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参与下的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农民参与下的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程传胜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在我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随着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导致了城市建设用地和农业耕地资源的双重短缺,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另外,因为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使得农村的许多土地都处于闲置状态,土地的利用率很低。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才促使了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

关键词:农民;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

引言:

土地整治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能否成功实施,关键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项目管理方式。由于土地整治工程的特殊性,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还需要改进。当前,我国城市土地整治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要与我国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特点相结合,对项目区域性、项目规模、项目技术难度、项目区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对最适合的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一、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一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土地整理已成为一种更高级的土地利用管理模式。要提高有效耕地面积,保证耕地总量,必须进行农村土地整治;它是改善耕地质量,推动耕地集约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大力进行土地整治,对缓解人地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土地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维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了以“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关系,落实到土地上,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所以,土地整理在我国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通过对农用地进行综合整治,既能对农用地进行补充,又能提高农用地的使用效率,还能使农用地的规模扩大。这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并将其推广应用。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盲目性”问题,使得今后的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有理可依,有章可循[1]

二、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模式脱离现实问题

由于土地整治工程在中国开展较慢、时间较短,当前,国内尚无一种具体的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由于土地整治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现有的工程管理模式与中国具体情况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后发现对其适用性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例如,在普通的建设项目中,投资的是哪一方,受益的是哪一方,而土地整治项目则是国家出资,农民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利益,因此一定会有农民或者农民代表参加。然而,现有的工程建设模式均未将农户的参与纳入其中,造成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二)管理模式过于单一化

虽然在普通的建设项目中,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多种多样,但是由于土地整理项目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且因为缺乏丰富的管理经验,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不够市场化,收费水平不高,造成了当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的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存在着诸多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设计工作结束之后,采用招标的方式,选定有资质的建筑企业,然后按照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平行发包的方式,把工程转包给多个建筑企业。在实施并行承包方式时,由于各施工单位彼此独立,使得施工单位的管理工作量增大,施工单位的管理难度增大,施工单位的管理难度加大。目前的管理模式研究结果还不够系统、全面,未与我镇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也并没有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土地整治工程的特殊项目管理模式。因此,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对其进行充分的吸收与学习,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项目管理模式,已是刻不容缓。

(三)项目参与方水平参差不齐

一是经营者的综合水平需要改进。在我国,土地整治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一般都是以地方政府为单位进行的。我国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由经营者成立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然而,现在的土地整理机构,其工作人员的素质却是参差不齐。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他们的管理和技术能力较弱,管理手段也不尽合理,缺少专门的人才,尤其是懂工程技术、懂预算、懂监理等方面的人才。但是,土地整治工作所牵涉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了交通、水利、农业等各个领域,因为缺少这些领域的技术,所以经常会出现因为技术指导不够及时而造成工程进度落后的情况。在实施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过程中,经常会与具体的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特征相分离,存在着一些随意性、盲目性,从而对项目的竣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

二是农民的对土地整治认识亟待加强。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民对土地整治的认识不足。目前,一些农户对该工程的预期偏高,期望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是,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对工程建设的要求比较高,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专款专用”的现象,使得工程建设的投资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由于村民的诉求无法得到满足,使得一些村民对工程的执行心存怨恨,有些群众为了自身的利益,提出了一些苛刻的要求。所以,一定要加强对项目区农民的宣传工作,让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实施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后,会给农村带来怎样的新变化,这样才能让农民们对土地整治活动有更多的了解和支持。

三、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完善项目管理的理论指导

近年来,农地整治工程在我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其相适应的农地整治工程经营模式的有关理论尚待完善。从而可以与项目的实际情况保持同步,为今后的项目管理工作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奠定基础。搞好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是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健全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农地改造项目管理模式。这对于今后的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积极探索项目管理模式

土地整治项目的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各区域的管理方式都受到当地经济水平、土地整治中心的资源配置情况、当地自然条件和项目管理者的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任何一种管理方式都必须结合工程的特点,并在对其进行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从工程的长期效益出发,力求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的综合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式[3]。因此,如何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套更加先进、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农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将成为我国农地整治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水平

如何在国内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并将之付诸实施和推广,关键是要看如何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管理。我国应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对现代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的培训,尽快让从事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的领导层和技术人员跨越项目管理领域的知识差距。土地整理工程是一项知识面广,技术难度大的工程,最好的办法是,项目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还要懂得法律懂财务,多向国际上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和研究。

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农垦项目的经营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关人员应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综合协调各方利益,探索最为科学、合理的方式,以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沈波. 安徽省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6.

[2]方必和,李瑶.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方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07):36-37+84.

[3]李瑶. 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