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路径在脊柱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健康教育路径在脊柱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蒋丽萍,邱月通讯作者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脊柱骨折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路径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62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为脊柱骨折,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各31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及宣教方式,后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手段,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相对较高,与此同时观察组FIM、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患者护理期间展开路径式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与掌握程度,对患者各功能的恢复也有积极促进作用,切实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脊柱骨折护理;应用

引言:健康教育路径是一种科学、综合的教育方式,通过有计划的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针对性,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依从性。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在脊柱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差异表现,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均为院内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时间在2020年8月~2021年7月区间,后期需对此项研究展开对比,对此还应当做好分组工作,在保证人员均等性的前提下随机完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平均年龄分别为18、13例(39.67±4.32)岁与17、14例(38.45±5.06)岁。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沿用常规护理,主要在用药、饮食、康复训练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加强沟通,口头告知患者相关注意及配合事项,并做好病情监护工作。

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使其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确保能够在提高患者认知、依从性以及促进其康复效率提升中发挥最大作用价值,具体可从以下几个阶段切入:①入院时,在患者入院后还应当热情接待,告知其科室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做好各项基础资料的收集整合工作,结合患者各项情况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情绪状态。②执行入院医嘱,了解患者的受伤情况,并为其讲解遵医嘱的重要性,辅助患者完成体位调整,通常为平卧位,防止脊柱扭曲避免损伤,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大小便排泄,叮嘱家属需给予患者家庭支持。③术前,在手术前还应当进行访视,与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包括治疗方式、常见不良反应、预后等方面,以此来提高患者认知,使其可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导,对于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认真且详细的回复,尽量将专业词汇转为简单易懂的语句,便于患者理解,并在交流过程中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压力源,在此基础上制定心理护理对策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与其讲解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切实减轻其因担忧、紧张所出现的焦躁不安、抑郁等负性情绪,使其可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操作。最后根据手术需求辅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为其讲解检查的目的,并将结果反馈给医生,进行备皮以及标本送检,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工作。④术中,在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时可全程陪同,并与其聊天来转移患者注意力,轻拍肩部、手臂等肢体部位安抚患者情绪,同时做好手术室温湿度调整工作,以此来提高患者舒适度。手术过程中需全程配合医生,并注意监测患者生命指征情况。麻醉未清醒前患者体位应当为平卧,头部朝向一侧来保证呼吸通畅性;麻醉消失后还应当进行疼痛干预,告知患者疼痛为常见反应,叮嘱患者应保证手术部位的制动,通过按摩肢体的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⑤术后,为患者讲解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并指导其完成被动训练,在此期间还应时刻保持脊柱处于中直位下,并注意询问患者感受,若患者有疲惫感需停止训练,做好训练量及强度的控制工作,以免发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而后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训练方案,鼓励患者自主完成训练。⑥出院前,叮嘱患者需及时回院复查,告知其家庭护理着重点,并注意加强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展开,尽量避免脊柱过伸、过屈、旋转等活动以免造成损伤,并定期进行电话回访,询问患者康复情况,给予其正确的指导[1]

1.3 观察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对脊柱骨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共分为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三个评判标准,分别为80~100分、60~79分、<60分,并做好统计与总掌握率的计算工作,以便于后期对比工作的开展。同时利用FIM(脊髓功能独立性评定表)对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自我料理、移动以及运动能力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脊柱功能恢复越好,反之为差。其次运用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展开评判,内容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维度,满分制,分值高低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在此次研究实验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时可采取SPSS21.0,计量资料等各项指标可用(x±s)表示,计数资料可用[n,(%)]表示,将t及X2作为检验所用。数据之间具有较大差异且有着统计学意义,可利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通过调查问卷来看,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掌握率分别为93.55%、80.65%,组间经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格1所示。

表格1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x±s)

组别

n

完全掌握

部分掌握

未掌握

总掌握率(%)

对照组

31

16

9

6

25(80.65)

观察组

31

23

6

2

29(93.55)

X2

10.044

4.102

7.232

12.781

P值

<0.05

<0.05

<0.05

<0.05

2.2整体来看,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FIM、SF-36评分相对较为均衡(P>0.05)。在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均有所改善,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提升,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具体数值见表2。

表 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TM及ADL评分比较(n/%),(x±s)

组别

n

FIM

SF-36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1

57.91±4.02

69.22±4.89

60.01±3.98

67.39±4.21

观察组

31

58.09±3.87

78.64±3.06

61.23±4.15

80.78±3.55

t

0.171

9.551

0.224

11.043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脊柱骨折多由外部暴力所致,因其有着突发性特点,患者的情绪会出现剧烈波动,再加上行动力受限,其依从性也会随之下降,对此在护理过程中还应当重视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口头宣教的方式缺乏一定针对性,不利于患者情绪稳定及配合度的提升。在此情况下还应当不断优化完善,采取健康宣教路径的方式将时间作为纵轴线,以个性化护理方法为横轴,对患者展开全面且优质的护理服务,时刻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切实满足其身心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在脊柱骨折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改善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对生活质量的整体性提升也有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迎丽,张海香.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脊柱骨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0):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