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研究

王真真

山东坤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由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势头迅猛,网络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必需品。高职院校中大多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望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传统的计算机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属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所以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现阶段高职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

引言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随处都能够看到大数据的身影。这一技术的普及,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还对教育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值得教师探究。

一、大数据时代的内涵

大数据是随着计算机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产物,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网络数据信息的交流共享,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海量数据信息,也促进了大数据技术自身的创新发展,加快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下,人们对于各种信息数据可以更加全面地感知、分析、整合、保存和共享,为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获取信息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发展。随着近几年云计算、移动通信、物联网、数据传感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数据总量正以极为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数据量已由TB级别直接跨过PB级别而达到ZB级别。据IDC数据中心统计,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已达44ZB,而我国数据总量在其中的占比在18%左右(约8ZB)。上述背景下,人们应愈发意识到大数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重视对其的分析研究和实践利用。

二、大数据时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一)理论与实践偏离

大部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滞后,相对于实践课,更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导致学生的理论实践综合应用能力不强。实践课、理论课相对分离,无法实现所学知识的吸收内化和学以致用。在理论课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进行授课,完全依照教材进行照本宣科。课上师生的互动少,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及时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问题,更无法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调整教学设计。

(二)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层次化不突出,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也不同,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逐步弱化,也会直接影响学科和专业的特色化建设。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创新研究

(一)灵活使用网络课程资源

高职教师在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将教学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分析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数据,教师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分工,设计好基本的教学目标。网络课程资源不局限于微课和其他资源。其中微课属于大数据时代下的产物之一,是一款新型教学辅助工具。微课不仅可以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还可以实现学生的线上参与,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使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改正。教师通过微课还可以打破教学模式的限制,达到了移动教学的目标,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学生在学习《使用电子表格Excel》这一课时,学生在课上需要熟悉工作表的创建和编辑操作,熟悉表格的公式、函数和格式化操作。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解电子表格中的工具栏,使学生了解每个工具的名称和具体功能,比如自动求和、升序和降序功能,其次是要给学生讲解如何操作单元格,面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单元格,教师需要细致地为学生传达操作方式。比如,选择一整行应该怎样操作,选择整个工作表应该怎样操作。接下来便是在工作表中输入相应的数据,工作表中一般可以输入文本数据、数值类型数据和日期时间型数据。如果学生想要计算单元格之间的和或者差,可以在电子表格中使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教师在课后为学生录制相关的视频资源,为学生进行课后解答,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难点进行整合,在下一次上课时,询问学生根据微课视频是否解决了学习的疑问,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进行问卷调查,询问学生微课视频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后学习。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一是设置情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本课或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与任务情景。突出任务的层次性特点,把控任务的难度,并利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去引导学生展开延伸学习。二是问题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完成任务,借助学习资料合理设计完成方案。教师根据学生问题探究中的思维障碍,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展开学习活动。三是协作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利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通过小组协作、协商讨论的方式去搜集整理网络资源,合理制定任务的可行性方案。四是意义构建:通过完成作品的方式,将学习体会成果具象化,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学习“制作简历”的相关内容,在课前准备的环节,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获取相关信息,包括文档编排的要求、字体与字号如何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在课上教学的环节,采取问题探究、协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师生讨论课前提出的问题,共同研究出最佳的简历制作方案。

(三)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从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往往会把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硬件维护以及基础的知识点上,并不涉及大数据的有关内容,并且都是以理论性讲解为主,学生往往缺少实践。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也仅仅停留在想象阶段。基于此,教师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有关内容。比如,教师要尝试设置网络问卷,并在问卷中设置大数据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课后,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内容,如“大数据的弊端是什么?大数据的优势有哪些?”等,让学生对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入的思考。

(四)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依据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使该课程的教学能够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除了丰富教学内容外,教师也需要积极采用各类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使用大数据设置教学目标,为学生制作具有针对性且浓缩精简的微视频,再把这些视频及时上传到学校的教学平台上。学生利用手机等设备,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和学习。这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还需要充分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优势,积极利用该技术对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创新与改进,使课程的教学既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又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纪争.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电子世界,2020(09):56-57.

[2]谢方军.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05):83-84.

[3]伍永锋.试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策略[J].数字通信世界,2020(03):258.

[4]周铮.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J].通讯世界,2019,26(11):288-289.

[5]汪春燕,曹俊.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J].知识文库,2019(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