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进展

金韦奕,李楠,,刘颖锋,,江美玲,孙丽霞(通讯作者)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吉133000

摘要: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非常难治疗的眼部疾病,具有导致患者失明的风险。广泛性视网膜缺血是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主要发病原因,以控制眼压和控制视力为主要治疗措施。本文针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展开综述。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进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在虹膜和前房新生血管与纤维血管膜的疾病,会导致虹膜附近的小梁网和角膜后壁发生粘连,房水的正常循环会受到限制,进而引起眼压高于正常水平,最终发生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会出现非常剧烈的疼痛,视力会受到严重的损伤,严重者眼睛会失去光感。

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视网膜缺血缺氧性疾病持续发展会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许多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优于房水循环受到限制,虹膜会严重缺氧,进而会促进虹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患者房水中的内皮生长因子含量会高于正常水平,有文献报道胎盘生长因子也有促进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

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分期

根据疾病进展的特点,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程分为三个时期:

(1)前期:前期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检查可在前房角中发现新生血管的形成,前期患者的眼压还处于正常水平[1]

(2)开角型青光眼期:在房角和虹膜处可见大量的新生血管生长,此时的小梁网功能会严重受到影响,眼压处于升高趋势。

(3)闭角型青光眼期:新生血管大量生长,虹膜附近组织逐渐粘连,前房角不再打开,眼压会显著升高。

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

(一)控制原发疾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可受原发性疾病的影响,许多慢性疾病都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内恶性肿瘤、葡萄膜炎等。存在原发疾病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也就是继发性青光眼,首先要控制原发疾病,原发疾病得到控制,新生血管会逐渐消退,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措施,治疗后新生血管会慢慢消退,使视网膜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血液供应。但存在白内障、角膜水肿的患者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疗效不佳,甚至术后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视野损伤[2]

(二)降眼压治疗

降眼压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前期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选择碳酸酐酶抑制剂、α-受体激动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控制眼压的升高,如果房角粘连严重,药物治疗的效果会不理想,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取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很多种,例如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小梁切除术等。其中小梁切除术是比较有效的措施,但治疗存在一定风险,术后容易再次复发。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在临床上被应用的时间较长,是比较传统的治疗方式,术后可以很好的降低眼压,但术后的恢复效果并不理想。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分为睫状体光凝和睫状体冷凝书,术后可以明显降低眼压,术后不需要大量用药,但眼球容易萎缩,而且患者疼痛会非常严重。

四、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治疗进展

(一)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用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前房角未受到明显的影响是,可采用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全视网膜光凝联合治疗。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缓解视网膜缺血缺氧症状,是玻璃体内存留的血液吸收,给全视网膜光凝的治疗争取最佳时间[3]

(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结合治疗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结合治疗方式适用于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眼压仍然没有得到控制者,具体治疗失败的原因是房角受到堵塞导致的。而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房角堵塞,有文献报道在小梁切除术后注射康柏西普药物,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新型血管也可得到消散,眼压可慢慢恢复至正常状态,术后视力不会完全受到影响[4]

(三)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青光眼阈植入术和全视网膜光凝配合治疗

晚期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眼球萎缩发生的几率较高,尽管眼压会得到控制,但随着房角引流功能的首先,眼压会有复发的风险。青光眼阈植入术可以另外开辟房水引流的通道,使眼压得到降低。在术后注射康柏西普具有一定保护数量的作用,并且压眼压的控制效果更加理想。

(四)新型药物治疗

胰岛素受体底物经过研究后发现在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中可起到一定效果,有效控制新生血管的生成,降低眼压[5]

Aganirsen滴眼液是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新生血管的形成。

Aganirsen乳化滴眼液是在Aganirsen滴眼液基础上被制成的,可由于治疗早期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用该药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安全性可得到保证。

结束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有很多种方式可以选择,要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具有一定难度,通常会选择联合方案进行治疗,手术与药物的联合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眼压可得到很好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患者的视力。目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但对患者的损伤性较大,并且术后恢复情况不稳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寻求更加有效稳定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程丹平.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伴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压及视力恢复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1,41(06):88-89.

[2]刘朋朋,范亮亮,王阳.康柏西普联合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与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评价比较[J].农垦医学,2021,43(05):414-417.

[3]倪宝玲,赵平.雷珠单抗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与雷珠单抗联合Ahmed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3):89-92.

[4]王茜,赵晓霞,吴娟,李海青,秦小萍.雷珠单抗康柏西普玻璃体注射联合AGV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对房水VEGF IL-6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1,27(05):789-794.

[5]常虹,齐飞,周佳子,李若溪,徐丽,刘畅.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视功能及房水炎症因子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01):174-17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