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过程中可持续人居环境实现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城乡规划过程中可持续人居环境实现路径研究

石日德 

容县城乡建设服务中心    广西容县  53750

摘要: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印发指导意见,并明确:到2020年,城乡社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到2022年,基本实现城乡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目标,初步建立“共同缔造”的长效机制。近年来,多地多部门加大城乡建设力度,提升城乡社区绿化水平、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因地制宜、精准管理,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城乡规划人居环境实现路径

引言

在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美丽乡村,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关乎农村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关乎农村社会健康发展。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目标就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体质量水平,解决农村人居生态整治区域不平衡、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然而,政策压力并非一定就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整治效果,关键在于农村是否具备开展人居生态整治的重要能力。实践表明,有些困境的存在成为制约农村生态良好发展的关键障碍。农村社会普遍面临治理资源匮乏难题,致使人居环境政策及其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困境,成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

1可持续人居环境概述

可持续人居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人居环境科学的有机结合。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受环境恶化影响,人居环境受到负面影响,经济发展也受到反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社会共识及重要前提。在城乡规划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融入其中,为城乡规划建设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提供了支持,也符合城乡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人居环境建设是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人们居住的幸福感,其目的是打造宜人宜居的居住环境,为人们带来健康的生活,满足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各方面需求,根据这些目标探索空间环境的创建,这也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内容。人居环境建设之所以是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是因为人居环境建设的对象涵盖了城镇、乡村等人们生活及生存的环境,并且在建设中会涉及社会、经济、历史、民俗艺术、生态环境等方面,人居环境建设需对各方面进行协调,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将城乡规划与园林景观、公共设施建设及居住环境改善等多方面结合,打造宜人宜居的人居环境。

2乡村人居环境保护现状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住房条件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既促进了城乡统筹的发展,又为农村基本养老、医疗和社会保险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地区的住房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够拥有更加舒适、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在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解决。习总书记曾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新时代实现美丽农村的关键在于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确保其生活环境健康、宜居、美丽。

3城乡规划下可持续人居环境实现路径的实施

3.1创新乡村治理机制

加强农村整体发展规划,做好乡镇体制建设、乡村总体布局、房屋修缮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体育设施等的建设。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发展,使乡村医师队伍得到进一步的稳定和优化,使农民享有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要积极推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争取建立起与农村、农村之间的通信联系。要持续改善乡村公共卫生事业,确保农民享有各类优质的社会服务;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资源优势,构建农民、企业、政府等多方主体的社会治理格局,构建一套长期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3.2切实加强顶层设计

新时代,要强化党和国家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总领作用,建立中央领导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小组显得尤为必要。同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人居环境的协调工作。省、市、县也需要组成权威而又专业的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加强协调工作机制,人居环境工作面宽,任务重,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各部门在工作中的配合作用,形成合力。根据现实的工作需求,构建部门互动、权责清晰、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与责任,进而有效避免推诿、扯皮的状况。由领导小组开展整合各个项目的工作,更有效发挥项目资金的效用,可切实避免项目重复施工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3.3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

相关单位协同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让农民成为改善的主体,他们不仅是改善的受益者,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推动者,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通过广播、横幅、发放卫生小册子等形式,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思维习惯,并认清自身在环保中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如设立资金奖励和物质回报,鼓励农户参与环境改善。华亭市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目标任务的学习教育,并着力开展“康养华亭·洁净行动”活动,通过全民参与,共同努力,有效地消除了影响镇域环境的各种顽瘴痼疾。

3.4在技术与模式的创新上提高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已有一些有效且较为成熟的技术。因此,需要加快其推广的速度,以服务及应用于更广阔的范围。除此之外,一些成熟的技术,例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可应用到其他的相关领域,以充分发挥其污水治理的作用。要避免盲目上马的原则,结合当地实践情况,不断地研发出适用于本地情况的科研成果,通过不断地尝试以提升技术的区域适用性,从而保障整治的效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技术具有显著的特点,充分体现在其综合性方面,如若将相关的技术加以整合,将显著提高整治的效率,使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结束语

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可持续人居环境建设已成为核心内容,该项工作开展时较为复杂,需结合多方力量共同完成,坚持制度先行,提高建设意识,明确建设内容,并重视实施效果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人居环境建设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最终满足人们对人居环境的需求,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劲源.基于生态复合体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研究[D].广州大学,2020.

[2]于心如,刘长宇,殷海立,孙晓铭.规划视角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探[J].山西建筑,2020,46(05):166-167.

[3]舒亚玲.城乡规划过程中实现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分析[J].低碳世界,2020,10(01):102-103.

[4]张荣彬,王华,毛键,范柳萍.新时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06):252-255.

[5]陈平.城乡规划过程中实现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08):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