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9
/ 2

 探讨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彭 ,勤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血站    湖南吉首   416000

摘要】目的 探讨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献血者初筛检验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在本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献血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检测,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查,对比血液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血液指标报废率是0%,对照组血液指标报废率为26.53%,观察组的血液标本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站献血前血液检测中,对无偿献血者在常规检测的基础上进行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查,初筛检验可以有效减少血液的报废率,该检验方法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献血者初筛检验;血站血液检测;必要性;重要性 

在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必须采集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以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从而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初筛检验就是对无偿献血者进行血液的初步筛查,从而判断该献血者是否适宜献血。在对献血者进行初筛检验时,ALT初筛检验使用比较广泛。本实验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在本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献血者98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献血者初筛检验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报告如下。

1资料

1.1基线资料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在本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献血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23~33)岁,平均年龄(27.12±3.35)岁。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51±2.14)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1.2实验方法

1.2.1采取常规血液检测,对照组进行常规血液检测的内容包括: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吸取献血者无名指或者中指血液,进行常规血液检测,检测内容有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梅毒抗体,同时用硫酸铜比重法检测血红蛋白。检出异常者排除研究。

1.2.2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ALT筛查,在ALT的初筛检验中,需采集献血者30ul末梢血,采用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献血者血液中的ALT含量。当检测结果显示ALT含量小于50 U/L时,则将该血液标本判断为阴性结果,再利用常规血液项目进行检测,当检测的项目不存在异常时,则可以采集该献血者的血液;而当ALT的含量大于50 U/L时,则将该标本判断为阳性结果,不采集该献血者的血液,最后实验室对该血液进行初检和复检。只有通过初、复检合格的血液才能用于临床输血治疗中[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献血者血液指标的报废情况,报废指标是通过实验室的初检与复检,显示为部分血液指标含量超标。采取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献血者血液中的ALT含量,当检测结果显示ALT含量小于50 U/L时,则将该血液标本判断为阴性结果,而当ALT的含量大于50 U/L时,则将该标本判断为阳性结果,对各检测方法下所得到的ALT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本次实验数据,均数±平方差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²检验,差异明显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者的血液指标报废率比较

观察组血液指标报废率是0%,对照组血液指标报废率为26.53%,观察组的血液标本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献血者的血液指标报废率比较(n,%)

分组

例数

报废

有价值

报废率

观察组

49

0(4.16)

49(2.08)

0

对照组

49

13(12.50)

36(10.41)

26.53

x2

14.988

P

0.000

2.2 用不同方法检测ALT检出水平

为了检验ALT初筛的重要性,对比ALT阴性血液标本和ALT阳性血液标本,观察组的ALT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用不同方法检测ALT检出水平(IMG_256±s,分)

分组

例数

阴性血液标本

阳性血液标本

对照组

49

24.63 ± 6.46

54.24± 4.36

观察组

49

19.48 ± 5.60

5.18± 4.35

t

4.217

3.478

P

0.000

0.0008

3 讨论

当前,随着临床用血需求量的逐年上升,供血不足的情况越来越严峻。无偿献血是目前医院临床用血的重要来源,因此,保证血站血液质量安全十分必要。在血站中,在接受无偿献血者血液捐献之前,都需要判断其血液的安全性,而通过相应的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这个检测过程就叫作血液初筛检验。通过对献血者血液中ALT含量的判断,了解献血者血液中的ALT是否会达到50U/L,可以快速的筛查出血液标本中的不合格指标。因此,能够有效的减少或防止血液不必要的报废。这是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需要对血液安全性进行判断的主要原因,从而避免在临床输血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要求献血者在献血前的检测项目包括:血红蛋白、血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等项目,而ALT各地血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测。以往的血液初筛检验一般是会对无偿献血者血红蛋白、血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并没有测定献血者ALT的含量,所以,在实验室进行检测时出现了不少血液标本ALT水平超标的情况。ALT是人体肝脏的“晴雨表”,肝细胞是ALT的主要生存地,当肝细胞发生炎症、中毒、坏死时会造成肝细胞受损,ALT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ALT升高,若献血者血液中ALT水平超标,则说明该献血者存在肝炎的可能性,所以,需要将血液进行报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血液资源的浪费,并对临床的输血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一定要重视献血者的初筛检验。在献血前进行ALT检测,可以有效地减少血液标本报废率,对临床用血具有重要意义[4]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血液指标报废率是0%,对照组血液指标报废率为26.53%,观察组的血液标本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ALT筛查,相对科学且有效。为了检验ALT初筛的重要性,对比ALT阴性血液标本和ALT阳性血液标本,观察组的ALT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总而言之,血站在献血前血液检测中,对无偿献血者在常规检测的基础上进行ALT筛查,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液的报废率以及血站的运营成本,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该检验方法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志健. 浅析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作用[J]. 黑龙江医学,2021,45(21):2324-2326.

[2]杨祥达. 分析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6):191+193.

[3]黄可君. 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21,28(05):610-612.

[4]张琼,张琦. ALT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9):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