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按揉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肠道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按揉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效果评价

卢燕华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肠道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按揉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7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肠道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按揉。比较两组便秘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排便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平均单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PAC-QO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肠道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按揉可改善患者便秘情况,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肠道运动疗法;穴位按揉;便秘;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受损,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障碍,多数患者出现排便困难、便秘、便失禁、排空不全、排便时间延长等现象,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2]。临床治疗包括行为及饮食干预、药物、物理疗法、灌肠、手术等,治疗方法和效果有限[3]。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揉可改善其便秘症状。本研究将肠道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按揉应用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7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纳入标准:年龄20~60岁;颈、胸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诊断符合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19年修订)》诊断标准,脊髓损伤等级为C级或D级;存在神经源性肠道症状,便秘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和国际胃肠病学组织的指南标准:排便困难、自主排便次数小于3次/周、排便不尽感等;生命体征平稳,病程≥3个月;腹直肌、竖脊肌及双下肢关键肌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2级;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有开放性损伤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等;有严重胃肠道疾患等;有直肠肛门外伤手术史等;先天性及进展性脊髓损伤患者等;研究者认为不适合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损伤平面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包括饮食管理、药物干预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肠道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按揉,具体如下:(1)肠道运动疗法。患者排空膀胱,仰卧位,屈髋屈膝,按以下顺序进行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呼气时收紧腹部,腹部向脊柱方向贴,维持5s,吸气放松,放松5s,交替进行,15次/组×2组;腹部肠道按摩:操作者将手掌叠加,用除拇指外的4指从右向左,沿结肠的走形做顺时针按摩。在乙状结肠处,加强手指的压力,之后再从右向左按摩,15次/组×2组;盆底肌训练:采用凯格尔运动,指导患者收缩阴道周围肌肉和肛门周围肌肉,维持5s后放松,放松5s后再进行以上运动,10次/组×5组;腹肌增强训练:包括仰卧起坐和直腿抬高运动,均为15次/组×2组;桥式运动:患者做搭桥运动,将臀部抬起,与肩部,膝盖成一条直线,保持5s,放松,15次/组×2组;腹式呼吸,同上。以上训练每节间休息1min,治疗共30min/次,1次/d。(2)穴位按摩。运用指按法和指揉法按揉足三里、支沟、合谷、天枢、三阴交, 每穴按揉时间1~2min,以患者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日2次(上午、下午各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及生活质量。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包括生理不适、社会心理不适、担忧和满意度等。总分0112分,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排便次数和排便时间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排便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1。

表1排便次数和排便时间比较(x±s)

组别

n

排便次数(次/周)

排便时间(min/次)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2.71±0.49

4.32±1.20

11.79±5.38

6.37±1.65

观察组

35

2.63±0.51

6.63±1.28

12.05±5.31

4.01±1.52

t

0.475

1.625

0.109

2.715

p

0.613

0.000

0.426

0.000

2.2PAC-QOL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PAC-QO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2

表2PAC-QOL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对照组

35

43.57±3.48

31.66±2.25

7.306

0.000

观察组

35

43.71±3.60

24.38±1.75

10.524

0.000

t

0.273

5.813

p

0.501

0.000

3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大多出现便秘症状,且症状可随时间推移而加重,并可伴随痔疮、出血、直肠脱垂、肛裂、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4]。本研究将肠道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按揉应用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排便次数显著大于对照组,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AC-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肠道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按揉可改善患者便秘情况,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亚楠,吴娟,栗亮,等.肠道综合物理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2,37(12):732-736.

[2]廖春花,马斌,廖洁梅,等.穴位按揉配合腹部按摩对老年脊椎损伤患者便秘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70-71.

[3]韦小梅. 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障碍干预方案的构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

[4]康海琼,周红俊,刘根林,等.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2019版最新修订及解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08):983-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