J].北京教育报,2016,v.30;No.130,49-52.

[3]《缅汉字典》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系缅甸语教研室.2000.6.1

[4]万石建.英汉拟声词对比[J].外语研究,2006(5):23-26.

[5]徐梦真.现代汉语拟声形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6]万石建.英汉拟声词对比[J.外语研究,20065):23-26.

[7]汪大年.杨国影.toHk;csjrefrmo'´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6

作者介绍:陈江梦(1997-)女,汉族,云南文山人,硕士,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