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X尽X”和“X码”族新冠词语试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3

“应X尽X”和“X码”族新冠词语试析 

巨玉婧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西安    710128

摘 要: “应X尽X”“X码”族词语都在新冠疫情中得到了发展和衍生。文章以“应X尽X”族和“X码”族词语为研究对象,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内部构成、造词理据和语用价值等问题。

关键词:“应X尽X”族;“X码”族;内部构成;造词理据;语用价值

一、前言

汉语中,“应X尽X”族和“X码”族词语以前就有,但是其成员在新冠疫情中得到了发展和衍生。“应X尽X”族词语,古汉语中就有“应有尽有”“应无尽无”的用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公文语体中有“应收尽收”“应业尽业”“应保尽保”等用法。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和发展,语言中又产生了“应验尽验”“应续尽续”“应延尽延”等词语。“X码”族词语,传统上有“扫码”“暗码”“密码”等词语,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和发展,语言中又出现了“灰码”“黄码”“行程码”“场所码”等词语。孙叔新(1990)指出:“对词的种种问题加以研究,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全面描写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种研究,成为词汇学其他领域研究的必要基础。”[1]基于以上,文章拟从内部构成、造词理据及语用价值等三个角度对“应X尽X”族和“X码”族词语进行研究。

二、内部构成

一)XX”族词语构成

1.“应X尽X”族词语中的语素“应”和“尽”

《汉语大词典》中,“应”的义项有:(1)应该,应当;(2)认为是,是;(3)所有,全部;(4)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是立即进行的;(5)副词:表示料想之词;(6)副词:表示犹曾,须;(7)犹顾,知;(8)通“膺”,当,判处;(9)古国名;(10)姓。[2]在“应X尽X”族词语中,“应”是助动词,表示“应该、应当”的意义。

《汉语大词典》中,“尽”的义项有:(1)空,空无;(2)竭尽,完;(3)止,终;(4)农历月终;(5)死;(6)达到极限;(7)全部,整个;(8)犹同,一律;(9)全部使出;(10)努力完成;(11)通“賮”,财货;(12)通“燼”;(13)姓。[2]在“应X尽X”族新冠词语中,“尽”是副词,表示“全部、都”的意义。

2.“应X尽X”族词语中的语素“X”

XX”族词语中的两个“X”是由相同的语素充当的,一般都是单语素,也有少数是双语素的,文章主要讨论新冠疫情中得到衍生或者发展的XX”族词语,故只讨论“x”是单语素的XX”族词语。“应”与前一个X”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意义是“应该……的”,“尽”和后一个X”组成动词性短语,表示的意义是“都……”。根据已有的用例,我们发现“X”一般都是表示动作的动词,如“检”“扫”“收”“帮”“续”“延”等。

二)“X”族词语的构成

1.“X码”族词语中的语素“码”

“码”是“碼”的简化字,《汉语大词典》对“碼”的解释是:(1)见“碼碯”(玛瑙);(2)表示数目的符号;(3)表示数目的用具;(4)搁置,冷落;(5)方言:堆叠,垒起;(6)方言:按,按照;(7)方言:取消;(8)见“碼頭”;(9)见“碼子”;(10)量词:相当于“回”“种”,用来指一件事或者一类事;(11)方言:量词,相当于“堆”或“垛”;(12)英语“yard”的译名,英制长度单位。[2]“密码”“编码”中的“码”指的是“数字符号、密码”。新冠疫情中的“码”,一些指“二维(密)码”,大部分专指“健康码”,这一意义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由语言使用者约定俗成的。

2.“X码”族词语中的“X”分析

第一,“X”是单语素的动词,“X”与“码”组成动宾结构,如“赋码”“转码”“变码”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词是汉语中本来就有的,以往常用于计算机领域,通过新冠疫情才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且有了新的意义。

第二,“X”是单语素的形容词,“X”与“码”组成偏正结构,如“红码”“黄码”“灰码”“绿码”等。

第三,“X”是双语素的名词,“X”与“码”组成偏正结构,如“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等。

三、造词理据

王艾录、司富珍(2002)指出:“最为广义的理据指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或激发某一语言现象、语言实体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其涉及范围可以包括语言各级单位以及篇章、文字等各个层面。而语言的子理据是广义理据中的某一层面的理据,如音位理据、语词理据、句法理据、语义理据、形态理据以及造字理据,等等。”[3]词的理据就是词得以产生的依据,一般可以分为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

(一)词内理据

词内理据属于语言系统内部的理据,主要有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结构理据等。“应X尽X”族和“X码”族词语在衍生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结构理据。通过分析“应X尽X”族和“X码”族词语的内部构成,我们可以发现两类词语中都有其固定的语素和区别意义的新语素。这种造词模式符合李宇明(2002)提出的“词语模”的造词原则,他认为语言中的一部分新词在产生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像造词的模子一样批量产生新词语,该框架背景下所产生的词语形成词语簇。

[4]词语模由两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的空位。“应”“尽”和“码”在它们各自的词族中充当“模标”,由于当下的客观现实的表达所需要的词或者语素充当“模槽”。使用者在使用这种结构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和以往的认知经验,发现其中的相似性特征,用类比的方法对“应X尽X”族和“X码”族词语的框架模式进行结构的复制和内容的替换

“应检尽检”“应筛尽筛”“应隔尽隔”等“应X尽X”族词语,都是在原先使用的词语“应有尽有”“应无尽无”的基础上通过改变“X”语素得来的,“应有尽有”“应无尽无”两个词语在我国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1)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渊乎!”(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五九·江智渊传》)

(2)上海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曹光群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原则是四句话: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应贷尽贷应续尽续、能减则减能让则让、能保则保能赔则赔。(《佳信金融资讯》,2022年5月9日)

“健码”“行程码”“场所码”“X码”族词语都是在原先使用的词语“乘车码”等词的基础上通过改变“X”语素得来的

(3)从最初通行的纸质版公交票、地铁票、汽车票,到后来的市政公交“一卡通”, 再到现在的电子乘车码,“岁月·交通票”展览橱窗里,交通票券琳琅满目,代际更迭,雕刻着人们出行方式的变迁。  (《人民日报》,2018 年 11 月 1 日)

(4)经机场公安局调查,其与同行的另一名人员因想隐瞒真实行程,冒用他人行程码,企图蒙混过关。(《新华社》,2022年3月31日)

由此可见,“词语模”的造词方式是“应X尽X”族和“X码”族词语形成的主要依据,这种造词方式成为“应X尽X”族和“X码”族词语大量衍生的直接因素。这些新词的产生及时反映了新冠疫情时期的新现象和新观念,满足了人们的交际需要。

(二)词外理据

词外理据属于语言系统外部的理据,包括社会文化理据、社会心理理据等。“应X尽X”族和“X码”族词语的衍生和发展,离不开大众求新、求简的心理。语言具有社会性,新事物的产生、新现象的出现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在物质、经济和文化都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简便通俗、新颖准确是交际双方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

(5)对于那些帮助过你的人,应该要感谢的,都要一一感谢。

(6)对于那些帮助过你的人,应谢尽谢。

以现造的词语“应谢尽谢”为例,以上两例的句意完全一样,但是例(2)在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中都比较省力、简洁和新颖。即使语言中从未出现“应谢尽谢”一词,人们也能够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理解其意义。

四、语用价值

在新冠疫情中新出现的“应X尽X”族和“X码”族词语,既反映了自2019年年末以来国家和各地区为了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所制定和采取的各项措施及所做的各项努力,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新冠疫情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表现出了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戮力同心、共抗疫情的坚定态度和决心。就现在的使用情况而言,“应X尽X”族和“X码”族中的词语最初出现在公文语体中,为了响应政府的疫情防控政策,后在普通大众中流行开来。

“应 X 尽 X”族词“X 码”族词语都具有形式简洁精炼、语义饱满丰富、节奏铿锵有力的语用效果。以“应X尽X”族词语为例,其作为高度整合的结构,已经浓缩到了最简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整齐、简短、直观,每个字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从形式上就给人一种简明畅快的感觉。“应”是助动词,表示“应该”的意思;“尽”是副词,表示“全、都”的意思。二者通过“应X尽X”的缩略形式将意义传递出来,更能表达“应该……的,都必须……”的丰富又饱满的语义,言简意赅、义正词严。“应”和“尽”押韵,两个“x”同素,表达的重心在后一个“x”上,整个结构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尤其是几个并列结构同时出现的时候。

    (15)会议强调,要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协调联动核酸检测、流调、隔离转运和社区管控等重点环节,确保感染者和风险人群及时排查出、管控住。(《新华社》,2022年5月5日)

五、结语

“应 X 尽 X”族和“X 码”族词语都具有固定的语素和区别意义且能临时更换的新语素,这体现了“词语模”的造词原则,结构理据和社会心理理据在“应 X 尽 X”族和“X 码”族词语的衍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 X 尽 X”族词“X 码”族词语都具有形式简洁精炼、语义饱满丰富、节奏铿锵有力的语用效果。在新冠疫情中得到发展和衍生的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分子,对其进行研究既是对他们所具有的时代价值的肯定,也对其他新词语或者新意义的研究提供一个视角,对推动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也是有益的。未来,“应 X 尽 X”族和“X 码”族词语以“词语模”的造词原则为基础,其成员可能还会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而不断地增加。

参考文献:

[1]孙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3]王艾录,司富珍.语言理据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李宇明.语法研究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作者简介:巨玉婧(2000-1 ),女,汉族,青海海东民和人,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22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