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糖尿病从调整心理开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应对糖尿病从调整心理开始

彭焕媛

重庆市开州区铁桥镇中心卫生院 重庆400000

2007—2008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20岁以上的成人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1.482亿成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我国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是综合性的,与生活方式,行为及社会心理关系密切。由于需要长期控制饮食、按计划锻炼定期监测血糖,有的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同时因糖尿病导致的各种生活不便,并发症的困扰,经济负担的加重,疾病本身的内分泌失调等因素,使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患者常感到失望无依无靠、无所适从悲哀忧愁苦闷,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信心,甚至导致自杀行为。

影响2型糖尿病心理问题的因素:①家庭功能家庭环境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行为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而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工作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患者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时,家庭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研究发现,64名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中,有10%的家庭根本没有受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而另外55%的家庭觉得患者的病情的确诊是由于外伤所导致的应激反应。调查表明,102例新确诊为1型糖尿病患者家庭中,61%的家庭表现出抑郁症情况,59%的家庭表现出焦躁心情,而低收入家庭的父母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这一结果令人担忧。研究表明,81.6%的糖尿病患者家长患有抑郁症,这种情绪状态会导致患者患上抑郁症等反应。家庭凝聚力强的患者更容易遵守医嘱,而且随访时,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但是,与高血糖有关的家庭冲突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呈现出负相关的趋势。②应对方式:应对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它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应对压力,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因为它会给他们带来身心上的巨大压力,而个人的认知评估则是管理这种压力的关键。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在应对不同情境时,HbA1c水平会有所不同。如果他们更多地采取攻击性行为,HbA1c水平会增高。相反,如果他们更多地采取积极应对方式,HbAlc水平会降低。③自我效能:自身绩效是一种衡量个人能力的指标,它反映了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认可程度。自信心和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自我效能越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就越强。研究发现,70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状态变化会影响他们的自我效能,从而导致治疗依从性的改变,进而影响血糖控制。因此,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控制状况,建议采取干预措施,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并在两年的随访期间持续改善这种情况。

干预措施:(1)非药物疗法:不同阶段心理反应的应对:①气愤阶段。让病人表达情绪,并在病情稳定下来时,为他们设立合适的疗法与照顾方案;②否认阶段。评估患者否认是完全性,还是处于自我矛盾之中。③恐惧阶段。心理支持与安慰,帮助患者尽快接受现实,树立自尊和自信心。④抑郁阶段。在抑郁期间,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安抚以及认识到病人的困境,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并克服困难,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认知,增加自尊,提升自信。⑤接受阶段。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引导病人及其家人认识到病症的严重程度,并为他们量身定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支持性心理治疗:近年来,临床观察表明,患儿面临的重要心理压力源包括:惧怕注射,担忧学业遭到严重影响,担忧受到亲友的偏见,父母关系紧张,以及经济原因等。其中害怕注射是主要的压力源,因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加之频繁的血糖监测等操作会给身体带来痛苦,给患者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帮助患者改善学习状况,防止影响自我实现,我们应该确立规律性的生活,指导患儿积极配合医疗,形成定时定量的习惯。护士按照计划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积极引导,减轻焦虑,帮助患者学会血糖管理,消除其自卑感,提高生活情趣,鼓励积极参加由医院组织的糖尿病病友交流会,进行正确的身心保健、日常生活引导、情感支撑以及迷走神经系统、视神经系统、听神经系统等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够提高心脏神经递质,提高免疫力能力,减低人体血糖,促进微循环,从而达到明显改善健康状况的目的。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我们会提供有关的信息和建议。我们会帮助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并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帮助他们了解抑郁和焦虑的症状。我们还会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特点,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助和帮助。为了让更多的患者了解到糖尿病的预后,我们应该向一些患者介绍如何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法,同时鼓励他们坚定地相信,即便无法完全康复,只要坚定地接受治疗,加上定期的运动,最终可以达到与普通人相同的健康状态。认知行为疗法。①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以便更好地更好地了解病人的需求,并以充满爱意、耐心、尊重的方式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以一种充满关怀、认同态度,来聆听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烦恼。通过给予正面的评价,激发病人的信心,改变病情的负面想法,让病人感受到的关爱与尊重,从而让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②认知疗法的分期。治疗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问题,包括重点在哪里、疾病的发展过程、病因、环境、教育背景、应对策略、社会支持体系等,并且要考虑到患者的消极情绪。在中期,我们将重点放在培养自动思维能力上,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检验和修正来提升社会适应性。后期,我们将深入探索自动思维的认知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环境,并通过不断地实践来避免重复。③认知疗法的核心理念是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因此,我们应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共同制定治疗计划,确定讨论的主题,分析他们的观点,并制定详细的作业安排。首先,确定问题,重点关注目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使用行为学术语来描述目标,例如:正确遵医嘱服药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患者发现焦虑的来源,纠正错误的认识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并直接从解决问题中获益。首先尊重患者,与患者交流、引导,教授知识,分享经验,提供信息,期望不要太多。②针对“我正在打算,但我依然不确定”的患者,要倾听患者的诉说,进行评价,分享讨论,给予设想、支持,不应试图强行要求。③针对“我正准备开始改变”的患者,要给予支持,协助制定目标、计划,给予评价,目标不能偏移。④针对我正在改变"的患者,要给予鼓励,协助制定方案,目标设定不能太多。⑤针对“我已经改变了一段时间了”的患者,要给予肯定,评论,讨论,随访,不应放弃目标。⑥针对“我不必刻意想起它,我这样做已经很自然了”的患者,要给予:支持、认可、奖赏,不应迷失目标。

(2)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适当抗抑郁或焦虑的药物治疗。

    (3)社会支持。医者作为糖尿病教育者,要同时做好患者与家属的教育,帮助患者取得家庭成员的支持与理解、经济上的帮助,社会对糖尿病患者的支持、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