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护理效果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护理效果体会

杨莉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730030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急诊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在因高血压脑出血于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6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前者采纳常规护理,后者采纳急诊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从救治时间来看,对照组均不如试验组,P<0.01,有意义;从护理前的FMA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来看,两组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上述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并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有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急诊护理的效果满意,可以采纳。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护理

    作为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骤急,病情严重并且发展迅速,会严重损伤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并且具有极高的病死率,研究资料显示,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死亡率高达30%-40%[1]。因此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对提高抢救效果,缩短抢救时间以及改善预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照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效果,具体内容汇总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这期间,因高血压脑出血于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60例纳入观察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各15例;年龄42-74(58.24±3.69)岁;试验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6例、14例;年龄41-76(58.13±3.73)岁;2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接诊后评估患者意识状态以及病情程度,做好生命体征持续监测,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协助进行抢救等;试验组采纳急诊护理,具体如下:

1.2.1 病情评估 迅速出诊(5min内出车),在电话中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解,结合口述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指导亲属采取简单的抢救措施;接诊后做好呼吸道护理;如果患者出现心搏骤停,则需要给予心肺复苏并建立静脉通路[2];安抚家属情绪,快速、平稳的将患者搬运至急救车,做好给氧支持、心电监护等处理。

1.2.2 入院急救 开通绿色通道,将各类手续进行简化;对颅内压、血压重点关注,遵医嘱应用甘露醇使颅内压、血压保持稳定水平;通过补液来降低血清钠水平;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并及时送检,协助完成MRI或头颅CT 检查,并由专科医师来对患者进行治疗;针对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做好手术室准备、备皮以及插管等术前准备。

1.2.3 情绪安抚 由于病情危急患者及患者家属情绪均较为焦虑、紧张、害怕以及恐惧,护理人员要在沟通过程中多使用安抚性、鼓励性的话语,简要说明病情以及治疗方法,使患者的情绪得以安抚;对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了解并给予满足,指导家属通过亲情支持来使患者获得力量。

1.2.4 饮食指导 如果患者存在吞咽和咀嚼障碍,则需要密切关注进食情况,避免出现呛咳、呕吐等不良情况;针对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可以通过鼻饲的方式进行营养供给,饮食要遵循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原则,注意控制食物温度在38-40℃左右。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包括分诊评估时间、静脉用药时间、CT等候时间以及急救时间等在内的救治时间;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FMA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BI指数(巴塞尔指数)[3]来对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并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检验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s)、t表示及检验,计数资料用[n(%)]、χ2表示及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救治时间对比 从救治时间来看,对照组均不如试验组,P<0.01,有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救治时间对比(±s,min)

组别

例数

分诊评估时间

静脉用药时间

CT等候时间

急救时间

对照组

30

2.73±0.45

10.14±3.99

28.99±14.59

45.54±9.91

试验组

30

0.48±0.16

3.17±1.15

14.33±6.55

25.42±6.12

t

6.574

7.854

10.591

17.542

P

<0.01

<0.01

<0.01

<0.01

2.2 相关指标评分对比 从护理前的FMA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来看,两组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上述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并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相关指标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FMA 评分

NIHSS评分

BI 指数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0

23.39±3.11

31.58±3.41*

17.42±2.85

9.84±0.33*

69.59±5.21

80.44±5.89*

试验组

30

23.44±3.08

38.14±3.49*

17.33±2.88

5.98±0.27*

69.66±5.17

88.75±6.33*

t

0.079

7.889

0.055

7.524

0.141

8.021

P

0.771

0.000

0.854

0.000

0.419

0.000

注:与护理前对比,*P<0.05.

3 讨论

作为临床上一项坚持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新型护理模式,急诊护理的应用能够加强时间观念,能够对急诊护理流程以及交接步骤进行完善和优化,使整个抢救过程更加高速、有效,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急诊护理的效果满意,能够明显缩短救治时间,对提高抢救效果、改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采纳。

参考文献:

[1]李蓬芳.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4):2061-2062

[2]李丽,张云云.急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影响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32):79-80

[3]曾臻,尹艳君,谢晓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的效果评价[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7):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