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天生自然资源所
摘要:在国家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成为新时代下的积极响应,生态修复与国土整治的转型和提升成为必然要求。本文在介绍国土整治与生态保护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国土空间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要求,以及为改进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新时代转型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为推进美丽中国国土和生态保护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生态修复;国土整治
我国于2018年明确了自然资源部负责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职能,要求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以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现就厘清二者概念及内涵做出以下阐释。
1.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概念内涵分析
国土整治是指在国土空间上进行的一系列以改善国土环境和提高国土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和行动。其内涵包括土地利用、城乡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灾害防治、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综合整治,旨在推动城乡一体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同时也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治理。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计划和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恢复和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以达到使之恢复到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的过程。生态修复的涵义涵盖了障碍物清除、土地治理、分割带建设、草地恢复、湿地保护、生态系统管理、资源回收等多个方面,旨在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社会的协调。
二者均是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都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最紧迫的资源瓶颈问题。生态修复更加注重自然资源保障经济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是对以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供给为核心的土地整治理念的升级;土地整治则从法律依据和实践操作出发,强调在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确保其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开发。国土整治以土地的保护性开发为目标,坚持“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以粮食安全为引领,提升耕地数量质量 [1]。而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是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其含义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2],通过定制化的空间布局,选择最佳的国土空间要素组合,提升区域资源利用效益,修复受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打造适宜人居和经济发展的空间。
2.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性
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是一项全球性的任务,涉及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价值和环境道德意义。在资源供应有效的前提下,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是对自然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完善,不仅是从上到下的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管控手段,还是自下而上的根本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可以使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避免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保障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是保障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对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维护人类生存的大局至关重要。
中国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已经成为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土地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压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综合整治方面,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加强污染防治,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工艺的监管,实施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这些措施已经显著改善了全国的环境质量,降低了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的程度。
生态保护修复方面,中国政府实施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推动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退牧还草、河湖治理、海洋保护、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保护和修复了中国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当前,中国的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仍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整体综合理念滞后、理论基础体系欠缺、技术支撑相对薄弱、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等方面。例如,环境污染仍然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仍然脆弱,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仍然有待提高。因此,中国政府仍将继续加大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的力度,并采取更加有效的如强化系统思维、提升理论体系、加强技术支撑、完善机制建设等政策和措施,以加速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4.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路径和策略
2019年发布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加强监督实施的一些意见》,标志着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正式启动,并逐渐建立和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将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支持,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使整治工作的范围更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与发展目标,新的行政管理机构之下,需要新的理论框架和工作方法指导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以适应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3] 。3.1强化系统思维,全面推进整治与修复工作
以“生命共同体”为理念,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入手,推动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落地实施。一是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尊重自然,逐渐从工程治理思维转变为以自然恢复为主要目标,并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二是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和水利等部门间的联合,建立联席机制,从局部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型。三是应强调全域综合治理思维。随着深度开放步伐加快,区域间的交通设施、经济要素和人口联系快速增长,地区行政化和条块式的整治和修复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应该从政区分界向区域协同转变,从流域分割向流域统筹转变。我们应该建立起行政区划之间的联防联治和流域上中下游的协同保障等制度,以提升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并为这种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4.1完善机制建设,筑牢整治与修复保障基础
4.1.1建立土地管理和生态修复的长效体系
夯实保障国家土地经营和生态修复的基础,必须着力建立土地管理和生态修复的长效体系。要按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空间规划的要求,在推进土地整体治理和修复的背景下,建立统一的领导协调机制和整体推进机制。逐步统一的土地管理和恢复规划实施体系反映了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而完善国家土地管理和生态修复保障机制才可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4.1.2完善生态系统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适应性的整治修复策略。中国现有的条块化管理体制催生了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体系的滞后和缺位现象,造成生态要素联系割裂。因此,制定适应性的整治修复策略,协调中央和地方需求以及各部门利益,强调单要素管理向多要素综合管控转变,恢复或优化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二是加快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多元投入机制和补偿机制的建设,不是一时之举,需要各方面长期的努力,因此应当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完善机制,确保机制的可持续性,并进行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的不足,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进。协调社会各项保障资金来源,维护专项资金渠道,鼓励引导参与,探索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设立整治修复基金和绿色债券。同时,为了让公众了解多元投入建设的重要性和补偿机制的保障作用,政府应当通过各种宣传开展宣传教育,并加强可靠信息公示工作,提高公众的积极性。最终建立完善流域上下游、跨流域和政区间的生态补偿机制。
4.2优化理论体系,激发整治与修复动能
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为了符合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需求,提出了加快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的目标,重点构建地球系统科学核心理论,引领深度探测和深海探测科技前沿,同时发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优化管控以及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体系。同时,要加强科研单位和管理实践部门的合作,整合国内外最新整治修复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加强景观和恢复生态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基于自然的综合解决方案体系,为推动新时代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3.4加强技术支持,提高整治与修复有效性
在技术方面,针对规划、实施和评估环节,需要先引入中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现代通信和物联网技术,并结合地面外业长期跟踪监测,建立全面的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监测平台,以提升整治修复全过程的监测能力。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对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方面评价技术的研发,特别是要关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等效应评价方法。我们需要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此外,我们还应积极参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生态保护组织IPBES和国际恢复生态学会等组织的交流,吸收国外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经验,以不断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水平。
结语
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奢侈消费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亟需解决,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着重大转型。而选择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大格局中做出突破,以新时代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指引,建立任务明确、布局合理、技术多样及保障健全的实施体系,是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框架,加快实现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情况,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军,钟莉娜 . 中国土地整治文献分析与研究进 展 [J]. 中国土地科学 ,2016.30(04):88-97.
[2]孙雪东 . 塑造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国土空间 [J]. 中国土地 ,2019(01):21-25.
[3] 严金明, 张雨榴, 马春光. 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的内涵辨析与功能定位[J].土地经济研究, 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